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5 题号:1816547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初,宪宗将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诸军按视。及还,且言贼可灭,与宰相议不合。愈亦奏言:“百姓习战斗,知贼深浅,若募以内军,教不三月,一切可用。”执政不喜。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众皆危之。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转吏部侍郎。时宰相李逢吉恶李绅,欲逐之,遂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诏不台参,而除绅御史中丞。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其后文刺纷然,宰相以台、府不协,遂罢愈为兵部侍郎,而出绅江西观察使。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嫂郑丧,为服期以报。愈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不袭蹈前人者。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注】①韩愈曾与柳涧有旧交,欲为其翻案。②台参,指京兆尹在上任之初,应该到御史台参见御史中丞。然此时韩愈同时担任着御史大夫,是御史台的名义长官,不可能参见御史中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B.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C.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D.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指经过孔子整理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诗》《书》《礼》《易》《乐》《春秋》。
B.执政,指的是掌管国家大事,或掌管国家大事之人。文中应指后者,即前文提到的宰相。
C.“既行,众皆危之”中的“行”与“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中的“行”含义相同。
D.谥,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极力谈论宫市问题触怒皇帝被贬;路过华州,认为刺史暗相勾结针对柳涧,上疏请求审理案件,并因此升任了博士。
B.宪宗打算平定蔡州,裴度出使各军视察后,认为贼人可以消灭,韩愈也上奏建议招募训练百姓充实军队,二人均与宰相意见相左。
C.镇州动乱,皇上下诏韩愈前往招抚,后又叮嘱韩愈不一定非要进入城中,韩愈到后召集军民,慷慨陈词,晓之以理,赢得王廷凑的敬畏。
D.李逢吉憎恨李绅,于是任用韩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下诏韩愈不用台参,这引发了李绅的弹劾,然后李逢吉寻找机会将二人都调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
(2)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
5.韩愈在文学方面有怎样的成就?请结合文章具体回答。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郛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晩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释:①靧:音huì。②歙:音shè,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1.下列选项中的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
B.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
C.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
D.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西,巴为古国名、郡名,现常用巴山蜀水泛指四川、重庆一带。杜甫流于夔州(今重庆奉节)时,写下了“七律之冠”《登高》。
B.谪,贬职,降职。与“左迁”“黜”“出官”“拜”“擢”等意思相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谪居卧病浔阳城”。
C.颂,古代一种以颂扬为目的的文体,即“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而《诗经》“六义之一的“颂”不同,它是指“宗庙之音”。
D.黄老,“黄”指黄帝学派始祖黄帝,“老”指道家学派始祖老子。“老子”即为《师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中的“老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得名原因奇异,年轻有才。李白因出生时母亲梦见了太白星,故取字“太白”。长大后声名卓著,益州长史苏颋认为他稍加培养,才能可与司马相如比肩。
B.李白游学京师,得到唐朝君臣赏识。李白因朋友吴筠而得入长安,所写诗文得到贺知章赏识,进而得到玄宗的召见,玄宗赏赐他食物,并亲自为他调羹。
C.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为近侍所不容。李白醉酒后让高力士为自己脱靴,高力士便在杨贵妃面前诋毁他,玄宗想给李白官职,却遭到了贵妃的阻止。
D.李白乐于助人,终得回报。郭子仪曾经犯法,李白出手相救。后来李白犯罪当诛,郭子仪解除自己的职务为李白赎罪,宋若思也为报恩将他释放,并委以重任。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仔细阅读选文倒数第二段,分析概括“传正嘉叹”的原因(用原文回答)。
2021-11-14更新 | 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泌,字长源,七岁知为文。玄宗开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难禁中。有员俶者,九岁升坐,词辨注射,坐人皆屈。帝异之,因问:童子岂有类若者?俶跪奏:臣舅子李泌。帝即驰召之。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说因贺帝得奇童。帝大悦,赐束帛,其家曰:善视养之。张九龄尤所奖爱,常引至卧内。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九龄谢绝之。九龄忽独念曰: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萧,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九龄惊,改容谢之,因呼小友

及长,博学,善治《》,常游嵩、华、终南间。天宝中,诣阙献《复明堂九鼎议》,帝忆其早惠,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宫,皇太子遇之厚。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

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家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帝不悦,曰:往事卿忘之乎?对曰:臣念不在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帝感悟,抱泌颈以泣曰:朕不及此。

泌为常衮所忌,出为楚州刺史,辞不行,帝亦留之。会澧州缺,衮盛言南方凋瘵,请辍泌治之,乃授澧、朗、峡团练使,徙杭州刺史,皆有风绩。

(选自《新唐书·李泌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
B.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
C.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
D.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告诫的意思,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在古代,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由汉代的戒书发展而来。
B.《易》,也叫做《易经》或《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五经之一。五经是儒家典籍《诗》《书》《易》《乐》《春秋》的合称。
C.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阙是一种建设在道路之上的门类示意物,用来表示由此而始,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D.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春宫”“青宫”;国储所居,故又曰“储宫”。
3.下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宫中相互答对问难时,皇帝对员俶的才能感到惊讶,就问道,小孩子有能这样早慧出众的吗?他跪下奏道,我妻子的弟弟李泌就是这样。
B.张九龄和严挺之、萧诚交好,严挺之厌恶萧诚,劝张九龄和他绝交。张九龄自忖严挺之太刚强严厉,而萧诚柔美可喜,想要跟萧诚交往。
C.李泌不愿做官,以宾客的身份跟随皇帝。他入朝议论国事,外出陪从天子车驾,大家都说,穿黄衣服的是圣人,穿白衣服的是世外高人。
D.肃宗怨恨李林甫,想挖坟焚尸,但李泌提出要考虑太上皇身心安乐,并希望天子能向天下人显示宽广的心胸,肃宗拥其痛哭,深有感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命左右召萧,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
(2)泌为常衮所忌,出为楚州刺史,辞不行,帝亦留之。
5.李泌聪慧多智,尤为难得的是,他身为方外之人正直不阿。请简要说明文中能够体现他正直的具体表现。
2020-12-29更新 | 8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①。”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侍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②而卒,年二十七。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③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冀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宇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勃兄勉、弟助,皆第进士。初,勔、剧、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交构:相互构陷。②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③沆然:轻松、愉快之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B.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C.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D.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班固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录西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B.“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而“左迁”是降职,“超迁”是越级提拔,“乔迁”是祝贺别人喜迁新居或升官。
C.“衡庐”指湖南的衡山和江西的庐山,它们与河南的嵩山、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并称为我国的名山胜地“五岳”。
D.“进士”指科考中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甲,其中一甲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年少聪颖,敢于展露才华。他九岁时指出颜师古作注的《汉书》中的错误;敢于向刘祥道上书自荐;未成年便任朝散郎,屡次向朝廷进献颂文。
B.王勃恃才傲物,一生命运坎坷。他倚仗才华让同僚难堪,被他们嫉妒;又因擅杀官奴当诛,虽遇大赦仍被除名;后去探望父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王勃才华横溢,喜欢著书立说。他写出《指瑕》《檄英王鸡》《滕王阁序》《唐家千岁历》,并给祖父王通撰写的《尚书》中残缺内容补出二十五篇。
D.王勃名闻天下,受到大家赞誉。阎都督称他为“天才”,他兄弟三人受到杜易简赞赏;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四杰,但杨炯不甘位居他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
(2)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3)(课内)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020-09-27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