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1833252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马邑豪聂壹因大行王恢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上召问公卿,王恢曰: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上从恢议。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临菑人主父偃上书。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其辞曰:《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高皇帝定天下,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高帝不听,果有平城之围。严安上书曰: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秋,匈奴浑邪王降。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浑邪之降也,汉发车二万乘以迎之。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右内史汲黯曰: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敝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元封元年冬十月,下诏曰:朕将巡边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以见武节,威匈奴。遣使者郭吉告单于曰:今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即南面而臣于汉!语卒,而单于大怒,立斩主客见者,而留郭吉,迁之北海上。然匈奴亦誓,终不敢出,上乃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B.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C.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D.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行,即大行令,主管王朝对边陲部族的接待、交往等,文中王恢、李息先后担任此职。
B.和亲,常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间的政治联姻,文中指汉朝与匈奴间的联姻。
C.“将三万骑”中的“将”指率领,与《卖炭翁》中“宫使驱将惜不得”的“将”意思相同。
D.夷狄,古代分别称中国东方、北方的少数民族为“夷”和“狄”,文中泛指四方少数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邑县豪强聂壹建议,和亲后匈奴已亲信边民,汉朝如果以利引诱匈奴并伏兵袭击,定可战胜;王恢则认为无须畏惧匈奴,应派兵攻打匈奴。
B.严安在给汉武帝的上书中指出,秦始皇好大喜功,贪求盛名,派蒙恬北击匈奴,却因在位时穷兵黩武而导致叛乱四起,最终国亡祀绝。
C.因长安县令未能凑到足够的马匹以迎接浑邪王,汉武帝想处死他,汲黯建议,对于投降的匈奴人由沿途各县传送即可,没必要让全天下都不安宁。
D.汉武帝亲巡边疆,派郭吉告知匈奴单于,或一决高下,或俯首称臣,单于大怒,斩杀了负责接待、引见郭吉的官员,将郭吉扣留并流放至北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2)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以见武节,威匈奴。
5.主父偃采用什么论说方法对汉武帝进行劝谏以达到什么目的?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建隆二年,以慕容延钊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先是,帝受禅,延钊握重兵屯真定,韩令坤领兵巡北边。帝遣使谕意,许以便宜从事,两人皆听命,乃加延钊殿前都点检,令坤亦加侍卫指挥使。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卫禁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亦不忧其叛也。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帝悟。一日,召普从容论天下之事,因喟然叹息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对曰:陛下之及此言,天地神人之福也。节镇太重,唯稍夺其权;则天下自安矣。帝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帝既定计,尽收诸宿将兵柄而削藩镇权,尤注意命将分部守边,具得要领,其家族在京师者,抚之甚厚。郡中莞榷之利,悉与之,恣其回图贸易,免所过征税。令召募骁勇以为爪牙。

初,遵诲父宗本仕汉为随州刺史。帝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遵诲冯藉父势,尝侮之,一日谓帝曰:每见城上有紫云如盖。又梦登高台,遇黑蛇,约长百尺余;俄化龙,飞腾东北去,雷电随之。是何祥也?帝皆不对。他日论兵,遵诲理屈,拂衣起,帝乃辞宗本去。及即位,召遵诲谕之曰:卿尚记曩日紫云、黑龙之事乎?遵诲惶恐再拜。俄而部下卒诉其不法十余事,遵诲待罪请死。帝曰: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邪?遵诲母在幽州患难睽离帝厚赏边民购得之仍加优赐授通远军使遵诲至镇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众皆感悦。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遵诲母在幽州患难/睽离/帝厚赏边民/购得之/仍加优赐/授通远军/使遵诲至镇/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众皆感悦
B.遵诲母在幽州/患难睽离/帝厚赏边民/购得之/仍加优赐/授通远军使/遵诲至镇/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众皆感悦
C.遵诲母在幽州患难/睽离/帝厚赏/边民购得之/仍加优赐/授通远军使/遵诲至镇/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众皆感悦
D.遵诲母在幽州/患难睽离/帝厚赏/边民购得之/仍加优赐/授通远军/使遵诲至镇/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众皆感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闰月加在某月之前就称闰某月。
B.受禅,也称“受嬗”,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新皇帝承接旧帝让出的帝位。
C.禁兵,即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D.回图贸易,简称回易、回图,是隋唐至南宋末年的特定经济术语,泛指官方盈利性的商贸经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非常重视武将,允许他们斟酌情况,便宜从事;为笼络人心,给他们加官进爵,并十分优待他们在京城的家人。
B.起初,太祖对故人非常器重,让他们带领禁军,但赵普认为于国不利,多次劝导,太祖便决定收回兵权。
C.太祖不得志时,曾经投靠董遵诲,却受到他多番排挤侮辱;太祖登基后,却以德报怨,对遵诲和他母亲都很好。
D.董遵诲知恩图报,当太祖不计前嫌优待他并委以重任时,他为报太祖知遇之恩,骁勇善战,保卫边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
(2)尤注意命将分部守边,具得要领,其家族在京师者,抚之甚厚。
5.联系全文,概括太祖能够成就霸业的原因。
2022-05-05更新 | 29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藏室之史,即守藏史,就是管理国家图籍的史官。“藏室”是藏书之所。“守藏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的意思,与“守”同义。
B.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故能收回并再次利用。后来也泛指短箭。
C.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太傅,为君王的辅佐大臣或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太师。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隐居。
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侧面暗示了老子的见识远于孔子。
C.老子西出函谷关时应关令尹喜之请写下《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共五千余字,这本书阐述了道德的本意,表达了他的哲学思想。
D.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人贬斥老子学说。作为严肃的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5.我们应如何看待文中“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所体现出来的老子的“无为”思想?
2023-01-15更新 | 8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薄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气。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禀,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醊,百姓感悦。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德。诏进逖为镇西将军。俄卒于雍丘,时年五十六。豫州士女若丧考妣,谯梁百姓为之立祠。册赠车骑将军。

(节选自《晋书·祖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薄/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B.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薄/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C.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薄/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D.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薄/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古代君主要祭祀社稷,故用来代指国家。
B.刺史,本是负责监察的官员,后成为州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C.耆老,原指七八十岁的老人,特指德行高尚受人尊敬的老人。
D.立祠,指给本家族中死去的长辈立祠堂、宗庙,用以祭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性情豁达直爽。他轻视财物,好行侠仗义,慷慨大方而崇尚气节;往来京师,见过他的人都说他具有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才能。
B.祖逖具有政治头脑。他认为晋朝的变乱是因宗室藩王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而非君主无道使臣下怨恨叛乱。
C.祖逖常怀振复之志。他向皇帝进言,受到赏识,皇帝支持他北伐,给他一千人的粮食,三千匹布,以及铠甲兵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
D.祖逖深得百姓爱戴。他不分贵贱,礼待他人,严于律己,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不储备资产;他死后,豫州百姓就像自己父母去世一样悲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至田舍,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
(2)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
5.祖逖为何让谯、梁等地的百姓为他建立了祠庙?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2022-03-07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