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6 题号:1807720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的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在建炎三年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②楚词:亦作“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③午日:端午节。④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一开头,透露了词人在节日中的感时心绪和壮阔胸襟。他高昂地吟咏楚辞度过端午节,深感天涯流落,时光之速。
B.五月的榴花触动了词人,让他回忆起过去酒宴高会、观舞听歌的情景,榴花与舞裙的对比中,突显了江湖流徙的感伤。
C.“戎葵凝笑墙东”借戎葵向太阳的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凝笑”二字,正是词人自己的心灵写照。
D.“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是将酒浇到水中,让凭吊之意随水流入湘江,这一行为与“一尊还酹江月”相同。
2.本词中的“万事一身伤老矣”与辛弃疾词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内容上和情感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道逢文通北使归[注]

王安石

朱颜使者锦貂裘,笑语春风入贝州。

欲报京都近消息,传声车马少淹留。

行人尽道还家乐,骑士能吹出塞愁。

回首此时空慕羡,惊尘一段向南流。

[注]嘉祐五年元月,王安石担任送辽伴使北上,此时上年冬使辽的文通回国已达贝州,王安石本认为途中可相遇,因朝廷依惯例禁止两路使者相会,王安石便作诗寄给文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想象朋友出使的场景,描写了友人红润的容颜和亮丽的衣着。
B.诗中首联的“笑语春风”与尾联的“回首此时”形成对比,交代出诗人羡慕的来由。
C.“传声车马少淹留”一句暗含了朝廷依惯例禁止两路使者相会的背景。
D.颈联一“乐”一“愁”,形成对比,传达出诗人对朝廷政策的强烈不满。
2.出使路上,情感总是比较复杂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夜行

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注]①张九龄因对朝政多有讽谏,最终被贬,曾任桂州都督,充岭南按察使,这首诗即作于此间。西江,亦称上江,桂、黔、郁三江合于广西苍梧,东流为西江。②外物:身外之物。③宵分:夜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遥夜人何在”之问,使得思乡情呼之欲出;第二句写夜月下诗人行船西江,巧妙点题。
B.三、四两句情景交融,第三句选取天空为意象,营造了空旷悠远的意境,第四句融入思乡情绪。
C.五、六两句以西江周围寂静无声,没有干扰,清澈的河水自在流动,类比诗人被贬而不屈的性格。
D.最后两句以声写静,一声鹤鸣划破了静谧的时空,诗人的思绪戛然而止,留给了读者无限想象。
2.有人认为这首诗内容雅正、语言质朴、意境闲静,请结合诗歌,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2021-11-06更新 | 10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皎夜光

[汉]佚名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注]:①玉衡: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②轭:车辕前横木,牛拉车则负轭,“不负轭”是说不拉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诗人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环境,表现出环境幽静,时间已晚。
B.七、八两句以草露蝉鸣、又经一秋,表达出诗人流离他乡的无限惆怅和凄怆。
C.九、十两句以鸟的展翅高飞比喻“同门友”的飞黄腾达,暗含诗人的羡慕与嫉妒。
D.最后两句以反问句式收束全诗,情感强烈,饱含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沉感慨。
2.本诗三、四两句和下文关联紧密,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2022-06-26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