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咏史怀古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4 题号:1807742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

刘克庄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注】①韩五:南宋初年抗金名将韩世忠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的诨号。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脉微如缕”,一个“缕”字,让人想起飘忽不定、一触即断的游丝,用极形象的比喻表现南宋王朝危在旦夕,再不拯救,将后悔莫及。
B.“闻说北风吹面急”一句中,“北风”暗指北方来的蒙古兵,它既点出了敌军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带来的杀伐之气。
C.作者用“问”“未必”“试看取”“岂……也……”等词,既增加了词章的感染力,又如一篇环环相扣的论说文,逻辑严密。
D.全词多处用典,有古人古事,如唐代安史之乱时坚守睢阳的张巡、许远等;也有化用的诗句。用典使表达含蓄委婉,体现出婉约词的风格。
2.有人说本词是时事策,是人才论,是志愿书,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知识点】 咏史怀古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开头都具有宏大磅礴的气势,“雨打风吹去”与“浪淘尽”意思相同。
B.两首词都写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苏词是为了反衬,而辛词是为了正衬。
C.两首词都借景物描写抒情,苏词以壮阔景抒敬慕情,辛词以衰颓景抒抑郁情。
D.两词都运用典故、托古喻今,抒发想建功立业却人生暮年、功业无成的悲伤。
2.近代学者王国维评论苏辛二人的词风时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结合这两首词,谈谈你对“旷”与“豪”的理解。
2021-07-18更新 | 21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临送目”句切题,笼罩全篇:“正故国”“天气”两句,言地点、时令与天气,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B.“征帆”以下三句,“残阳”“西风”,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酒旗”“归帆”暗写行旅人,由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生动。
C.“彩舟”“屋河”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酱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异曲同工。
D.结尾三句,用典精妙,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意,直指商女,谴责其醉生梦死,思想内容深刻。
2.南宋词人张炎在《词源·意趣》中评价这首词“清空中有意趣”,意思是说,这首词避免重蹈前人写景与立意,寻找新的趣味。请作简要分析。
2023-06-29更新 | 21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鲁仲连

阮卓

鲁连有高趣,意气本相求。

笑罢秦军却,书成燕将愁。

聊弃南金赏,方从沧海游。

寄言人世客,非君能见留。


[注]①鲁仲连:战国时齐人,亦称鲁连,是当时著名的高士。常周游各国,“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②南金:南方的金石,为贵重物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的“本”字,点明鲁仲连的天性如此, 与“性本爱丘山”的“本”字异曲同工。
B.三、四两句用“愁”与“笑”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鲁仲连成就大事时的从容。
C.五、六两句“聊弃”“方从”用一种随意的语气,写出鲁仲连功成身退的旷达与随性。
D.最后两句表达对鲁仲连的仰慕,就算是当世的君子也达不到鲁仲连追求的高度。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鲁仲连的“高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4-03-13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