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袁枚(1716-1798)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1803975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薄暮往西海门观落日。草高于人,路又绝矣。唤数十夫芟夷之而后行。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余不能冠,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不敢杖,动陷软沙;不敢仰,虑石崩压。左顾右睨,前探后瞩,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当海马负时,捷若猱猿,冲突急走,千万山亦学人奔,状如潮涌。俯视深阬、怪峰,在脚底相待。倘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慄无益。若禁缓之,自觉无勇。不得已,托孤寄命,凭渠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淮南子》有“胆为云”之说,信然。

(节选自袁枚《游黄山记》)

注:①海马,前文僧人曾建议:“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稍:稍微
B.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失:模糊或缺失
C.俄而离散                                     俄而:一会儿
D.余不能                                   冠:戴帽子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B.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C.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D.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晦,月尽也,指每月最后一天。古人以月相确定日期,每月初一为“朔”,每月十五为“既望”。
B.岱,“五岳”之首泰山的别称,故泰山亦称“岱宗”“岱岳”等,杜甫有诗云“岱宗夫如何”。
C.食顷,意思是吃一顿饭的工夫,多形容时间很短,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须臾”义同。
D.羽化,传说成仙之人有飞升能力,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即如《赤壁赋》中“羽化而登仙”所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5.姚鼐和袁枚登山所见景物有哪些相似的特点?请用三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江宁典史高君墓志铭

袁枚

高氏世居铁岭,为镶黄旗著姓。一门印绶棨戟,布列中外。其官于南者,文良公其倬,总督两江;相国公其位,提督松江。君为两公犹子。初任吴塔司巡检,调江宁典史,五年而卒。卒时年四十三。于诸高氏子弟中,官最卑,禄最微,寿最夭。然邦之人闻君死,自执法以下,至于长挽者,丈夫女子,靡不发胸击心,殷殷田田,若有所穷故,何也?君性沉厚,虽不说学,不践迹,而含舒宪章,德正应和。与人交,坦中而肃,无贤不肖皆好之。家无宛财,戚里之贫者,幞囊抱釜至君家而炊焉。故事:游徼簿尉,流外职也。俯项供翼,趋走于下风。居是职者,知无所表著,辄不自重,以利,无所不可为。君独嶷嶷自立,遇事必问于义当否。虽享钱万,不妄喝一笞。大府记下,可者诺,不可者争。争不得,必委蛇骫骳于其身以之。以故死之日,哀声嗷嗷,赠赙襚引费者接于衢。

嗟乎!人,器也;官,水也。以君而为尉,犹以五石之匏盛杯水也,见之者皆知其不也。虽然,君不肯以不称之故,而自贬以称之。故一切庸力行务,精心帖妥,而恢恢之量乃愈不可以测穷。然后知一命之士,原可济时孚物,而禄位之不足以格人昭昭也。世之荣贵炫赫,十百倍于君者,其相悬亦可睹矣。然则虽以君之官、之禄、之年,而见君家之诸勋臣、诸侯伯子男于地下,诚足以抗颜而无惭焉。呜呼,其可铭也已。

君为奉直大夫、銮仪卫治仪其傃公之子,名慧,字睿功,行十一。娶某氏,子四人,某,俱幼。以某年月日葬于某。铭曰:

有干有体,压百僚底。人以为必起,而竟已矣。呜呼!此之谓有命无理。振古如此,莫谅天只!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列中外                         中外:朝廷内外
B.辄不自重,以利            怵:诱惑
C.委蛇骫骳于其身以     济:救助
D.见之者皆知其不        称:赞扬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良公高其倬总督两江,相国公高其位提督松江,都在南方做官,高君是他俩的侄子。
B.高君可以的就答应,不可以的就去力争;力争不得,必定会屈身逢迎权贵来助人。
C.高君虽官位不高、俸禄不丰,但一切尽力行事,精心安排,处理事情合适妥当。
D.高君去世时,一片嗷嗷的哀号声,为丧事送来钱财衣物拿来费用的人络绎不绝。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无宛财,戚里之贫者,幞囊抱釜至君家而炊焉。
(2)然后知一命之士,原可济时孚物,而禄位之不足以格人昭昭也。
4.请简要概括高君“足以抗颜而无惭”的原因。
2019-11-19更新 | 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用兵,危事也;而赵括易言之,此其所以败也。夫诗,难事也;而豁达李老易言之,此其所以陋也。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管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遭之者也。然有天机一到,断不可改者。余《续诗品》有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摘自《随园诗话卷三》

[乙]

陆鉞曰:凡人作诗,一题到手,必有一种供给应付之语,老生常谈,不召自来。若作家,必如谢绝泛交,尽行麾去;然后心精独运,自出新裁。及其成后,又必浑成精当,无斧凿痕,方称合作。余见史称盂浩然苦吟,眉毫脱尽;王维构思,走入醋瓮;可谓难矣。今读其诗,从容和雅,如天衣无缝。深入浅出,方臻此境。唐人有句云: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

——摘自《随园诗话卷七》

1.[甲]文中的第一句话中蕴含着-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引用陆鋱的话比较了“凡人作诗”和“作家作诗”的区别。请用自己的语言对比加以概括:
凡人作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作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文字都说明了写诗之难,但两段文字的侧重点不同。甲文所要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所要强调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1-22更新 | 7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乾隆丙子,湖州徐翼伸之叔岳刘民牧作长洲主簿,居前宗伯孙公岳颁赐第。翼伸归湖之便访焉。天暑,浴于书斋,月色微明,觉窗外有气喷入,如晓行臭雾中,几上鸡毛帚,盘旋不已。徐拍床喝之,见床上所挂浴布与茶杯飞出窗棂外。窗外有黄杨树,杯触树碎,声铿然。徐大骇,唤家奴出现,见黑影一团,绕瓦有声,良久始息。

徐坐床上,片时帚又动。徐起,以手握帚,非平时故物,湿软如妇人乱发,恶臭不可近,冷气自手贯,臂直达于肩。徐强忍持之。墙角有声,如出瓮中者,初似鹦鹉学语,继似小儿啼音,称:“我姓吴,名中,从洪泽湖来,被雷惊故匿于此,求恩人放归。”徐问:“现在吴门大瘟, 汝得非瘟鬼否?”曰:“是也。”徐曰:“是瘟鬼, 则我愈不放汝,以免汝去害人。”鬼曰:“避瘟有方, 敢献方以乞恩。”徐令数药名而手录之,录毕,不胜其臭,且臂冷不可耐。欲放之,又惧为祟。家奴在旁,各持坛罐,请纳帚而封焉。徐从之,封投太湖。得处方后,即予苏州太守赵文山,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

(节选自袁枚《子不语·卷七·瘟鬼》)

相关链接一-: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乱定之后,孓遗之民,稍稍复集,扫除胔骼,经营苫盖。时则又有大疫,疫之将作,其家之鼠,无故自毙,人不及见,久而腐烂,人闻其臭,鲜不疾者。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疫起乡间,延及城市,一家有病者,则其左右十数家即迁移避之,踣于道者无算,然卒不能免也。甚至阖门同尽,比户皆空,小村聚中,绝无人迹。

(俞樾《曲园笔记》)

相关链接二: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四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曹植《说疫气》)


(注)①街:zì带有腐肉的尸骨:也指整个尸体。②汉末这次瘟疫造成至少3000万(一说5000万)人死亡。建安七子中有五人死于此疫。
1.对下列各词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录毕,不其臭   胜:忍受
B.于道者无算       踣:走路
C.夫此者             罹:遭遇
D.悉被褐藿之子   茹:吃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白如麻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B.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C.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D.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丙子年间,湖州徐翼伸妻子的叔父刘民牧作长洲主簿,住在以前礼部孙公岳的赏赐宅第,徐回湖州拜访他。
B.瘟鬼吴中,因为避雷而躲在徐翼伸的居处,并化身为鸡毛帚,被徐翼伸捉住,并被逼令说出了针对瘟疫的救治药方。
C.同治年间的疫病,先是家中老鼠无缘无故死掉,死鼠腐败后散发的气味会让人染上疾疫,但并没有人传人的迹象。
D.曹植认为瘟疫的产生与爆发不过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普通百姓如果借“悬符”来避瘟疫,就太可笑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
(2)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2020-07-27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