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2 题号:1773818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风入松·福清道中作

刘克庄

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

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

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

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

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注】①此词作于刘克庄从建阳罢官归莆田,途经福清之际。②金罍(léi):饰金的大型酒器。③鼓缶:《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成玄英注:“盆,瓦缶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负金罍”四字,写的是作者因病而不能饮酒消愁,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B.“萧瑟捣衣时候”运典写景,兼点时令。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勾起对往日的回忆,抒发了悼念之情。
C.“多情”一句是说自己于旅店住宿,虽然孤独寂寞,但有店主守灯陪伴,勉强可以得到安慰。
D.本词情景交融,词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厚意,读来自然真切,让人深感凄美悲痛。
2.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夜来幽梦忽还乡。”同是悼念亡妻,苏轼在梦中都想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而现实中的刘克庄“归鞍”却“徘徊”,请结合诗句分析刘克庄“归鞍”却“徘徊”的原因。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作

【宋】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

【注】①郑虔: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书画曾被唐玄宗赞为三绝,但晚年生活贫困且嗜酒如命。②李广:汉代名将,一生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③吴笺:吴地所产的一种用于书写的小幅纸张。

1.下列对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的夙愿因朋辈的去世和年华的流逝而日益渺茫,秋夜难寐,满腔悲愤,因此有“孤枕梦”之语。
B.颔联写景,虚实结合。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梦,把他从魂牵梦绕的万里关河拉回现实,四山秋色和着连天风雨齐齐向他袭来。
C.尾联抒情,委婉含蓄。这一生无法实现杀敌报国、收复失地之志,只能挥笔写清愁,颇有“白头不试平戎策,虚向江湖过此生”的遗憾。
D.全诗由“卧”而“梦”再到“醒”,脉络分明,而“吴笺著句”又照应《枕上作》之“作”,结构严谨。
2.本诗结构严谨,脉络分明,首联起笔点题,围绕诗题《枕上作》之“枕上”开启全诗。请从起、承、转、合的角度分析本诗。
2024-04-01更新 | 11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①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为双调小令。②使君:惠州知州詹范。③合江楼,作者被贬初居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④九十日春:农历正月至三月。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情感,使本词更富有感染力。
C.“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D.本词写景和抒情相融合,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含蓄直白兼具,婉转明情并蓄,是豪放派词人苏轼的婉约之作。
2.苏轼的这首《临江仙》极尽伤春之意。请结合全词,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三分春色一分愁”的?
2022-10-01更新 | 36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因徐知道据成都叛乱,杜甫曾一度离开成都草堂,避难于梓州、闽州等地。广德二年(764)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二月,听说严武再度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同时,严武也来信相邀,诗人于是决定重返成都。“严郑公”即严武,广德元年被封为郑国公。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成都尹,故称“黄阁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前四句交代了诗人在成都草堂居住时的所见之状以及所虑之事。
B.颈联意在强调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显示了对朋友的真诚信赖。
C.尾联“行路难”语意双关,“信”字包涵着诗人历经艰难困苦后的无限感慨。
D.诗人将欢欣与感慨融合,将瞻望与回顾同叙,更显出了思想情感的深厚。
2.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1-06-27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