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5 题号:17627951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一个“骇”字写出了人们观赏龙舟竞渡的惊恐心理,突出龙舟赛的紧张热烈。
B.颈联写楚国端午日举行龙舟赛的风俗至今犹在,表达人们对屈原深深的怀念之情。
C.尾联闲暇日江亭聚会,醉意中指责《离骚》不能消除忧愁,烘托自己的怨愁之深。
D.本诗从端午节赛龙舟风俗写起,引发对屈原的思念,最后直接抒发情感,层次分明。
2.本诗颔联对赛龙舟的场面描写富有特色,深得诗评家称赞,请简要赏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唐·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 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 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 追叹何时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官是一种令人无奈和回味的经历。诗题中有“秋”“晚”等表述凄凉感受的词语,开篇有积水和霜降等寒凉的意象,这些为全诗定下了忧伤的调子。
B.诗歌三四句既有诗人马上就回到家,对家乡的思念盼望之情,又隐含回望过去经历,有诸多不舍的深情。五六句,作者借景物描写,隐喻为官的经历。
C.诗歌第九十句,诗人写在凉风中,年老而疏白的鬓发飘扬,有人称赞他做了贵官,而诗人自己的态度却不以为意。
D.诗文最后四句,诗人感到身心疲惫是由于最近一段时间被名利所累,所以化用陶渊明的诗句表达自己辞官之感。
2.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有如下诗评:诗有词、理、意兴。词,指语言词藻。理为义理。意兴为诗歌情感主旨。请就其中一点赏析本诗。
2024-02-20更新 | 6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白居易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欢【注】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注:欢,一作“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天的早晨天气寒冷,穿着棉袄晒太阳舒适可人;晚上披上棉袄出门访友,踏雪赏月不失为雅事。
B.鹤氅、木棉也徒有虚名,不如丝绵,侧面衬托出诗人这件用丝绵所絮的绫袄的实用舒适。
C.穿着如此高级的新袄却不能“卧稳昏昏睡到明”,叹息连连,表明诗人对富贵生活的厌烦。
D.诗人耳旁经常响起的贫民冻馁之声是一种错觉,而这种错觉的产生,是诗人日夜为贫民思虑所致。
2.本诗前八句和后六句反差明显。请简要分析。
2022-12-13更新 | 12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蘖且传觞。①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注】①盐梅和曲蘖,既指盐和梅子、酒曲,又用商王武丁与辅佐者傅说的典故, 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典见《尚书·说命下》“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交代了端午的时令特点:人夏白昼渐长,但是天气仍然清凉。
B.三至六句写端午吃梅、喝酒的习俗,并说明这是古人代代流传下来的。
C.七、八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栏杆尚知木槿茂盛,水也感觉芦苇飘香。
D.本诗以轻松的语气,写出了和谐安定的氛围,流露出诗人的愉悦之情。
2.墨子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励精图治,政治清明,开创了开元盛世。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墨子这句话的理解。
2024-03-11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