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荀子(前313-前238)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 题号:1815109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的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二)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④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选自《吕氏春秋·劝学》)


【注】①说:说教。②兑:通“悦”。③硾(zhuì):拴上重物往下沉。④堇(jǐn):药毒草名,根部有剧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B.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C.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D.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原指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俗称君主,此处特指有学问、修养、品德的人。
B.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跬步”形容距离极近、数量极少。
C.“疾学”中的“疾”是努力的意思,与《劝学》中“声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
D.学者,文中泛指求学的人,即学生,现在则指具有一定学识水平、从事学术研究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劝学》通过积土成山兴风雨、积水成渊生蛟龙设喻,引出“积善成德”才能改变气质,拥有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情怀的论断。
B.《荀子·劝学》中“骐骥-驽马”“朽木-金石”这两组对比的比喻,着重表明“积”与“不积”必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C.《吕氏春秋·劝学》指出君主父母不能得到忠孝之臣的原因是不懂道理信义,而不懂道理信义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
D.《吕氏春秋·劝学》善用比喻,批判当时学生不听教化、自以为是,而老师只顾说教,不懂如何使人心悦诚服的社会现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
5.同是“劝学”,两则选文中,作者强调的学习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选文(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搞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自荀子(先秦)《劝学》

选文(二)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富者曰:“吾欲之南海, 何如?”富者曰:“子何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西蜀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贫者至焉。人之立志,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自彭端淑(清)《为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 省:省察
B.驽马十,功在不舍 驾:马拉车走一天的行程
C.子何而往? 恃:凭借、依靠
D.人之立志,不如蜀鄙之僧哉? 顾:回顾、反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蓝 贫者语富者曰
B.吾尝终日思矣 僧富者不能至贫者至焉
C.声非加疾也,而闻彰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
D.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西蜀去南海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围绕“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述,阐述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不足助力自己做到更好,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懂得学习需要积累、坚持、用心专一。全文条理清晰,论述严密。
B.选文(二)从天下事“难”与“易”的不同落笔,指出学习中“难”与“易”是相对、可变的,人的昏庸和聪敏及其与成败的关系也是相对的。文章没有艰深的文词,如师长对晚辈的劝勉,语重心长,切合题旨。
C.选文(一)从学习的意义作用重大入手,阐述了学习对人的改变提高;选文(二)从难易问题入手,阐述只要踏实努力学习,没有掌握不了的学问。两文都在劝人学习,都在强调后天学习对人的成长的重大作用。
D.两篇选文在写作上最主要的特色是善用对比、比喻阐述道理。两文基本上每段阐述一个问题,一般都先提出观点, 然后从不同角度使用对比、比喻进行论述,最后照应自己的观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2020-12-04更新 | 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劝学》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                                        中:合于。
B.虽有槁                                        暴:晒干。
C.舆马者                                        假:借助。
D.君子非异也                                 生:出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月出东山之上
B.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秦王与群臣相视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师道之不传久矣
D.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厚,君之薄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要想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意义十分重大。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面君子不仅天赋高于常人,而且后天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气质,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
D.《劝学》一文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作者在对偶中适当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2-07-27更新 | 18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劝学

荀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待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注:①欧曾: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②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③朱陆: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④何北山:何基,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
B.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
C.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
D.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
2.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骐骥”为骏马,“驽马”指劣马。“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现代汉语中“学者”一般指学识渊博的人,但在古代有“求学的人”的意思,《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和《续师说》中“以待后之学者”两句的“学者”意思相同。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中的“巫”在古代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兼有“医”的功能。“巫医乐师百工”在当时都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者。
D.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王则是面向北方朝拜。文章中“受其北面”指老师接受学生的敬师之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节选片段从积累、坚持、专心三个层面论述了学习应该具备的态度和方法。其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一句可以看出荀子强调的学习同时涉及品德方面。
B.《师说》节选部分以几组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耻学于师的风气。其中“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对“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的反复强调。
C.韩愈感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而黄宗羲却“惟恐其传”,主要是担心无才无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风气。
D.黄宗羲使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5.黄宗羲在文章结尾自称《续师说》“反昌黎之意”,请结合《续师说》和《师说》两篇文章的社会背景谈谈你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择师标准的理解。
2022-11-20更新 | 5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