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175638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督饷大同,值兵变,杀总兵官李瑾。总督刘源清率师围城,久不下。荣素有智略,善应变。叛卒掠城中,无犯荣者。外围益急,荣密约都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同盟讨贼。察叛卒马升、杨麟无逆志,乃阳令宁持官民状诣源清所,为叛卒乞原,而阴以荣谋告,请宥升、麟死,畀三千金,俾募死士自效。会源清已罢,巡抚樊继祖许之。升、麟遂结心腹,擒首恶黄镇等九人戮之。荣乃开城门,延继祖入,复捕斩二十六人。录功,擢光禄寺少卿,再迁太常寺少卿。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馀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诏夺信官,槥死者送之归。番人感悦。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相能,诏荣与锦易任。俺答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阳,进右副都御史。寇复大举犯中路,参将张凤等阵殁。荣与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代府奉国将军充灼行剽,荣奏夺其禄。充灼等结小王子入寇,谋据大同。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馀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已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休。帝怒,夺职闲住。越二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赍/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B.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赍/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C.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D.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
B.巡抚,明清时官职,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一般主管一省军事、吏治、刑狱等。
C.贡使,进贡的使臣;贡,进贡,即古代藩属国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D.黑山阳,古人把山北水南称为“阳”,黑山是山名,“黑山阳”是指黑山的北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荣颇有智慧谋略。他在总督刘源清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用计谋收买了叛军中的人,通过他们擒获叛军头目并杀掉。
B.詹荣善待外国使者。他得知杨信驱使鲁迷国使者上前线作战,将此事上奏朝廷。朝廷下诏用棺材装殓战死者送归鲁迷国,鲁迷国的人很受感动。
C.詹荣具有军事才能。他多次击败进扰之敌,并修建了大同御敌工事,因地制宜地实施了强军策略。
D.詹荣深受皇帝信任。先后担任了太常寺少卿、右佥都御史,官至兵部尚书,仅是因为年老略有消沉而触怒皇上,才被夺官赋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2)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 ,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士奇,泰和人。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永乐五年,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帝阅无士奇名,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令受否来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帝遽命毁籍。六年,帝北巡,命与蹇义、黄淮留辅太子。太子喜文辞,王汝玉以诗法进。士奇曰:“殿下当留意六经,暇则观两汉诏令。诗小技,不足为也。”太子称善。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既而不得立,怨望。帝又怜赵王年少,宽异之。由是两王合而间太子,帝颇心动。九年还南京,召士奇问监国状。士奇以孝敬对,且曰:“殿下天资高,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帝悦。十二年,帝北征。士奇仍辅太子居守。汉王谮太子益急。帝还,以迎驾缓,尽征东宫官黄淮等下狱。士奇后至,宥之。行在诸臣交章劾士奇不当独宥,遂下锦衣卫狱,寻释之。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或有言大理卿虞谦言事不密。帝怒,降一官。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又大理少卿弋谦以言事得罪。士奇曰:“谦应诏陈言。若加之罪,则群臣自此结舌矣。”帝立进谦副都御史,而下敕引过。英宗即位。士奇既耄,子稷傲很,尝侵暴杀人。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士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士奇感泣,忧不能起。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杨士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B.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C.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D.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文是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所用年号可多达十几个。
B.太子指古代帝王的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儿子,封建时代的皇太子地位仅次皇帝
C.六经指经过孔子整理并传授的六部古籍,具体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
D.礼部为六部之一,负责掌管典礼事务与科举、赋税等事,长官称礼部尚书、礼部侍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士奇史才出众,而不看重诗才。他凭借史学才华被举荐进入官场,参与辅佐太子时,曾经劝诫太子不要学习诗法小技。
B.杨士奇力辅太子,卷入宫廷斗争。汉王和赵王联手挑拨皇帝和太子的关系,杨士奇坚决与他们斗争,并因此被关押很久。
C.杨士奇为人正直,维护朝臣。他劝谏皇帝遵行即位时颁布的诏书,宽恕曾经忤逆的臣子;又为虞谦辩白,还帮弋谦免罪
D.杨士奇忠君报国,然而治家不严。他深受数朝皇帝的信任,肩负重任;儿子杨稷傲慢凶暴,最终因为欺凌、杀人而被逮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
(2)士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
2018-07-13更新 | 6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珝,字叔温,寿光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天顺中,历右中允,侍讲东宫。

宪宗即位,以旧宫僚屡太常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日讲。成化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充讲官如故。珝每进讲,反覆开导,词气侃侃,闻者为悚。学士刘定之称为讲官第一,宪宗亦爱重之。明年诏以本官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帝每呼“东刘先生”,赐印章一,文曰“嘉猷赞翊”。寻进吏部尚书,再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文华大训》成。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

珝性疏直。自以宫僚旧臣,遇事无所回护。员外郎林俊以劾梁芳、继晓下狱,珝于帝前解之。李孜省之辈以左道乱政,欲动摇东宫。珝密疏谏,谋少阻。素薄万安,尝斥安负国无耻。安积忿,日夜思中珝。初,商辂之劾汪直也,珝与万安、刘吉助之争,得罢西厂。他日,珝又责王越于朝,越惭而退。已而西厂复设,珝不能有所诤。成化十八年,安见直宠衰,揣知西厂当罢,邀珝同奏。珝辞不与,安遂独奏。疏上,帝颇讶无珝名。安阴使人讦珝与直有连。会珝子镃邀妓狎饮,里人赵宾戏为《刘公子曲》,或增饰秽语,杂教坊院本奏之。帝大怒,决意去珝。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令驰驿,赐月廪、岁隶、白金、楮币甚厚。其实排珝使去者,安、吉两人谋也。

时内阁三人,安贪狡,吉阴刻。珝稍优,顾喜谭论,人目为狂躁。珝既仓卒引退,而彭华、尹直相继入内阁,安、吉之党乃益固。珝初丁母忧,庐墓三年。比归,侍父尽孝。父殁,复庐于墓。弘治三年卒,谥文和。嘉靖初,以言官请,赐祠额曰“昭贤”,仍遣官祭之。

子锐,字汝中。八岁时,宪宗召见,爱其聪敏,且拜起如礼,即命为中书舍人。宫殿门坎高,同官杨一清常提之出入。帝虑牙牌易损,命易以银。历官五十余年,嘉靖中至太常卿,兼五经博士,仍供事内阁诰敕房。博学有行谊,与长洲刘荣并淹贯故实,时称“二刘”。

《明史·刘珝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
B.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
C.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
D.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
2.下列对文中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在考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     
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C.成化十八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成化是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重
要的纪年法之一,如文中的“正统十三年”、“嘉靖初”以及我国历史上的“赵惠文王十六年”,
都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珝颇有口才,善于辞令。他担任讲官,每次入朝讲学时,都反复开导,言词语气从容不迫;在当时被世人称为第一讲官,就连皇帝也称他为“刘东先生”。
B.刘珝性格直爽,敢于奏议国事。他遇到事情时从不回避,李孜省等人用歪门邪道扰乱政事,想改换太子,刘珝就秘密地上疏来劝谏皇帝,阴谋稍微被阻止。
C.刘珝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曾当面指责万安;有一个朝臣王越,刘珝又在朝堂上责备他,使他羞愧地退了下去。
D.刘珝的儿子刘锐博学又有品行。他先后任官五十多年,嘉靖年间官至太常卿,兼任五经博士,同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薄万安,尝斥安负国无耻。安积忿,日夜思中珝。
(2)珝初丁母忧,庐墓三年。比归,侍父尽孝。父殁,复庐于墓。
2017-10-15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世贞,字元美,大仓人,右都御史忬子也。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九,举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世贞好为诗古文。官京师,入王宗沐等诗社,又与李攀龙辈相倡和,绍述何、李(何景明、李梦阳,明代文学家),名日益盛。屡迁员外郎、郎中。奸人阎娃者犯法,匿锦衣都督陆炳家,世贞搜得之。炳介严嵩以请,不许。杨继盛下吏,时进汤药。其妻讼夫冤,为代草。既死,复棺殓之。嵩大恨。吏部两拟提学皆不用,用为青州兵备副使。父忬以滦河失事,嵩构之,论死系狱。世贞解官奔处,与弟世懋日蒲伏嵩门,涕泣求贷。嵩阴持忬狱,而时为谩语以宽之。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兄弟哀号欲绝,持丧归,蔬食三年,不入内寝。既除服,犹却冠带,苴履葛巾,不赴宴会。

隆庆元年八月,兄弟伏阙讼父冤,言为嵩所害,大学士徐阶左右之,复忬官。世贞意不欲出,会诏求直言,疏陈法祖宗等八事,以应诏。无何,吏部用言官荐,令以副使莅大名。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母忧归,服除,补湖广,旋改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卿。张居正枋国,以世贞同年生,有意引之,世贞不甚亲附。所部荆州地震,引京房占,谓臣道太盛,坤维不宁,用以讽居正。居正积不能堪,会迁南京大理卿,为给事中杨节所劾,即取旨罢之。后起应天府尹,复被劾罢。居正殁,起南京刑部右侍郎,辞疾不赴。久之,所善王锡爵秉政,起南京兵部右侍郎。先是,世贞为副都御史及大理卿、应天尹与侍郎,品皆正三。比擢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言世贞先被劾,不当计俸,据故事力争。世贞乃三疏移疾归。二十一年卒于家。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其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而藻饰太甚。

(选自《明史·王世贞传》,有删节)


[注]①杨继盛下吏:杨继盛因奏劾严嵩十大罪状被诬告下狱。②枋:权柄。③坤维:指西南方。张居正是西南荆楚人,王世贞借言以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B.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C.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D.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确立于隋朝时期的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吏部掌管文职官吏的任免、考绩、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B.刑部,管司法刑狱。刑部的正、副首长分别为尚书和郎中。部下设司,司的正副首长分别为侍郎和员外郎。
C.三法司是中国古代三个中央司法机关的合称。明清两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也称“三司会审”。
D.御史大夫,秦汉时为仅次于丞相的中央长官;隋唐以后为御史台的长官;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职废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世贞禀性聪明,爱好诗文。他读书过目不忘;在京城做官,加入王宗沐等人的诗社,又和李攀龙等唱和。
B.王世贞秉公执法,维护正义。阎姓奸人犯法,被他搜出,他不肯徇情枉法;杨继盛被诬告下狱,他代为写状申冤。
C.王世贞仕途坎坷,屡遭不幸。张居正对他积怨难平,两次弹劾他并以皇上的名义罢了他的官职。
D.王世贞才高位显,声名远扬,他与李攀龙交替为文坛盟主。李攀龙死后,他独主文坛二十年,其才最高,地位最显赫,名扬四海。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擢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言世贞先被劾,不当计俸,据故事力争。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2021-05-20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