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咏史怀古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5 题号:1837995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汴河怀古

(一)

唐·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描写是写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实质是暗示当时的唐帝国早已衰落。这是对当政者的警告,意味深长。
B.很多研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把隋朝速亡的原因归咎于大运河的开通,视大运河为祸根,认为大运河一无是处。作者皮日休赞同这种说法。
C.诗人一句“共禹论功不较多”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这就大大增加了对隋炀帝的讽刺和批判。
D.全诗从隋朝大运河展开描写和议论,立意新奇,议论精辟,不失为唐代怀古诗中的佳品。
2.两首诗尽管都命名为“汴河怀古”,但两者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知识点】 咏史怀古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李隆基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注]①开元十三年冬,一向崇儒的唐玄宗到泰山封禅,路过孔子故里,亲自祭祀,写了这首诗,对孔于一生的坎坷际遇感叹不已。②栖栖:忙碌貌。③汉代刘馀封鲁王,拆了孔子故宅,改为鲁王宫。④《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⑤《史说·礼子世家》:“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⑥《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檐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谁能宗予?予殆将死也。”
A.诗的首联用了反问,既有对孔子的同情,又隐含看对其不合时宜做法的质疑。
B.“地犹”两句照应诗题,点出现在经过的这里就是孔子的出生地邹邑,感叹孔子的后人竟连自己的故居也不能自保。
C.颈联将孔子比作凤凰麒麟,感叹孔子生不逢时,到处碰壁、其思想也行不通。
D.尾联说孔子被后世隆重祭奠,他希望死后够留名和得到重视的梦想如今已然实现。
E.这首诗虽然用典很多,但都紧合孔子身世,故读起来也不觉其多。
2020-04-16更新 | 5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赤壁怀古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①,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②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③,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睑:同“险”,这里指地势险要。②觜(zuǐ)距:鸟类的嘴和爪, 是争斗的工具。比喻战斗的武器。③观衅: 窥伺敌人的间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联以描写为主,三四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B.首联所写之事与《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
C.第三句紧承上句士气如云的场景,写千艘战船横布长江,突显曹军雄壮气势。
D.“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
2.请从内容、情感、作品风格、表达方式中任选三个角度简要分析本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
2024-01-18更新 | 9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注释】①萨都剌,元代诗人,公元1332年任职江南,移居金陵。②畴昔:从前。③胭脂井:在今南京城内。隋兵攻打金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此井,终被擒。④寒螀jiāng:寒蝉。⑤蒋山:钟山。

1.“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中“急”字好在哪里?请简析之。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简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2023-04-19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