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孟浩然(689-74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8 题号:17409733
阅读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夏夜乘凉怀念友人的诗,作者怀念的这位朋友姓辛,在兄弟中排行老大。
B.开头两句夜晚降临,“忽”“渐”二字将日与月交替,黑夜与白天的承接,一慢一快,写得十分传神。
C.“散发”“卧闲敞”写尽隐者闲适,潇洒之态,“闲敞”的描写尤其新奇。
D.夏夜的景色幽静,清风明月,良辰美景,正应弹琴助兴,权可借以慰藉,但却无人可陪诗人欣赏。
2.请概括这首诗表达诗人哪些情感。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1.下列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D.诗歌最后一句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其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
2.简析颈联“开”“忽”两字的表达效果?
2019-04-11更新 | 11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坼:分裂。②戎马:战马,代指战争。③张丞相:即著名诗人张九龄,孟浩然在入京应试前写下这首诗送给他。④端居:闲居,暗指不出来做官。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首联没有起笔就描写洞庭湖景,而是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第二联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杜诗后两联,作者由远眺浩瀚的洞庭湖转向自身,二者对比之下油然而生一种渺小之感,使他不禁泪如雨下。
C.孟诗前两联,写出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湖上水汽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波涛奔涌时就像摇动岳阳城。
D.孟诗后两联,作者由眼前景物发出感慨,自己就像要渡湖却没有船的人,闲居在圣明时代还有愧于好时代。
2.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的第二联都利用想象和视觉上的错觉,营造出洞庭湖“坼、浮、蒸、撼”的壮丽磅礴的气势。
B.杜诗有多处跳跃,如“昔”到“今”的时间跳跃,个人遭遇向国家大事的跳跃,构成纵横开阔的诗风。
C.孟诗的“羡鱼情”,使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表达自己愿做事业却无人引荐的悲愤之情。
D.孟诗措辞得体。诗人含蓄地请求张丞相推荐自己时不露寒酸乞求之气,称颂对方时也不卑不亢。
3.两首诗都借洞庭湖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2023-08-02更新 | 37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夕阳西下、群壑昏暝,点明时间已近傍晚,暗含诗人等待友人时间之久。
B.颔联承首联写夜景,“生”“满”二字静中含动,描写了诗人夜宿山间的独特感受。
C.樵人归尽、归鸟已栖,但友人却迟迟未至,诗人等待友人的焦急烦躁之情跃然纸上。
D.“孤琴候萝径”既照应了诗题,也将诗人独抱古琴等待友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这首诗前六句从多感官角度描写了山间夜景,请简要分析。
2023-03-01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