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 《新唐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1830787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潘佑,幽州人。祖(潘)贵,事刘仁恭为将,守光杀之。父(潘)处常,脱身南奔,事烈祖为散骑常侍。佑生而狷介高洁,闭门苦学,不交人事,文章议论,见推流辈。陈乔、韩熙载荐于元宗(李璟),起家秘书省正字。后主(李煜)在东宫,开崇文馆以招贤,佑预其间。后主嗣位,迁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议纳后礼,援据精博,合指,知制诰。召草南汉主书,文不加点,后主咨赏,迁中书舍人,每以潘卿称之而不名。开宝五年,更官名,改内史舍人。初与张洎亲厚,及俱在西省,所趋既异,情好顿衰,每叹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时南唐日衰削,用事者充位无所为,佑上疏极论时政,历诋大臣将相。后主虽数赐手札嘉叹,终无所施用。佑七疏不止,且请归田庐,乃命佑专修国史,悉罢他职。而佑复上疏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臣乃者继上表章,凡数万言,词穷理尽,忠邪洞分。陛下力蔽奸邪,曲容谄伪,遂使家国愔愔,如日将暮。古有、孙皓者,破国亡家,自己而作,尚为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则奸回,败乱国家,不及桀、纣、孙皓远矣。臣终不能与奸臣杂处,事亡国之主。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赐诛戮以谢中外!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平又以建白造民籍为所排,乃先收平属吏,并使收佑。佑闻命自刭,年三十六。徙其家饶州。处士刘洞赋诗吊之,国中人人传诵,为泣下。及王师南征,下诏数后主杀忠臣,盖谓佑也。子华,仕宋,至屯田员外郎,以疾致仕。景德中,真宗皇帝怜佑之忠,起华于家,授故官。

(节选自《南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B.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C.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D.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自家中征召授官,文中潘佑就是由平民出身直接晋升为秘书省正字官职。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潘佑在讨论纳后礼仪上合后主的旨意升官。
C.桀、纣,指夏桀、商纣,是历史上有名昏君,潘佑用之比后主,招致杀身之祸。
D.致仕,做官。宋真宗认为潘佑是忠臣,对其后人庇佑,对居于家的潘华实行征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佑博通经史,精于礼仪。他担任史馆修撰,讨论有关的礼仪,有理有据,得到认同,被提升为知制诰。
B.潘佑学识广博,文采斐然。他的文章被人赞颂,后主登基后所拟写的文书,才思出众,被后主赞叹欣赏。
C.潘佑狷介高洁,不善交往。他早年闭门苦学,入朝为官后曾与张洎关系亲密,后因志趣不同而友情变淡。
D.潘佑忠于君主,敢于直谏。他多次向后主递呈表章,批其不如古代国君,甚至不惜以死谢罪,谏主省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南唐日衰削,用事者充位无所为,佑上疏极论时政,历诋大臣将相。
(2)平又以建白造民籍为所排,乃先收平属吏,并使收佑。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选自《孝经》,有删改)

材料二:

任敬臣,字希古,棣州人。五岁丧母,哀毁天至。七岁,问父英曰:若何可以报母?英曰:扬名显亲可也。乃刻志从学。汝南任处权见其文,惊曰:孔子称颜回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十六,刺史崔枢欲举秀才,自以学未广,遁去。又三年卒业举孝廉,授著作局正字。

父亡,数殒绝,继母曰:而不胜丧,谓孝可乎?敬臣更进馆粥。服除迁秘书郎。休沐,阖门诵书。监虞世南器其人,岁终,书上考,辞。召为弘文馆学士,俄授越王府西阁祭酒。当代,王再表留,进朝请郎。举制科,推许王文学。复为弘文馆学士,终太子舍人。

(选自《新唐书·任敬臣传》,有删改)


【注】曾子,名参,字子舆,曾点之子,亦是孔子弟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宗圣”。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爱A敬尽于B事亲C而德教D加E于百姓F刑于四海G盖天子H之孝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之本也”与“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本”字含义不同。
B.大雅,与《小雅》都属于《诗经》中“雅”的部分。《诗经》被视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C.服除指守丧期满,脱下丧服,文中指任敬臣为去世的父亲守丧期满而脱下丧服。
D.“固”意为坚定、坚决,与“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告诉曾子,一个人要特别爱护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而不损坏伤及它们,这是孝的开始。
B.孔子认为孝从侍奉父母做起,中间阶段是建立功绩和成名立业,最终则要效忠君王而扬名于后世,使父母荣耀显赫。
C.孔子说天子能够爱自己的父母,也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天子能够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D.任敬臣五岁时因丧母哀痛而损伤身体,完全出于天性;后丧父时几次昏倒,听从继母不能悲伤过度的劝告而改喝粥食。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2)孔子称颜回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
5.材料二中任敬臣是如何践行材料一中孔子关于孝的理念的?请简要说明。
2023-10-15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云起,京兆万年人,尝奏事文帝前,帝曰:“外事不便,可言之。”时兵部侍郎柳述侍,云起即奏:“述性豪侈未尝更事特缘主婿私握兵要议者谓陛下官不择贤此不便者”帝顾述曰:“云起言,而药石也,可师之。”仁寿初,诏百官举所知,述举云起通事舍人。大业初,改谒者。建言:“今朝廷多山东人,自作门户,附下罔上,为朋党。不抑其端,必乱政。”因条陈奸状。炀帝属大理推究,于是左丞郎蔚之、司隶别驾郎楚之等皆坐免。会契丹寇营州,诏云起护突厥兵讨之,启民可汗以二万骑受节度。云起使离为二十屯,屯相联络,四道并引,令曰:“鼓而行,角而止,非公使,毋走马。”三喻五复之。既而一人犯令,即斩以循。于是突厥酋长入谒者,皆膝而进,莫敢仰视。始,契丹事突厥无间,且不虞云起至。既入境,使突厥始云诣柳城与高丽市易,敢言有隋使在者斩,契丹不疑。因引而南,过贼营百里,夜还阵,以迟明掩击之,获契丹男女四万。帝大喜,会百官于廷,曰:“云起将突厥兵平契丹,以奇用师,有文武才,朕自举之,”拜治书御使。因劾奏:“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怙宠妨命,四方有变不以闻,闻不以实。朝议少贼,不多发兵,官兵少,贼众。数见败北,贼气日张。请付有司案罪。”大理卿郑善果奏:“云起訾大臣,毁朝政,所富不情。”贬大理司真。武德初,进上开府仪同三司,改遂州都督、益州行台兵部尚书。时仆射窦轨数奏生獠反,冀得集兵以戚众,云起数持掣,轨宣言云起通贼营私,由是始隙。云起弟庆俭、庆嗣事隐太子。太子死,诏轨息驰驿报。轨疑云起有变,阴设备,乃告之。云起不信,曰:“诏安在?”轨曰:“公建成党,今不奉诏,反明矣。”遂杀之。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述性豪侈/未尝更事/特缘主婿私/握兵要/议者谓陛下官不择贤/此不便者
B.述性豪侈/未尝更事/特缘主婿/私握兵要议者谓陛下/官不择贤/此不便者
C.述性豪修/未尝更事/特缘主婿/私握兵要议者/谓陛下官不择贤/此不便者
D.述性豪侈/未尝更事/特缘主婿私/握兵要议者谓陛下/官不择贤/此不便者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当时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的名称,管理此地的衙门长官,为京兆尹。
B.山东,崤山以东,是一个地区的泛称。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C.可汗,古代柔然、突厥、匈奴等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启民可汗”指突厥族首领。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云起敢于直言,得到文帝肯定。他曾当着隋文帝的女婿柳述的面,指出让柳述掌握军队机要大权会带来不良影响,文帝夸奖他的话是良药。
B.韦云起多次劾奏,惩治不良官吏。他曾建言,朝中多山东人,结党营私,应该抑制;认为虞世基、裴蕴等隐瞒实情,勾结契丹,应该问罪。
C.韦云起很有谋略,深得炀帝赞赏。为打败契丹,他要突厥兵士诈称他们是借道去做交易,使契丹不加设防,最后大败契丹,隋炀帝十分高兴。
D.韦云起被人怀疑,遭遇陷害而死。他的两个弟弟侍奉过隐太子,隐太子死后,窦轨怀疑韦云起会发动兵变,暗中设防,并最终将他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一人犯令,即斩以循。于是突厥酋长入谒者,皆膝而进,莫敢仰视。
(2)冀得集兵以威众,云起数持掣,轨宣言云起通贼营私,由是始隙。
2019-08-01更新 | 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不齿:不得为官),天下耸动。迁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实。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百官肃然。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 

(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B.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C.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D.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觐,是古代军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
B.腰斩,是古时酷刑的一种,行刑时用斧或钺将犯人从腰部斩为两截。这种刑罚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周代。
C.陇右,古地区名,指陇山(六盘山)以西地区,约今天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
D.文忠,是古代朝廷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经纬天地曰“文”,危身奉上曰“忠”,位列“文正”之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才兼文武,隐忍负重。当叛贼攻破洛阳,杀了留守将领并以他们的首级示众时,他强忍悲痛,暂时隐瞒真相,安抚军心。
B.颜真卿为官勤谨,深得民心。在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期间,判决了久而不决的五原冤案,在当地百姓誉为“御史雨”。
C.颜真卿守正重礼,勇于弹劾。有个叫郑延祚的人,母亲死后灵框停放在寺庙内二十九年不下葬,颜真卿奏本弹劾,反响强烈。
D.颜真卿不畏强暴,忠贞刚烈。面对反贼李希烈的以死威逼,颜真卿气节不屈,宁愿赴火自焚也不改其大义凛然的志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
(2)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
2022-12-29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