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写景抒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08 题号:1837520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天暮雪

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渲染了天地间万里雪飘之景,“长空”“汀洲”分别扣住诗题中“天”“江”二字“玉花”写出雪态之美,“浩浩”展现雪境之阔。
B.第三句极言雪势之大,其意境与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C.第五、六句将笔触由江天雪景转到写孤舟渔翁,天气寒冷,渔翁欲归,但大雪蔽江,竟一时难辨归路,渔翁显得忧愁无奈。
D.全诗首尾照应,动静相间,意境高远,于浩浩苍茫中尽显清逸神妙的韵致。
2.赏诗的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
【知识点】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清】纳兰容若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注】①本词为作者经塞外古战场时所作。②龙战地:指古战场。龙战,《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本指阴阳二气的交战,后代指群雄割据的争战。
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吴钩”原指吴国所制的弯形宝刀,这里是借代,泛指武器。
B.上阕写景,通过古战场昔日之塞草霜风与今日之荒凉,传达哀伤之情。
C.下片抒怀,历经残酷血战建立的霸业很快消失了,而英雄也终将老去。
D.结句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2022-06-27更新 | 12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唐代〕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②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③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喧闹的人们,暗含诗人内心的孤独。
B.诗歌的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C.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D.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2.《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前四句。
2023-06-17更新 | 9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①此诗是公元766年作者在四川夔州西阁夜中所作。此时作者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都死了。②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此处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③漫:随它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催短景”与“景翳翳以将入”中的“景”字都是“日光”的意思。
B.第五句意思是说,因长久征战,百姓的哭声传彻四野,暗示战事惨烈。
C.第四句说霜雪停后天空澄澈,仰视银河群星,星斗摇动,照射着三峡。
D.第六句“夷歌”指少数民族歌谣,作者多处听到渔夫樵子唱的“夷歌”。
2.本诗抒发多重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诗人要表达哪些思想情感。
2021-09-01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