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02 题号:1764138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工匠的出现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制造工具就是最初的手工艺,这使得前人迈出了人猿相揖别的关键一步。因而手工艺劳动在起源意义上就是创造人类的劳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工艺人,如木匠、铁匠、铜匠等的称呼。荀子说:“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为农夫,长期使用斧头等工具的人为工匠。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从事工艺劳动的工匠,都是以其毕生精力献身于这一工艺领域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除农业之外的各种手工艺工匠已经形成规模,称为“百工”。这些工匠能够“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技艺水平的发展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艺制造大国,无数行业工匠的创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标识。在我国的工艺文化历史上,产生过鲁班、李春、李冰、沈括这样的世界级工匠大师,还有遍及各种工艺领域里像庖丁那样手艺出神入化的普通工匠。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工艺已经从手工艺发展到机械技术工艺和智能技术工艺。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伴随手工艺向机械技艺以及智能技艺转换,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工匠并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了,即现代工业领域里的新型工匠,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我国要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强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升级转换,对技能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工业水准和制造水准的提升,因而更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深蕴的工匠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摘编自龚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迈向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亟待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

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做好电线电缆“守门员”的叶金龙,与马达结缘一辈子的吴玉泉,以精湛技能完美诠释“钳工”意义的赵水林……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只有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完善工匠政策,提升工匠地位,落实工匠待遇,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才能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

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讲好“工匠故事”。工匠精神是在生产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可贵品质,充分展现着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代之美。讲好“工匠故事”,能让人们从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到劳动的光荣、精神的魅力。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崇尚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才能让一个个“工匠故事”激励青少年乃至更多人追求卓越。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崇尚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劳动者在新时代书写出更多更精彩更动人的“工匠故事”。

(摘编自翟春阳《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材料三: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节选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手艺工人的称呼,其劳动属于创造人类的劳动,其精神的出现几乎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
B.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传统手工工匠虽然已经远离人们的生活,但孕育了深厚的工匠文化,我们仍需将这样的工匠文化发扬光大。
C.工匠精神是一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是对传统文化中工匠文化的传承,值得弘扬和宣传。
D.新时代工匠精神不仅注重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和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更注重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手工艺也已经发展到了机械技术工艺和智能技术工艺。
B.国家急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如果能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就能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
C.要让人们从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劳动的光荣、精神的魅力,除了创造更多的“工匠故事”,还要讲好“工匠故事”。
D.从赞叹工匠到推崇工匠精神,反映整个社会在疗治浮躁的风气和短视的心态,在探寻美好的器物和超凡的品质。
3.下列事例不能用来论证材料二观点的是(     
A.百年老店同仁堂为后人留下“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堂规,其生产的各种中成药享誉海内外。
B.奇瑞公司高级技师王学勇有个响亮的称号——“金耳朵”,无论是汽车上的底盘,还是内饰,任何异响都逃不过他的耳朵。
C.无锡国家电网的一线技术工人何光华率领团队攻克“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解决了电缆检测的行业难题。
D.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
4.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弘扬传统社会所孕育的这种工匠精神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各种全球性问题复杂难解,人类向何处去?加强合作、同舟共济是唯一正确出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团结的灯塔。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举办的首届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更是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心声。

团结就是力量,共进才有未来。本届冬奥会有约90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参加,是设项和产生金牌最多的一届冬奥会。不久前,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开幕式及相关活动的国际政要名单正式公布。这份名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北京冬奥会的积极支持和热切期待。

(摘编自钟华论《同赴冰雪之约   共创美好未来——写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之际》

材料二:

中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如期如约举办冬奥会,30多位国际政要将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充分说明中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际社会对中国抗疫举措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充满信心。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抗疫效率也是各国普遍做法,为全力精准做好冬奥会疫情防控,北京冬奥组委推出冬奥通手机应用程序。冬奥通应防疫要求,融合北京健康宝等必要防疫功能,可第一时间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注册人群提供疫情信息服务,构筑疫情防控数字防战

(摘编自钟声《构筑冬奥会疫情防控数字防线》)

材料三:

北京冬奥会与中国农历虎年春节完美邂逅,北京冬奥会各个驻地和场馆洋溢着浓浓春节气氛,喜迎来自各国的冬奥客人体验中国新年,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主媒体中心,冬奥组委专门为国内外记者们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拜年活动,写福字,画脸谱、剪窗花,引来不少外国记者围观体验,在北京冬奥村,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餐厅为各国运动员们备上了饺子,春饼、烤鸭等中国传统美食,引爆每一个人的味蕾。

冬奥遇上中国年,欢天喜地过春节。各国奥运健儿齐聚北京,和中国人民一道,度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新春佳节。然后,他们将代表各自的国家,奔赴赛场,为国家,为荣誉而拼搏。让我们共同见证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共同见证东方古国最深情的祝福——冰雪消融、文明交融、美美与共,一起向未来。

(摘编自《冬奥遇上中国年,是一场怎样的邂逅》)

材料四:

202224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冬奥会开幕。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奏响全人类团结、和平、友谊的华美乐章。

李克强、栗战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和贵宾出席开幕式。

夜幕下的国家体育场即将创造历史,成为世界上首座举办过冬奥会和夏奥会双奥开幕式的体育场馆。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致辞中说,中国在冬季运动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开启了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将使全球冬季运动参与度登上新台阶,让中国人民和全球各地的冬季运动爱好者从中受益。

(摘编自《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及各种全球性问题复杂难解,加强合作,同舟共济是唯一正确出路,北京冬奥会的如期举办即为证明。
B.奥运会倡导和践行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表达了世界人民的心声。
C.“冬奥通”融合“北京健康宝”等必要防疫功能,为冬奥会疫情防控构筑起“数字防线”,可见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
D.在主媒体中心,冬奥组委特意为外国记者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拜年活动,让外国记者体验中国新年,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2.下列对材料相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会是设项和产生金牌最多的一届冬奥会,鸟巢成为世界上首座举办过冬、夏奥运会的“双奥”体育场馆。
B.“冬奥通”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注册人群提供疫情信息服务;世界各国都利用数字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抗疫效率。
C.在冬奥村,各国运动员品饺子、烤鸭等中华美食,与中国人民一道欢度新春佳节,然后代表各自国家奔赴赛场。
D.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肯定了中国在冬季运动方面取得的成就,认为中国已使全球冬季运动参与率登上了新台阶。
3.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认为“冬奥如期举办彰显中国实力”,北京冬奥会从哪些方面彰显了中国实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2022-07-28更新 | 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媒体报道,在近些年的国产影视剧中,出现了多部因太过关注能否登上热搜最终在口碑和收视率上不尽如人意的作品。这种为了热搜而创作的剧集,偏离了艺术创作的规律,使创作与口碑、营销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倒挂。

这些作品为了能在社交媒体营销中占得先机,在剧作上刻意增加了有利于热搜传播的“金句”和“高光时刻”。但由于违背了创作规律,过分重视热搜效应,一些作品产生剧情脱节、人物行为逻辑不自洽等问题。例如某些以婚姻、家庭、职场为主题的电视剧,让女主角不断输出“金句”台词,以期塑造其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形象。但剧情中的矛盾、冲突如果都通过台词来表现,就会使创作显得苍白无力,那些看起来“热搜感”极强的台词则太像微博热评的拼贴集锦,反而影响了剧情本身的连贯性。

影视作品有热搜焦虑,主要原因在于媒介生态的变革、传统媒体角色的变化。从19世纪末电影诞生,到后来出现的广播、电视,人们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习惯了线性传播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观众主要从主流媒体获取信息,影视创作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内容来赢得媒体和观众的认可。在互联网出现之后,人们逐渐过渡到非线性的、互动性的观看方式。可以自由选择观看的内容、节点、速度,观众便不仅仅是观众,而是成了用户。

当下,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从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及用户,都成了传播节点,共同担负起制造、传播内容的职责。在这一生态中,影视作品要想更频繁地触达用户,热搜是重要途径之一。

面对热搜焦虑,创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创作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原创性。当下的媒介生态逼迫创作者在创作中前置对热搜的关注,导致影视创作过度倚重热搜、“金句”。但我们应当意识到,热搜应该是优秀创作的结果,而不是优秀创作的原动力。电视剧《人世间》改编自梁晓声2018年出版的小说,那时并不能预见到4年后哪些话题可能成为热搜。这部作品在创作之初没有把热搜与“金句”作为创作原动力,而是把脚扎到泥土里,实实在在地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最后成就了作品,也成就了无数次的热搜。这才是高质量创作与热搜之间健康、良性的关系。

影视创作最终要触达的是观众,热搜只是在高质量的艺术创作之后所采用的传播手段和获得的传播效果。创作终究要回归生活本身、遵循艺术规律,如此,影视作品才能沿着有机、良性、高质量的路径发展。

(摘编自司若、黄莺《影视剧的“热搜焦虑”怎么破》)

材料二:

以往,一些主旋律电视剧被视为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近年来,众多制作精良、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影视剧收获了大量关注和点赞。在各大院线,《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我和我的祖国》等主旋律作品引发观影热潮;而小荧屏不输大银幕,《大江大河》《觉醒时代》《山海情》等作品一再领跑收视率榜单。

令人欣慰的是,主旋律影视剧不再只是中老年观众的心头好,而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的必选项。正如《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所说:“年轻观众从来不会排斥主旋律,他们排斥的是悬浮的、不接地气的、粗糙的、不严谨的作品。”曲高和寡并非主旋律影视剧的固有标签,只要改变悬浮、不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和刻板、僵化的形象,选取亲和、平民化的视角,主旋律影视剧照样可以贴近生活、引发共鸣。

塑造有血有肉、可亲可感的“人”,是优秀主旋律影视剧走红的启示之一。过去,一些主旋律影视剧塑造的英雄角色总是绝对完美、无所不能,人物形象脸谱化、概念化。如今,主旋律影视剧中的人物变得立体鲜活、真实可感、可望可及。在《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在北京筹到了《新青年》杂志的投资后,高兴得像个孩子,跑到雪地中打滚;在《山海情》中,联谊会上,远赴福建打工的秋红惦记家中孩子,把一个个气球放瘪后塞进口袋……这些细节让观众看到了“立体的人”,也更深刻地感受到故事的鲜活性。

主创团队拍得用心,观众才能看得入心,是优秀主旋律影视剧走红的启示之二。《叛逆者》改编自“人民文学奖”获得者畀愚的同名小说,原著小说不仅信息量大,而且有大量留白,行文冷峻克制。导演周游没有对原著照本宣科,而是带领团队花费了近两年时间重新梳理剧本,尽力做到最好。

优秀主旋律影视剧走红是一个好现象。一方面是对“唯明星”“唯流量”制作的纠偏,有利于引导更多创作者和演员沉下心来,回归艺术本身。另一方面,主流价值观也正在通过优秀主旋律作品,在年轻观众身上得到传承和弘扬。期待涌现出更多既接地气又有看点的主旋律影视精品,成为人们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餐。

(摘编自王琦《优秀主旋律影视剧走红的积极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作者如果在意自己的作品能否登上热搜,就会违背创作规律,使创作与口碑、营销之间的关系产生倒挂。
B.在信息以线性方式传播的时代,观众主要从主流媒体获取信息,难以自由选择观看的内容、节点、速度。
C.近年来,一些主旋律影视剧引发观影热潮,成为年轻人的必选项,改变了以往剧作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D.电视剧《觉醒年代》的走红,与剧中展现的鲜活故事、生动细节以及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是分不开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影视剧如果想要塑造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就应该让女主角抛弃“热搜感”极强的 “金句”。
B.在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走向去中心化在当下,充分借助热搜效应,能让影视作品更频繁地触达用户。
C.电视剧《人世间》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作品在创作之初没有把热搜与“金句”作为创作原动力。
D.只有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主旋律影视作品,才能使主流价值观在年轻人身上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弘扬。
3.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当下部分影视剧制作“唯明星”“唯流量”“过分重视热搜效应”这类现象的看法。
2022-07-08更新 | 6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手工艺,是手的延伸,是创造生活所需要的技艺。但这种技艺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师傅传承,或者向前辈学习得来。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修炼、创造,最后使手工技艺达到精湛的程度,形成思想记忆。一句话,手工艺体现的是人的智慧、人的力量。

传统手工艺文化有很多值得留念的东西,但我们也要理解它诞生的文化背景。手工艺的发展,既要保存手工艺的价值,又要提防手工艺泛滥化。对于手工艺,大多数人希望通过现代化设计,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这其中就包括了对于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理解。

传统手工技艺在家传、师承的同时,也吸引着一批有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所以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不仅需要更宽松的环境,还要恢复工匠制度。这就要遵循传统,对师傅的尊重、对手艺的敬畏是不能被丢弃的。作为青年学徒要认识这些问题,甚至要更敏感。传承,不光要传承手艺,还要传承师傅的精神。把工匠精神发扬光大,就是留住了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脉络。

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传统手工艺随着现代化生活而转变,会呈现出一番新的面貌。有些可能不仅仅保留了传统技艺,还增加了新的技术。玉石雕刻,过去靠人工,现在变成快速的机器雕刻,但仍离不开工匠人为的把控。光依靠机器,做出的玉雕就是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只有加上工匠多年积累的经验、自身的创造性和对玉石特质的了解,才可能制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所以说,传统手工艺不会灭绝,只是要区别对待、细致分析、合理分类,最后让它适应现代生活,继续去拓展、提升。对于没有发展基因的手工艺,就送去博物馆保存。

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既不要急躁地否定,也不要过热地炒作。过度炒作会使资源枯竭。在日本有一个小故事:工匠靠山吃山,砍伐藤条时,不砍新发的藤条,只砍隔年的老藤条,留给藤条生长的机会。而竭泽而渔的做法,是对社会、环境和手工艺极大的破坏。

推广传统手工艺,给予手艺人自信心,也让热爱手工艺的人得到新的文化滋养,才能逐渐推进传统手工艺,让它得到较大的提升。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推动,能够让手艺人产生自豪感,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进一步获得学术知识,提升工艺技巧,坚定传承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信念。

(摘编自赵农《手工艺是什么》)

材料二:

随着现代高科技与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审美接受正由传统的沉浸的观照式转变为对于电子数据的直观接受,现代传媒使得我们的审美视觉化。不同于传统审美观念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现代审美观念逐渐趋向于体现抽象化”“简洁性”“刺激性”“娱乐性的特点。人们对那些造型老套、形象材质普通、品相不佳的产品提不起兴趣,因而传统手工艺成为与现代生活脱节的弃儿。现代审美观念的转变给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现代人在审美追求上,追求物质享乐,打破了审美中人与世界之间一种无功利的关系状态。审美与现实功利结合起来,成了一种快销品,流于浅显化、快速化、粗糙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市场经济本身也渗透到人们的审美观念层面。在经济社会的冲击之下,传统手工艺为了更高的利益追求,有时会选择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下下之策,从而生产了一些低质量、低审美的工艺品,这使得原本对于手工艺知之甚少的消费者降低了对于工艺品的认可度。例如传统的苏绣制作通常要经过:设计画稿、上绷、勾稿、刺绣、下绷、装裱等六道工序,需要绣娘一针一线绣出,花费的时间要用月、年来计算。相比之下,机器制作只需要在电脑程序里输入好程序,然后连通纺织机开始批量大规模缝绣。一个同样大小的苏绣作品,机绣需要的时间只需要以分、小时计算。正如季羡林先生指出的一样: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因为这种注重实用主义的审美观,使得人们更愿意去追求那些廉价、快销的产品。实用主义正在毁掉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之路。

卢梭曾说:在人类所有职业中,工艺是一门最古老的最正直的手艺。手工艺,伴随着人类的起源,它源于普通劳动人民,服务于广大的群众,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是物质和精神的融合,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创作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不同于机械美感的可复制性,手工美感具有不可复制性,传统匠人们在创造手工工艺品时注重意匠,主客观结合,取得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三方面的高度调和,每一件工艺品都是不可复制的精品。艺术应该是有个性的,所谓我手写我心,着重点应该在于个人情感的表达。现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就要求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要走创新之路,艺术家们必须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在固守本分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审美观念、融合当代科学技术、融汇当下时尚元素,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不失传统美感的好作品、好产品。

传统手工艺是中国文化不朽的宝藏,凝聚了世世代代匠人的心血,是他们劳动和创作的结晶,是我们的民族风格、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也是民族思想文化的体现。审美观念会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而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那么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要创新,要结合时代审美的特点,重新焕发活力。

(摘编自石媛《现代审美观念对传统手工艺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传统手工艺,现代人都希望通过现代化设计,汲取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养分。
B.传承传统手工艺,就要做好师徒传承工作,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以便延续传统手工艺的文化脉络。
C.现代高科技与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接受方式,传统的沉浸的观照式审美接受正被取代。
D.机械美感具有可复制性;手工美感能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三者高度调和,不可复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手工艺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它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自然也会随着新生事物的诞生而走向消亡。
B.日本工匠砍伐藤条时只砍隔年老藤条的做法,印证了发展传统手工艺不能过度炒作导致资源枯竭的观点。
C.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脱节,导致现代审美观呈现“抽象化”“简洁性”“刺激性”“娱乐性”的特点。
D.现代人追求物质享乐,他们将审美与现实功利结合起来的享乐主义的审美观,毁掉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前途。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材料一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传承传统手工艺,需要“静以观之”,既不要急功近利予以否定,也不要过热地炒作。
B.传承传统手工艺,不仅需要宽松的环境,还要恢复工匠制度,以便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C.传承传统手工艺,不仅要保留传统技艺,还要增加新技术,拓展提升以适应现代生活。
D.传承传统手工艺,需要手艺人和热爱传统手工艺的人共同努力,传承传统手工艺文化。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请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自身体会,从手工艺人(工匠)的角度简要说明在现代社会传承传统苏绣的路径。
2023-07-30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