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1765258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囊篋,骥奏止之。寻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鞠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辩,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徐鉴,汀州则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后皆以政绩著。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选自《明史李骥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B.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C.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D.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二十六年乡试          举:中举
B.寻事免                           坐:因犯……罪或错误
C.奉敕以                           行:出行
D.道不拾                           遗:遗失,丢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骥因为母亲去世而向朝廷申请离职,很多官员和百姓四次向朝廷奏请想挽留他,李骥没有答应。
B.对民众不利的事情,李骥就向朝廷禀明免去;他向朝廷陈奏多件经国利民之事,多被朝廷采纳。
C.李骥在河南任职期间,通过设立制度、广泛宣传等措施教化百姓,使当地百姓品性改变,民风变得淳朴。
D.李骥在官场屡遭挫折,但他敢于维护自身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枉定李骥死罪时,他上章自辩。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2)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李骥去世后,“士民赴吊,咸哭失声”,可见他深受百姓爱戴,请结合文本概括其受爱戴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寻调山东。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为争得免。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以边警改理畿辅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甩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瑾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合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诏营后父陈万言第,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璜言: “二巨无与,乞罪臣。 ”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俟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廪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

(节选自《明史·赵璜传》 )

【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 ②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璜择愿民教之律令            愿:质朴B.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        籍:登记
C.以灾异申前请                  申:明白D.帝意亦浸疏                      浸:逐渐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赵璜体恤民生的一组是(       
①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                  ②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
③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        ④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
⑤二臣无与,乞罪臣                                ⑥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
A.①②⑤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璜善于治理政务,政绩卓出。在济南任职时,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的土地;在山东任职时,能据理力争,减免地方百姓的赋税。
B.赵璜恪尽职守,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担任左侍郎时,就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担任尚书后,更是在缩减皇室的营造工程方面不遗余力。
C.赵璜正言直谏,遭到同朝官员的排挤。起初就因刘瑾的谗言,受巡抚朱钦的牵连而入狱,后来更因权臣的弹劾,与秦金一起致仕还乡。
D.赵璜很有才干,富于智慧。遇到一些纷乱错杂的事件,在其他人还为此观望惊讶之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
2018-09-04更新 | 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时来,字惟修,仙居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松江推官,摄府事,倭犯境,乡民携妻子趋城,时来悉纳之。贼攻城,骤雨,城坏数丈。时来以劲骑扼其冲,急兴版筑,三日城复完,贼乃弃去。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兵部尚书许论、宣大总督杨顺及巡按御史路楷。皆严嵩私人,嵩疾之甚。会将遣使琉球,遂以命时来。时来抗章劾嵩曰:“嵩辅政二十年,文武迁除,悉出其手。潜令予世蕃出入禁所,批答章奏。世 蕃 因 招权 示 威 筐 篚 苞 苴 辐 辏 山 积 犹 无 餍 足 每 行 一 事 推 一 官 必 先 禀 命 世 蕃 而 后 奏请 陛 下 但 知 议 出 部 臣 岂 知 皆 嵩 父 子 私 意 哉 虚官帑以实权门,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时张种、董传策与时来同日劾嵩。而种及时来皆徐阶门生,传策则阶邑子,时来先又官松江,于是嵩疑阶主使。密奏三人同日构陷,必有人主之,且时来乃惮琉球之行,借端自脱。帝入其言,遂下三人诏狱,严鞫主谋者。三人濒死不承,第言“此高庙神灵教臣为此言耳。”主狱者乃以三人相为主使谳上。诏皆戍烟瘴,时来得横州。隆庆初,召复故官。进工科给事中。条上治河事宜,又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宜用之蓟镇,专练边兵,省诸镇征调。帝皆从之。隆庆二年,给事中光懋等劾其滥举。会高拱掌吏部,雅不喜时来,贬云南副使。复为拱门生给事中韩楫所劾,落职闲住。万历十二年,始起湖广副使。十五年拜左都御史。诚意伯刘世延怙恶,数抗朝令,时来劾之,下所司讯治。时来初以直窜,再遭折挫,晚节不能自坚,委蛇执政间。连为饶伸、薛敷教等所劾,时来亦连乞休归。未出都,卒。赠太子太保,谥忠恪。寻为札部郎中于孔兼所论,夺谥

(选自《明史·吴时来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蕃因招权示威/筐篚苞苴辐辏山积/犹无餍足/每行一事推一官/必先禀命世蕃/而后奏请陛下/但知议出部臣/岂知皆嵩父子私意哉/
B.世蕃因招权示威/筐篚苞苴/辐辏山积/犹无餍足/每行一事推一官/必先禀命世蕃而后奏请/陛下但知议出部臣/岂知皆嵩父子私意哉/
C.世蕃因招权/示威筐篚苞苴/辐辏山积犹无餍足/每行一事推一官必先禀命世蕃/而后奏请陛下/但知议出/部臣岂知/皆嵩父子私意哉/
D.世蕃因招权示威/筐篚苞苴/辐辏山积犹无餍足/每行一事推一官/必先禀命/世蕃而后奏请陛下/但知议出部臣/岂知皆嵩父子私意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考试,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出身;第三名探花,赐同进士出身。
B.高庙即宗庙。古代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帝王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君主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C.太保为古代官职名。西周始置,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周朝时,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后逐渐成为虚职。
D.夺谥指把已给予死者的谥号削去。古代的谥号有的与死者生前的行为不相称,常有溢美或加恶之词,有时甚至颠倒是非,因此会出现改谥和夺谥的情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时来耿介中直,敢于弹劾权贵。他认真履行言官职责,上疏弹劾罢免了严嵩的羽翼,并力劾严嵩父子,列其数罪;任左都御史时,弹劾作恶不改的诚意伯刘世延,刘世延被治罪。
B.吴时来为官尽职,一心为国为民。他在松江接纳因倭寇犯境而逃难的乡民;任工科给事中,筹划多处治河事宜,又上疏推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做好边关军备,建议被皇帝接受。
C.吴时来重情重义,不屈服于严嵩。他曾与董传策、张翀三人在徐阶授意下,相约同日上疏弹劾严嵩,反被严嵩以“畏惧出使琉球”为由,打入大牢,受尽折磨也未供认出自己的老师。
D.吴时来几经起落,人生颇为传奇。历任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谏官,曾抗疏弹劾严嵩,为严嵩暗算,谪戍横州;后被高拱门生论劾,落职闲住;再次起用后,接连被弹劾,病死异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来以劲骑扼其冲,急兴版筑,三日城复完,贼乃弃去。
(2)时来初以直窜,再遭折挫,晚节不能自坚,委蛇执政间。
2017-11-24更新 | 15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杭雄,字世威,世为绥德卫总旗。雄承荫,数先登,积首功,六迁至指挥使。正德七年进署都指挥佥事,剿贼四川,寻守备西宁。用尚书杨一清荐,擢延绥游击将军。从都御史彭泽经略哈密,偕副将安国破敌岢岚,进都督佥事。改参将,擢都督同知,统边兵操于西内。武宗幸宣府、大同,雄扈从,即拜大同总兵官。嘉靖初,汰传奉官,雄当贬,以方守边,命署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三年秋,土鲁番侵甘肃,诏尚书金献民视师,以雄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列侯出征,始佩大将军印,无授都督者,至是特以命雄。甫至,寇已破走,而雄亦得荫锦衣千户。既班师,复出镇宁夏。吉囊大入,总督王宪檄雄等破之,进都督同知。寇八千骑乘冰犯宁夏。雄及副总兵赵镇御之,前锋陷伏中,雄等皆败。总督王琼劾之,夺官闲住。明年卒。雄敢战。尝以数骑行边,敌群至,乃下马积鞍为垒,跪而射之。敌退,解衣,腋凝血,乃知中飞矢。武宗在大同,见雄毡帷敝甚,曰:“老杭穷乃尔。”寇至,帝将亲击。雄叩马谏曰:“主人畜犬,不使吠盗,奚用犬为?愿听臣等效力。”帝笑而止。少役延绥巡抚行台,既贵,每至台议事,不敢正席坐,曰:“此当年役所也。”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马永而下称雄云。曰:时平则将略无由见。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洵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彭清、杭雄之清节,斯又其最优者欤。

(《明史•列传•杭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B.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C.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缓/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D.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承荫,指恩荫授官,亦指子弟承荫。《明史•选举志》曰:“文官品至七品,皆得萌一子以世其禄。”
B.列侯,古代爵位名。秦称彻侯,居二十等爵制之首。西汉避汉武帝刘彻讳而改称列侯,又称通侯。后来被用于泛指封侯者.
C.班师,还师,调回军队,也指军队凯旋。如明代无名氏的《破天阵》曰:“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
D.赞,即论赞,史书用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褒奖和赞扬,名称不一。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汉书》中的“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杭雄出身武将世家,作战勇敢。他久历战阵,身先士卒,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一路拼杀,经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之职。
B.杭雄成守边陲,深受朝廷倚重。他曾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开都督佩大将军印之先。
C.杭雄军功显赫,威名远扬。他因战功卓著而招致其他官员嫉妒中伤,被总督王琼弹劾,导致被夺官闲住,第二年就去世了。
D.杭雄虽战绩辉煌,却谦逊谨慎,恪守本分。他早年曾在延绥巡抚行台供役,后虽身份尊贵,但每至行台议事时,仍然不敢正席而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人畜犬,不使吠盗,奚用犬为?愿听臣等效力。
(2)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洵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
2022-01-01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