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 《资治通鉴》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 题号:1801655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问计于卢杞,对曰:“希烈年少骁将,恃功骄慢,将佐莫敢谏止;诚得儒雅重臣,奉宣圣泽,为陈逆顺祸福,希烈必革心悔过,可不劳军旅而服。颜真卿三朝旧臣,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上以为然。甲午,命真卿诣许州宣慰希烈。诏下,举朝失色。

真卿乘驿至东都,郑叔则曰:“往必不免,宜少留,须后命。”真卿曰:“君命也,将焉避之!”遂行。李勉表言:“失一元老,为国家羞,请留之。”又使人邀真卿,不及。真卿与其子书,但敕以“奉家庙、抚诸孤”而已。至许州,欲宣诏旨,希烈使其养子千余人环绕谩骂,拔刃拟之,为将驯啖之势;真卿足不移,色不变。希烈遽以身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希烈欲遣真卿还,会李元平在座,真卿责之,元平惭而起,以密启白希烈;希烈意遂变,留真卿不遣。

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各遣使诣希烈,上表称臣,劝进,使者拜舞于希烈前,说希烈曰:“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希烈召颜真卿示之曰:“今四王遣使见推,不谋而同,太师观此事势,岂吾独为朝廷所忌无所自容邪!”真卿曰:“此乃四凶,何谓四王!相公不自保功业,为唐忠臣,乃与乱臣贼子相从,求与之同覆灭邪!”希烈不悦,扶真卿出。他日,又与四使同宴,四使曰:“久闻太师重望,今都统将称大号而太师适至,是天以宰相赐都统也。”真卿叱之曰:“何谓宰相!汝知有骂安禄山而死者颜杲卿乎?乃吾兄也。吾年八十,知守节而死耳,岂受汝辈诱胁乎!”四使不敢复言。希烈乃使甲士十人守真卿于馆舍,掘坎于庭,云欲坑之,真卿怡然,见希烈曰:“死生已定,何必多端!亟以一剑相与,岂不快公心事邪!”希烈乃谢之。

丁酉,荆南节度使张伯仪与淮宁兵战于安州,官军大败,伯仪仅以身免,亡其所持节。希烈使人以其节及俘馘【注】示颜真卿;真卿号恸投地,绝而复苏,自是不复与人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掉敌人的左耳计数献功。也指上述情况割下的左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
B.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
C.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
D.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指军队,后引申为指有关军队及军队作战的事情。文中便是军队作战之义。
B.家庙,指儒家为祖先立的庙。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
C.节度使,中国古代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即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
D.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也可指官名。文中便是后者之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依仗立过军功,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朝中将佐没人敢去规劝和阻止他,卢杞便向德宗推荐了颜真卿,德宗同意了卢杞的建议。
B.颜真卿去许州李希烈处传达圣意,满朝大臣觉得他此行凶多吉少,都大惊失色。郑叔则和李勉劝告他暂留东都,颜真卿未听,毅然前往。
C.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等分别派遣使者到李希烈处,劝他称帝,李希烈洋洋自得地让颜真卿看这些使者,遭到了颜真卿的斥责。
D.张伯仪的朝廷大军与李希烈的怀宁军作战,大败而还。李希烈叫人把张伯仪的旌节以及被俘士兵的左耳给颜真卿,颜真卿看后悲痛欲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希烈遽以身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
②死生已定,何必多端!亟以一剑相与,岂不快公心事邪!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帝尝畋于中牟,践民稼,中牟令当马前谏曰:陛下为民父母,奈何毁其所食,使转死沟壑乎?帝怒,叱去,将杀之。敬新磨追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耕种,以妨吾天子之驰骋乎!汝罪当死!因请行刑,帝笑而释之。新磨尝奏事殿中,殿中多恶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纵儿女啮人!帝家世夷狄,夷狄之人讳狗。故新磨以此讥之。帝大怒,弯弓注矢将射之,新磨急呼曰:陛下无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之不祥!帝大惊,问其故,对曰:陛下开国,改元同光。天下皆谓陛下同光帝。且间,铜也,若杀敬新磨,则同无光矣。帝大笑,乃释之。二年,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来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以是不行。

(摘编自《资治通鉴·新五代史》,有删改)


【注】①帝:后唐帝,即庄宗,名叫李存勖(xù)。本姓朱邪。字亚子,应州金城县(今山西省应县)人,沙陀族。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后唐太祖李克用之子。②二年:同光二年,即公元924年,③郭崇韬:代州雁门人,追随李存勖,为后唐名将,谋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怜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
B.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怜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
C.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怜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
D.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怜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人,也叫优人,古代对于戏子、乐官等表演人员的通称。怜人做官,叫伶官。
B.左右,指在皇帝身边侍候的人,他们的官职均高于各个地方官员。
C.夷狄,我国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D.改元,古代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那一年称为元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自幼精通音律,喜欢唱戏,在宫中蓄养了许多伶人。他有时粉墨登场。和伶人一起嬉闹,给自己取艺名叫“李天下”。
B.庄宗又喜好狩猎,曾在中牟县打猎,践踏了当地百姓的庄稼,不但不内疚致歉,反而让伶人敬新磨把中牟县令抓来问罪。
C.敬新磨曾经在殿中禀报事情,被庄宗养的狗追赶,他就大呼陛下不要放纵自己的儿女咬人,以此讥讽庄宗,险被庄宗用箭射死。
D.伶人周匝为报答陈俊、储德源两个伶人,请求庄宗封其为刺史。庄宗当即答应,但因郭崇韬反对而没有兑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
(2)陛下为民父母,奈何毁其所食,使转死沟壑乎!
2022-02-16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魏文明太后欲废魏主,穆泰切谏而止,由是有宠。及帝南迁洛阳,所亲任者多中州儒士,宗室及代人往往不乐。泰自尚书右仆射出为定州刺史,自陈久病,土温则甚,乞为恒州;帝为之徙恒州刺史陆叡为定州,以泰代之。泰至,叡未发,遂相与谋作乱,阴结镇北大将军乐陵王(元)思誉、安乐侯(元)隆等,共推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主。叡以为洛阳休明,劝泰缓之,泰由是未发。

颐伪许泰等以安其意,而密以状闻。行吏部尚书任城王澄有疾,帝召见于凝闲堂,谓之曰:“穆泰谋为不轨,扇诱宗室,脱或必然,今迁都甫尔,南北纷扰,朕洛阳不立也。此国家大事,非卿不能办。卿虽疾强为我北行审观其势傥其微弱直往擒之若已强盛可承制发并州兵击之。”对曰:“泰等愚惑,正由恋旧,为此计耳,非有深谋远虑;臣虽驽怯,足以制之,愿陛下勿忧。虽有犬马之疾,何敢辞也!”帝笑曰:“任城肯行,朕复何忧!”遂授澄节、虎符、御仗左右,仍行恒州事。

行至雁门,雁门太守夜告云:“泰已引兵西就阳平。”澄遽令进发。右丞孟斌曰:“事未可量,宜依敕召并州兵,然后徐进。”澄曰:“泰既谋乱,应据坚城;而更迎阳平,度其所为,当似势弱。泰既不相拒,无故发兵,非宜也。但速往镇之,民心自定。”遂倍道兼行。先遣治书侍鲺李焕单骑入代。出其不意,晓谕泰党,示以祸福,皆莫为之用。泰计无所出,帅麾下数百人攻焕,不克, 走出城西,追擒之。澄亦寻至,穷治党与,收陆叡等百余人,皆系狱,民间贴然。澄具状表闻,帝喜,召公卿,以表示之曰:“任城可谓社稷臣也。”

魏主以有罪徙边者多逋亡,乃制一人逋亡,阖门充役。光州刺史博陵崔挺上书谏曰:“天下善人少,恶人多。若一人有罪,延及阖门,则司马牛首桓魋之罚,柳下惠婴盗跖之诛,岂不哀哉!”帝善之,遂除其制。

(选自《资治通鉴·齐纪六》,有删改)

注①魏主:与后文的-“帝”皆指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②休明:美好清明,多指政治教化好。③桓魋:春秋时宋大夫,曾有宠于宋景公,后得罪,景公要抓他,逃到卫国,司马牛是他的兄弟。④盗跖:春秋时期人,曾率众起事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柳下惠为其兄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卿虽疾强/为我北行/审观其势/傥其微弱/直往擒之/若已强盛可承/制发并州兵击之
B.卿虽疾/强为我北行审观/其势傥/其微弱/直往擒之/若已强盛可承/制发并州兵击之
C.卿虽疾强/为我北行审观/其势傥/其微弱/直往擒之/若已强盛/可承/制发并州兵击之
D.卿虽疾/强为我北行/审观其势/傥其微弱/直往擒之/若已强盛/可承制发并州兵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州,又名中土、中原、中国,意为国之中、华夏之中,是河南省的古称。
B.犬马,古时臣下对君主自比之词,表示愿供驱使。文中是古代大夫对自己生病的一种委婉的自谦说法。
C.虎符。做成伏虎形状的兵符,是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所用的凭证。
D.社稷,是古代帝王所祭神的总称,用来代指国家;“社”指谷神,“稷”指土神。
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泰在文明太后废主一事上曾有恩于皇帝,朝廷迁都洛阳后,他以身体不适应定州当地气候为由,被改派做恒州刺史,与陆叡互换任职。
B.穆泰到达恒州之后,勾结陆叡等人想要推举元颐作皇帝,元颐假装统一,暗地里却把这种情况密奏朝廷,皇帝因此请任城王元澄出面讨贼。
C.在讨伐穆泰的过程中,元澄听从了右丞孟斌的建议,对双方形势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制定出正确的作战策略,最终取得胜利,活捉穆泰。
D.在处罚流放罪犯逃亡一事上,光州刺史崔挺与皇帝意见相左,他以司马牛和柳下惠为例进行劝谏,最终说服了皇帝,废除了先前的株连制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穆泰谋为不轨,扇诱宗室,脱或必然,今迁都甫尔,南北纷扰,朕洛阳不立也。
(2)澄亦寻至,穷治党与,收陆叡等百余人,皆系狱,民间贴然。
2017-11-25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

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学者,臣愿大王图之。”

使者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部;微社稷之神灵,则部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部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

赵文进谏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

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遁其死。”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吾计决子其勿反也。

(选自《战国策·赵策二》《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这三处的字母。(     
故循法之功A不足B以高C世D法古之学E不足F以制G今H吾计I决J子K其L勿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坐在尊长旁边陪伴侍奉,与《论语·先进》“公西华侍坐”中的“侍坐”意思相同。
B.“畔学者”与“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中的“畔”意思不同。
C.“使者报王”与“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报”意思相同。
D.“五伯不同教而政”与“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中的“伯”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对国情、人情的洞察准确透彻,知道推行胡服骑射一定会招来非议,事实果不其然。
B.同是说服反对者,赵武灵王对叔父从国家形势和往事说起,动之以情,对另外两位反对者则晓之以理。
C.赵造一开始表明忠臣为国尽忠,即使获罪也不应当回避,这是在明确地表达反对意见。
D.赵武灵王反复给反对者讲述道理的这段文字体现了《战国策》“智谋细,文辞妙”的特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2)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图之。
2023-09-08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