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羁旅思乡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1 题号:1732220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齐安早秋

(唐)赵嘏

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

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

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

此日沾襟念岐路,不知何处是前程。


【注】①齐安:唐郡名,在今湖北黄冈。此诗为诗人赴长安科考经过齐安时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连用两个“堪”字,直抒胸臆,继写秋风满城,照应了标题“早秋”
B.第三句描写秋色,“高”字既写鸟飞得高,又含秋高气爽之意,境界开阔。
C.第四句写身处羁旅,征帆靠岸,晚云与大地连成一片,远近结合,情景交融。
D.颈联既描写眼前景色,又回忆了往昔经历,视听交织,虚实结合,构思精巧。
2.这首诗首尾两联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知识点】 羁旅思乡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①树杪: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2.同样是描绘山峡,本诗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的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21-08-12更新 | 9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高台   

谢脁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

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上高台,面对随风舞动的帘幔,不禁产生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之情。
B.诗人极目远眺,一只孤独的飞鸟闯入视野,他的心绪也由此而产生波澜。
C.诗人努力看向故乡,连绵的群山却遮挡了视线,这让他的内心更加惆怅。
D.清晨未明,诗人登临山顶,面对着清冷的晨风和袭人的寒气,不忍离开。
2.有人说,读诗需要字字斟酌,词词品味。请尝试从末尾二句中的“谁知”、“倦游”、“嗟”、“故乡忆”四个词语中任选两个来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2022-07-25更新 | 13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下列对《望月怀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而不露痕迹。
B.“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写多情人恼恨着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表现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
C.“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写灭烛之后,诗人更觉自己的可怜,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
D.“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表现诗人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将月赠送远人的想法,但这奇想无法实现,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之情。
2.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D.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
3.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之“生”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生”字有什么相似的妙处?
2024-05-04更新 | 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