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写景抒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17540259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
B.颔联,诗人用“乱”字来形容云,用“急”形容雪,用“舞”“回”来形容风,描绘的是黄昏时候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
C.颈联,“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D.尾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说说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表现了什么情感。
【知识点】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主要使用对比手法,写山的静,渡头的“喧”,以及诗人自己与其他人不同的心境。
B.“开”字精妙生动,写出朦胧迷离的林木被月光照映,暮霭消散、树影变得清晰的景象。
C.诗人将心志与情感融入自己的行动与周围景物中,在平淡中见出优美,情感抒发委婉微妙。
D.后四句从视听、动静、虚实等方面由远及近进行描写,描绘了远离尘世、只有山林松径相伴的隐居环境。
2.请结合全诗,赏析诗句“惟有幽人自来去”。
2022-07-28更新 | 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贺铸,北宋词人,一生沉于下僚,郁郁不得志。③黄华:菊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雨后蝉鸣起兴。“得意”二字,既写出蝉鸣的神态,又微露诗人的歆羡之情,蝉之“得意”反衬了自己的失意。
B.颔联言近旨远,病后频频把盏,不知满足,梦醒倚楼远眺,心中生起无限情,可见情之深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
C.颈联虚写鸦投古刹,黄昏时万物栖息,而人却不知归处,唯见远去的道路渐渐隐没在一片凄迷的草色之中。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
(2)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营造的意境上有何不同?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2-11-14更新 | 24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溪行[注]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此诗写于作者离开长安,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开篇,作者就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主观感受,突出了清溪景色具有独特的魅力。
B.“新安江”以水清闻名,在诗歌中,作者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突出了清溪水的清澈。
C.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正面描写了清溪如画之景。
D.诗歌最后一联才交代了作者此时的身份,情感也出现了陡转,诗歌突起波澜。
2.此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09-23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