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贺铸(1052-112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0 题号:18372168
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授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东南角城隅上,本为唐薛能阳春亭故址,宋李邦直改建,苏轼知州时题名“快哉”。②贺铸自京贬谪出任徐州宝丰监一职以来,曾多次登临此亭。元丰八年年中患病,秋季病愈,便作此诗。③黄华: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雨后蝉鸣,其中“得意”二字,既写出蝉的踌躇满志,也隐含了人不如蝉的况味。
B.第二句由“听”转而写“见”,在对通往故乡道路的眺望中,透露出诗人思归心切的心事。
C.五六句描写了诗人在亭中所见之景,夕照中飞鸦回归古刹,远去的道路隐没草色之中。
D.全诗在章法结构上颇具匠心,写景与抒情参差穿插:以得意鸣蝉起兴,自己欢愉作结。
2.同是病后登高、饮酒,杜甫《登高》中说“潦倒新停浊酒杯”,贺铸却说“把酒不知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酒”在诗中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城西门,词人旧居。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鹧鸪天》开头两句点明词人重回苏州,想起过往不由悲叹,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鹧鸪天》“露初晞”与“新垅”形成鲜明对比,让词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悲叹。
C.《江城子》中“不思量,自难忘”以退为进,真挚深刻地表现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
D.《江城子》中“纵使”句设想相逢情景,以自己的沧桑困顿进一步渲染对亡妻的眷恋。
2.简析这两首词在塑造妻子美好形象方面各运用了什么手法,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2022-02-13更新 | 30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2017-11-22更新 | 20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梧桐,其根半生半死。

1.下列对《鹧鸪天》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两句用赋,直抒胸臆,写作者这次重回苏州经过阊门,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
B.“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运用典故,将丧偶之痛和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C.“原上草,露初晞”一句用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比,由此下文“新垅”就不显得突兀了。
D.“旧栖新垅两依依”,居所依依,却天人永隔,“依依”二字,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思,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2.贺铸的《鹧鸪天》和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堪称古代悼亡诗双绝。有人认为,苏词抒情感染力更强,贺词抒情更加细腻,请结合两首词的画线句子进行分析。
2023-10-06更新 | 4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