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1794259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弃疾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洲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左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粜者配,强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B.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C.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D.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等。
B.籴粜,籴字为会意字,从入从米,也就是买米的意思,引申开来是买入之意,与粜的意思相反。
C.长短句,在宋代以后是词的别称。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为“词牌”,依调填词为“依声”。
D.谥,即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斥巨资修建营垒,招兵买马,当时枢府有人屡次阻挠他,辛弃疾最终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
B.辛弃疾未按皇帝要求在日落时停建飞虎营栅,而是继续加快建造,等成功后向皇帝上书陈述事情经过,并呈上图纸,皇帝才消了气。
C.虽然部属反对,但辛弃疾还是坚持把本部粮食的十分之三赈济信州百姓,这体现了他替朝廷分忧和爱民的博大胸襟。
D.谢枋得经过辛弃疾庙宇时,听到“若鸣其不平”之声。这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借以表现辛弃疾生前的愤激不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知潭洲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
(2)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5.当时江右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请简要概括他是如何做好这件事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韵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捍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忠确

(选自《宋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姓怙势持官府 怙:依仗、凭借
B.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 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
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年号,是为了纪年而设立的名号,一个皇帝统治期间可以有多个年号。
B.京师,京城、京都,是中国古代国家都城的称呼,有的朝代有多个都城。
C.庙,是为了祭祀而设立的地方。古人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D.谥,谥号,是古人死后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名号,“忠确”是贬谥。
3.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B.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C.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D.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 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5.下列对于划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A.金兵到了,张克戬独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即使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
B.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带上兵器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退却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一直没有到来。
C.金兵到了,张克戬独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即使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一直没有到来。
D.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
2017-07-11更新 | 5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受。吴越人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亲汝,汝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释】觌(dí):相见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受而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B.太祖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赐白金万两                    仍:于,又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观其                           一无
B.吴越人轻舟追遗之          宾礼
C.汝故疏我                       功哉
D.彬总师也                       上临哭
3.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B.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C.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D.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E.请煜入宫治装
F.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G.上觉,遽诘所以
H.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5.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
2023-11-10更新 | 9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淳字安卿,漳州龙溪人。少习举子业,林宗臣见而奇之,且曰:“此非圣贤事业也。”因授以《近思录》,淳退而读之,遂尽弃其业焉。

及朱熹来守其乡,淳请受教,熹曰:“凡阅义理,必穷其原,如为人父何故止于慈,为人子何故止于孝,其他可类推也。”淳闻而为学益力,日求其所未至。熹数语人以“南来,吾道喜得陈淳”,门人有疑问不合者,则称淳善问。后十年淳复往见熹陈其所得时熹已寝疾语之曰如公所学已见本原所阙者下学之功尔自是所闻皆要切语,凡三月而嘉

淳追思师训,前自裁抑,无书不读,无物不格,日积月累,义理贯通,洞见条绪。其语学者曰:“夫盈天地间千条万绪,是多少人事:圣人大成之地,千节万目,是多少功夫。惟当开拓心胸,大作基址。须万理明彻于胸中,将此心放在天地间一例看,然后可以语孔、孟之乐。”此语又中学者膏,而示以标的也。

淳性孝,母疾亟,号泣于天,乞以身代。弟妹未有室家者,皆婚嫁之。葬宗族之丧无归者。居乡不沽名徇俗,恬然退守,若无闻焉。然名播天下,世虽不用,而忧时论事,感慨动人,郡守以下皆礼重之,时造其庐而请焉。

嘉定十年,待试中都,归过严陵郡守郑之悌,率僚属延讲郡。淳叹陆学张王,学问无源,反托圣门以自标榜,遂为四章以示学者。明年,以特奏恩授迪功郎、泉州安溪主簿,未上而没,年六十五。其所著有《<语孟大学中庸>口义、字义、详讲》《》《》《女学》等书,门人录其语,号《筠谷濑口金山所闻》。

(节选自《宋史·陈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十年/淳复往见/熹陈其所得/时熹已寝疾/语之曰/如公所学/已见本原/所阙者下学之功尔/
B.后十年/淳复往见熹/陈其所得/时熹已寝/疾语之曰/如公所学/已见本原/所阙者下学之功尔/
C.后十年/淳复往见熹/陈其所得/时熹已寝疾/语之曰/如公所学/已见本原/所阙下学之功尔/
D.后十年/淳复往见/熹陈其所得/时熹已寝/疾语之曰/如公所学/已见本原/所阙者下学之功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子业即“举业”,在科举时代是指为应考而准备的学业,包括应试的诗文、课业、文字等。
B.卒,死亡。古代不同地位的人死所用词语不同,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
C.郡庠指郡上的学校,地方学校在商朝时称“序”,周朝时称“庠”,后来以序泛指学校。
D.《礼》指《礼记》,《诗》指《诗经》,都是古代的经典著作,属于“六经”,是读书人必学之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淳少习举业,后又尽弃其业。他年少时被林宗臣赏识,得到了他的指点,改读《近思录》,全部抛弃了他原来的举子之业。
B.陈淳学习努力,得到朱熹认可。朱熹来他家乡做太守,陈淳受到了朱熹的教诲,并且接受了他的学说,朱熹多次对着别人称赞陈淳。
C.陈淳孝顺母亲,友爱兄妹宗族。母亲患病,他非常悲痛;弟弟妹妹未婚者,他为他们办嫁娶之事:宗族中丧葬无依的人,他给安葬。
D.陈淳忧虑时世,才华受人尊敬。他讨论国事,激越慷慨使人心动,从郡守以下的人都以隆重的礼节对待他,时常建造房舍而延请他。
2021-03-24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