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 《资治通鉴》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0 题号:1735053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祖文皇帝黄初元年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薨。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是时太子在邺,军中骚动。群僚欲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这逵以为事不可秘,乃发丧。或言宜诸城守,悉用谯、沛人。魏郡太守广陵徐宣厉声曰:“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专任谯、沛以沮宿卫者之心。”乃止。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所在,逵正色曰:“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凶问至邺,太子号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时群臣初闻王薨,相聚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君王违世,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万国,而但哭邪?”乃罢群臣,备禁卫,治丧事。孚,懿之弟也。群臣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尚书陈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也。”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今,策太子即王位,大赦。后改元延康。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一》,有删改)


【注】①曹操突然病逝洛阳,而太子曹丕远在邺城。曹操病逝前,急召爱子曹彰前往洛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B.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C.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D.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对之流涕”与“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两句中“或”字含义不同。
B.海内,古代指四海之内,即天下之意;文中指全国,“平海内”即统一全国。
C.绶,古代用来系官印或系勋章等东西的丝带,并用不同的颜色标志身份及等级。
D.社稷,“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古代指五谷之神,后人用“社稷”来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知人善任,爱惜人才,奖惩分明,执法严明,生活俭朴,不崇尚富丽奢华。
B.魏王去世,大臣们想先保守秘密,暂不公布丧事,谏议大夫贾逵对此执反对态度。
C.青州兵擅自离队,大家认为应加以制止,贾逵不但不反对还要求给青州兵提供粮食。
D.鄢陵侯曹彰预谋反叛,询问魏王的印玺在何处,贾逵则认为曹彰不应该询问此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
(2)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
5.徐宣坚持不换城池守将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况赏贵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B.“朕比来怠于为政乎”与“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比”字含义相同。
C.京师,在古代有首都、朝廷、天子的军队等意思,在本文中具体指唐朝都城长安。
D.“今秋大稔”与“犹望一稔”(《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稔”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只要天下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帝王心中怀有对天地的诚心敬意,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泰山封禅。
B.魏征认为,不计其数的赏赐未免让远人产生厌倦心理,连续多年地免除赋税也不能补偿百姓的辛劳付出。
C.唐太宗曾亲自审查监狱中的囚犯,怜悯应处死刑的犯人,放他们回家,但规定需按照约定期限回来就刑。
D.刘仁轨因鲁宁当着百姓谩骂侮辱自己,气愤之下把鲁宁杀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想惩治刘仁轨。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
(2)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5.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
2023-06-02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

①太元八年秋,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②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石欲不战以老秦师。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③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A移B陈C少D却E使F晋G兵H得I渡J以K决L胜M负N不O亦P善Q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堂, 文中“庙堂”与《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含义相同。
B.左衽,为古代少数民族的服式, 文中借指晋国将被少数民族统治。
C.陈,通“阵”,交战时的战斗队列;又指排列为阵。此处取后者义。
D.藉,在文中指“践踏”,与成语“声名狼藉”中的“藉”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秦重兵压境,东晋京城震惊恐惧。因此棋术一直胜过谢安的谢玄在对弈中却未能获胜。
B.军情紧急,谢安仍畅游山水玩乐。桓冲认为谢安如不耽于闲适生活,将会更显得有谋略。
C.寿阳之战正式交战时,谢玄派刘牢之率兵五千,在洛涧大败秦将梁成,局势发生转变。
D.前秦军队慌乱后撤,苻融急忙骑马巡视,结果因战马倒地被晋兵所杀。秦兵顿时溃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石欲不战以老秦师。
②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5.前秦军队众不敌寡,其作战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对战局有一定影响。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2023-05-08更新 | 12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太宗)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或上言秦府旧兵,宜尽除武职,追入宿卫。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讟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以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上谓黄门侍郎王珪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已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炀帝之世,内外庶官,务相顺从,当是之时,皆自谓有智,祸不及身。及天下大乱,家国两亡,虽其间万一有得免者,亦为时论所贬,终古不磨。卿曹各当徇公忘私,勿雷同也!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营宫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
B.秦始皇营宫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
C.秦始皇营宫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
D.秦始皇营宫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炀帝,指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杨广,唐高祖李渊推翻隋朝统治后将杨广的庙号改为“炀”。
B.侍郎,我国古代官职名,本为宫廷近侍,唐代为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的副长官。
C.门下,指门下省,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唐朝曾改名为黄门省,故亦称“黄门”。
D.敕,本义为告诫、命令,后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敕命”“诏敕”“敕令”皆为此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英武刚毅,大臣们朝见他时都慌张失措。得知此事后,他每次上朝见臣子奏事时,都对他们和颜悦色,希望能听到规谏之言。
B.太宗认为臣子一味阿谀奉承君主以求富贵的做法可能会致使自己难以善终,并因此告诫公卿大臣们应明辨得失、直言敢谏。
C.太宗认为人的见解各有不同,如果往来辩驳争论,一定要追求恰当的方式,也要学会听从他人的意见,不能因此而造成仇怨隔阂。
D.太宗责备黄门侍郎王珪为了顾及一些人的颜面,避开私人恩怨,明知犯下错误也不加驳正的做法,认为这是万民的灾祸和政治的隐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2)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
2022-06-12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