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3 题号:177892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行平水道中

陆游

老去人间乐事稀,一年容易又春归。

市桥压担莼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

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园烟草蝶飞飞。

郊行已觉侵微暑,小立桐阴换夹衣。


【注】①平水:陆游家乡浙江绍兴以东四十里,以产茶著称。②莼: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抒发感慨,表现出诗人叹老嗟卑的悲愤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莼菜滑腻,豆荚鲜美,颔联二句颇能表现时令特点与江南水乡的地方特色。
C.傍水林中,声声莺语随着阵阵清风传来,颈联描绘的初夏之景让人心生愉悦之情。
D.全诗虽无“喜”“乐”等字眼,但诗人欣喜之情却溢出画面,令人读之心醉神怡。
2.诗中颈联“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园烟草蝶飞飞”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村老

陆游

强健如翁举世稀,夜深容我叩门扉。

大儿叱犊戴星出,稚子捕鱼乘月归。

骨肉团栾无远别,比邻假贷不相违。

人间可羡惟农亩,又见秋灯照捣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写村老之强健,他至夜深仍精神矍铄,可与诗人款谈。
B.颔联叙事:村老长子勤于耕种,披星而出;幼子外出捕鱼,乘月而归。
C.颈联上句承上,写村老一家骨肉团聚,无须远别;下句转写其与邻里的关系。
D.全诗语言典雅有韵味,感情深挚,情韵悠然,描绘了一幅温馨的乡村野老生活画卷。
2.“村老”的生活有哪些“可羡”之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2-11-10更新 | 26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原北望气如山”,是诗人站在中原大地向北远望,看到金国侵占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心中的怒气如山一样郁积。
B.颔联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描绘出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C.“塞上长城空自许”,用典,作者自比为建在塞上的长城,“空自许”,则是指徒然地自我赞许。
D.尾联亦用典明志。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E.这首诗以“愤”为贯穿的主线,一愤国土沦陷,二愤世事艰难,暗指投降派的阻挠,三愤时光易逝,壮志未酬。
2.诗歌的起句(即第一句)、结句(即最后一句)对理解诗歌的主旨、意境很重要,试赏析这首诗的起句。
2020-05-09更新 | 5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玉瀣(xiè):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论养生之道。③元:通假字,同“原”,本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居住环境的优美宁静,与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相仿。
B.“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词人的居处,既有颜色,又有感情,意在与龌龊的仕途对比。
C.饮酒、漫步、读书、看山等画面表明诗人完全沉浸在了山林之乐中,超脱了尘世。
D.本词语调抑扬顿挫,内容曲折温婉、波澜起伏,体现了陆游作品的飘逸高妙之美。
2.有人评价本词,“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抑郁不平之气依然按捺不住”,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22-01-12更新 | 3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