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1743014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隗嚣曰:“生言周、汉之势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而谓汉复兴,疏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掎之,时民复知汉乎?”班彪乃为之著《王命论》以风切之,曰:“昔尧之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洎于稷、契,咸佐唐、虞,至汤武而有天下。刘氏承尧之祚,尧据火德而汉绍之,有赤帝子之符,故为鬼神所福飨,天下所归往。由是言之,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悲夫,此世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夫饥馑流隶饥寒道路所愿不过一金然终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虚哉故虽遭罹阨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梁、籍,成如王莽,然卒润镬伏质,烹醢分裂,又况尚不及数子,而欲暗奸天位者乎!昔陈婴之母以婴家世贫贱,卒富贵不祥,止婴勿王。王陵之母知汉王必得天下,伏剑而死,以固勉陵。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而全宗祀于无穷,垂策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婴母知废,陵母知兴,审此二者,帝王之分决矣。高祖宽明而仁恕,知人善任使,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拔足挥洗,揖郦生之说;举韩信于行阵,收陈平于亡命。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若乃灵瑞符应,其事甚众,故淮阴、留侯谓之‘天授,非人力也’。英雄诚知觉寤,超然远览,渊然深识,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距逐鹿之瞽说,审神器之有授,毋贪不可冀,为二母之所笑,则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嚣不听。彪遂避地河西,窦融以为从事,甚礼重之。彪遂为融画策,使之专意事汉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班彪劝隗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饥馑流隶饥寒/道路所愿不过一金/然终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虚哉/
B.夫饥馑流隶/饥寒道路/所愿不过一金/然终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虚哉/
C.夫饥馑流隶/饥寒道路/所愿不过一金/然终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虚哉/
D.夫饥馑流隶饥寒/道路所愿不过一金/然终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虚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鹿,其义项较多,文中指政权。又如《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B.刘季,这里指刘邦。季,古时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其中季是最小的。
C.禅,即禅让,中国古代传说的统治权转移的方式,指君王把位置让给有才德的人。
D.春秋,与“朝菌无晦朔,蟪蛄无春秋”(苏轼《九日次定国韵》)中“春秋”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隗嚣虽然认可班彪对周朝及汉朝形势的分析,但并没有接受班彪关于政权传承更替的观点,后来班彪投奔窦融,替窦融出谋划策。
B.班彪认为,君位由天命决定,不可用智力求得,如尧传位给舜,舜命再即位,并需要继位者有深厚根基和积累功勋恩德,才能达到君王高位。
C.班彪列举韩信、英布、项梁、项籍、王莽的例子,并描述他们的悲惨下场,以此论证天子之位不可以窃取,从而劝阻隗嚣的非分想法。
D.陈婴的母亲劝阻陈婴当王、王陵的母亲勉励王陵效忠汉王刘邦,说明两位母亲目光高远,都知道刘邦将要称王,因此要做好自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
(2)彪遂避地河西,窦融以为从事,甚礼重之。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壬辰,王安石荐吕惠卿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帝言:安石不好官职,自奉甚薄,可谓贤者。光曰:安石诚贤,但性不晓事而愎,此其所短也。又不当信任吕惠卿,惠卿真奸邪,而为安石谋主,安石为之力行,故天下并指为奸邪也。近者进擢不次,大不厌众心。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陈升之既相,帝曰:升之有才智,晓民政。光曰:但不能临大节不可夺耳。帝又曰:王安石何如?对曰: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帝尝御迩英阁听讲,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至饥寒流离,况县官督责之威乎!太宗平河东,立籴法,时斗米十钱,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东世世患。臣恐异日之青苗,亦犹是也。初,光素与王安石厚,及行新法,贻书开陈再三,又与吕惠卿辩论于经筵,安石不乐。及安石称疾不出,帝乃以光为枢密副使,光辞曰: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诚能不行青苗、助役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青苗之散,使者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十年之外,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疏凡九上,帝使谓之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
B.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
C.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
D.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盘庚之迁,是指商王盘庚继位后,为了巩固统治,迁都于殷。王安石用此来表明变法的决心。
B.平民,即普通百姓,战国时期和秦朝称平民为“黔首”,因“黔”指偏远的贵州,故有此称。
C.经筵,旧时帝王听讲经籍的地方。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常平,指常平仓,西汉时始设立,是古代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官民粮食需求设置的粮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批判当时士大夫大多“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表明自己将助君有所作为,而不会在其位不谋其职。
B.司马光在君王亲驾迩英殿听进读时,表明了自己反对青苗法的态度,他担心青苗法会和太宗在河东所确立的和籴制度一样,成为后来之患。
C.司马光不重禄位自荣,希望能解救生民之患,他掌管兵事后,仍多次上疏阐明自己的观点,但皇帝认为他越职言事。
D.皇帝对陈升之和王安石评价都很高,想任用二人为丞相,但司马光分别指出了二人的缺点,最终二人都不能为相,皇帝只能任用司马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
5.材料二中司马光对王安石其人有怎样的评价,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023-08-12更新 | 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帝悟。一日,召普从容论天下之事,因喟然叹息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普对曰:“陛下之及此言,天地神人之福也。节镇太重,唯稍夺其权,则天下自安矣。”帝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顷之,帝因晚朝,与石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朕非卿等不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朕终夕未敢安枕卧也。”守信等请其故,帝曰:“是不难知,此位谁不欲为!”守信等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复有异心!”帝曰:“卿等固不然,其如麾下欲富贵何?一旦有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帝曰:“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守信等皆谢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疾,乞罢典兵,帝从之。久之,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意,即前奏曰:“臣本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帝从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
B.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
C.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
D.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朕非卿等不及此”与“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及”含义相同。
B.麾下,文中指部下,与“八百里分麾下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句中的“麾下”意思相同。
C.“彦超谕意”与“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唐雎不辱使命》)两句中的“谕”含义相同。
D.丘园,古代指隐居的地方,也指家园。文中指后者,与“桑梓”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守信等和太祖是旧交,但太祖经赵普提醒后,担心他们的属下可能重演“黄袍加身”的历史。
B.赵普向太祖进言,想要天下太平,就需要逐渐削夺节度使的权力,防止他们权力大而拥兵自重。
C.太祖因天下纷争,生民涂炭,于是在后苑设宴款待石守信、王彦超等人,趁机收回他们的兵权。
D.王彦超等人长时间掌管重镇,从太祖的话语中,意识到太祖对他们存有顾虑,便提出辞去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
(2)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
5.宋太祖为石守信等指出了怎样的“可生之途”?请简要概括。
2022-11-01更新 | 5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点字春伯,抚州崇仁人。六岁能文。登淳熙二年进士第,授定江节度推官。累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岁旱,诏求言,点上封事,谓:“今时奸谀日甚,议论凡陋。此风不革,陛下虽欲大有为于天下,未见其可也。独不知陛下之求言,果欲用之否乎?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淳熙十三年,出为浙西提举,简属吏之贤者入幕,悉咨以民间利病,政声赫然。时昆山与华亭之间,有淀山湖调诸河入水者,淤田为天眷所占,道塞,点即奏请浚之,水亦随加,广溉田万余顷。高宗崩,皇太子参决庶务,点迁起居舍人,被命使金告登宝位。会金有国丧,迫点易金带,点曰:“登位吉事也,必以吉服从事。有死而已,带不可易。”又诘点不当称“宝位”,点曰:“圣人大宝曰位,不加‘宝’字,何以别至尊?”金人终不能夺。

皇子嘉王年及弱冠,点言:“此正亲师友、进德业之时,宜择端良忠直之士参侍。”又言:“今道涂之言,皆谓陛下每旦视朝,勉强听断,意不在事。宫中燕游之乐,奢侈之费,已腾于众口。强敌对境,此声岂可出哉!”

宁宗嗣位,以皇孙封英国公,点兼教授,入讲至晡时不辍,左右请少憩,点曰:“国公务学不休,奈何止之?”又摭古事劝戒,为《鉴古录》以进。已而得疾卒,年四十五。赠太保,谥文恭。

点天性孝友,无矫激崖异之行,而端介有守,义利之辨皎如。或谓天下事非才不办,点曰:“当先论其心,心苟不正,才虽过人,亦何取哉!”宰相赵汝愚尝泣谓宁宗曰:“黄裳、罗点相继沦谢,二臣不幸,天下之不幸也。”

(节选改编自《宋史•罗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B.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C.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D.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科举时代最后一级殿试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年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C.嗣位,继承君位。位即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晡时,十二时辰之一,即申时,下午一时正至下午三时正,又名日晡、夕食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点敢于直谏,不怕冒犯。皇帝广求对策,他直言奸邪阿谀之风日甚,议论浅薄,不除此风,难以作为;他还借路人之口批评皇帝临朝应付而心不在公事。
B.罗点为民兴利,不怕得罪。出任浙西提举期间,他选贤用能,全面了解民间利弊,上书请求疏浚被皇室贵戚霸占的淤田水道,增加蓄水容量,扩大灌溉面积万余顷。
C.罗点捍卫国格,不辱使命。他奉命出使金邦,通报新帝即位,恰逢金邦国丧,拒绝换上金国治丧的衣带;面对不应使用“宝位”一词的诘责,他义正词严。
D.罗点用心育才,鞠躬尽瘁。他每天给英国公讲课,讲到吃饭时也不停;选取一些古代事迹劝戒皇孙,并把那些有教育意义的事编成《鉴古录》送给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位吉事也,必以吉服从事。有死而已,带不可易。
(2)点天性孝友,无矫激崖异之行,而端介有守,义利之辨皎如。
2018-01-17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