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一 周测 2023-08-26 1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后四十回高鹗续”是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其实,这是胡适的“一家之言”。现在的研究证明,虽然还不能明确谁是续作者,但可以肯定的是续作者不是高鹗,也不是程伟元,程伟元、高鹗只是其中的整理者,这反映了红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红楼梦》续书作者是不是高鹗,曾经是红学研究中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红楼梦》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不只是出版者和校注者的学术观点,也是红学研究中最为客观的学术态度,因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既不能完全认定是曹雪芹所著也不能认定是高鹗续、程伟元续或其他人续,署名“无名氏续”是更现实更客观的学术态度。

红学界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无论是叙事语言还是人物的命运走向,都是不统一的,甚至是前后矛盾的,有“狗尾续貂”之说。学术界普遍认为,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所著,或认为经过多数人的不断整理修改,仍没有达到《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文学高度,后四十回也署名曹雪芹是不合适的。至于后四十回谁人所著,目前的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并普遍认为高鹗只是整理者之一,不是续作者。既然如此,再署名高鹗续就是不负责的,也是不合适的。从文学创作的事实看,肯定有续作者,只是以目前的研究和资料不能确定是何人罢了。但肯定有续作者,署名“无名氏续”,是为了把研究引向深入,因为“无名氏续”不是结论性的肯定。

《红楼梦》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是客观的学术态度。但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任晓辉认为,“现在只是把高鹗的问题讲清楚了,并没有将后四十回作者的问题讲清楚,所以我不认为这样署名是科学的、合理的”。然而,署名“无名氏续”是并非绝对正确,但署名“无名氏续”比“曹雪芹续”“高鹗续”肯定更科学更合理,而且,从目前的研究看,署名“无名氏续”是最合适的。

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是高鹗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红楼梦》的续作者,但《红楼梦》能达到如今的高度,凝聚了高鹗的心血,甚至是功不可没;二是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未必不是一个作者,笔者认为从作者对人物的处理、小说的艺术手法以及行文习惯看,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是能自然衔接的,没有明显的“断裂”或矛盾,看不出是两个作者。至于前八十回优于后四十回,那是因为前八十回传播较广增删修改的人多,后四十回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增删修改的人较少,所以造成了目前的这种状况。我们还应该肯定的是,后代的续作很多但没有一本能达到《红楼梦》后四十回的高度,后四十回是没有前八十回写得好,但是仍可称为优秀之作。

(摘编自张魁兴《<红楼梦>“无名氏续”是客观的学术态度》)

材料二:

所谓“无名氏续”并不在于说明后四十回是何人所著,而在于说明后四十回的作者,既非曹雪芹也非高鹗。此前研究往往陷入“非曹即高”的二元论,“无名氏续”乃对这一思维方式的颠覆。但“无名氏续”否定了曹雪芹、高鹗等人的著作权时,也可能引发一些新问题。对此,既需要复盘已有的学术史论述,也需要重新看待相关史料。

后四十回为高鹗续书,系“新红学”建立初期的主要猜想之一,已故前贤花费相当精力论证其非曹雪芹原稿,其观点往往依托于情节矛盾、思想观念、文章水准等方面。但是,这些分析的效力或不能等同于客观文献史料,且亦遭到异见辩驳。持“无名氏续”的论者指出,高鹗几无可能续书,且在程本刊刻以前就已有后四十回的回目甚至原文流行。结合传统否定高鹗续书的观点,及新红学否定后四十回曹著的观点,因有“无名氏续”的新说。

但,这一观点主要依赖于文本解读,及后四十回相对前八十回为晚出这一文献传播史实。文本细读是否有抽样作证的嫌疑,及这一推理是否合乎“奥卡姆剃刀”的原理,均有讨论空间。从逻辑上,至少两个问题需要加以更严格地证明:其一,证明研究者心中的“劣笔”与曹雪芹无关,即“劣笔”必是“续作”;其二,证明这些“劣笔”在程、高整理之前便已存在。

“无名氏续”这一署名形式,否定了后四十回与曹雪芹等“作者”存在任何联系,正确与否,还有待更多实证依据。

(摘编自张昊苏《<红楼梦>“无名氏续”平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适最早提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这一观点,根据现在的研究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B.学术界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不是曹雪芹,主要以作品的叙事语言和人物命运的走向的不同为依据。
C.将《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署名为“无名氏续”,是对该书作者究竟是谁的问题给出的最科学、最严谨的答案。
D.有学者认为,高鹗是不可能续写《红楼梦》的,因为在程本刊刻前就已经有了后四十回的回目和原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任晓辉看来,将《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署名为“无名氏续”还是没有把问题讲清楚,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B.虽然后四十回非曹雪芹原稿是前贤们依托于情节矛盾、思想观念、文章水准等论证了的,但这不能等同于客观文献史料。
C.张魁兴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次于前八十回,是因为后四十回没有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增删修改的人较少。
D.对“无名氏续”这一署名形式张魁兴和张昊苏两人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张魁兴持肯定态度,张昊苏持否定态度。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最能够支持“无名氏续”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高鹗作为整理者的身份可以确定,而续书者的身份又无法证明。”
B.“署名的变化,吸收了红学界对后四十回续书作者研究的最新成果。”
C.“《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表明在程伟元、高鹗排印本之前,已有了一百二十回本。”
D.“高鹗没有续书,只不过对市场摊上买回来的残稿,做了一些整理的工作。”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红楼梦》后四十回署名“无名氏续”的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良从入关,性多疾,即道引不食谷,闭门不出岁余。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争,未能得坚决也。吕后恐,不知所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日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良曰:“始上数在急困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娒,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汉十二年,上从破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以死争太子。上阳许之,犹欲易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问曰:“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其姓名。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辱,故恐而亡匿。今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

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劝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良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疆听食。后六岁薨。曰文成侯。

(《汉书·卷四十·张良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
B.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
C.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
D.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B.太子,指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之子。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婚长子,或称太子。
C.太傅,古代职位名,始于西周,常担任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汉后多为虚衔。
D.谥,君主时代在帝王、贵族、大臣等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赞扬死者的一些称号。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跟着入了关,因为自己有病,所以就少食五谷,闭关炼气养生达一年多。
B.张良不想介入皇上家庭内部的立太子之事,虽然吕后曾经派建成侯吕泽去胁迫他。
C.张良最后出了一个主意,让太子写一封谦逊的信并且用车去接被皇帝贬谪的四名士。
D.张良因自己的聪明才智被皇上赏识,既出奇计攻下马邑,又劝皇上立萧何为相国。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0.张良为什么不愿意介入皇帝立太子的事?
2023-08-2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行平水道中

陆游

老去人间乐事稀,一年容易又春归。

市桥压担莼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

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园烟草蝶飞飞。

郊行已觉侵微暑,小立桐阴换夹衣。


【注】①平水:陆游家乡浙江绍兴以东四十里,以产茶著称。②莼: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抒发感慨,表现出诗人叹老嗟卑的悲愤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莼菜滑腻,豆荚鲜美,颔联二句颇能表现时令特点与江南水乡的地方特色。
C.傍水林中,声声莺语随着阵阵清风传来,颈联描绘的初夏之景让人心生愉悦之情。
D.全诗虽无“喜”“乐”等字眼,但诗人欣喜之情却溢出画面,令人读之心醉神怡。
12.诗中颈联“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园烟草蝶飞飞”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
(2)《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桓晋文之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达到使头发花白的老年人不用扛着或顶着东西走在路上的和谐社会。
2023-08-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语文试题

五、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4. 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B.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C.王见之,曰:“牛何之?”D.未之有也
2023-08-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5. 选出与“夫子哂之”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加以师旅B.由也为
C.臣固知王不忍也D.以羊易
2023-08-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曰(平日、平常)
子路率尔而对曰(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
毋吾也(同“已”,止)
B.夫子之(微笑)
乎大国之间(夹处)
加之以师旅(军队)
C.因之以饥馑(饥,谷物不熟;馑,丰年)
比及三年(等到)
且知也(道,指是非准则)
D.五六十(或者)
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异乎三子者之(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2020-02-13更新 | 1140次组卷 | 5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