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29 题号:18393974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华州太守花园

徐积

南园花谢北园开,红拂栏干翠拂苔。

却是梧桐且栽取,丹山相次凤凰来。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一 凤凰山

苏辙

山川蟠踞偶成形,威凤低回久未行。

更种梧桐真可致,高飞性似伯夷清。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诗着重描写了园中的花卉,在对比中巧妙地表现花叶的错落之貌。
B.苏诗妙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川蟠踞之势,形如徘徊低飞的凤凰。
C.徐诗和苏诗都符合起承转合的章法,第三句“转”出一层新的诗意。
D.徐诗和苏诗都虚实结合,既写眼前的景象,又写想象中飞翔的凤凰。
2.两首诗均写到了“种梧桐”,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1076年暮春,苏轼登密州(今诸城)北城上眺望。②壕:护城河。③咨嗟:叹气。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轻轻吹拂,柳枝随风飘扬,因为春天的风物触动,词人登上超然台去赏春。
B.词人登台看到了半壕春水荡漾、满城花开烂漫,漫步城中看到了千家烟雨濛濛。
C.“寒食后”点明登台时间,词作春景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有情景交融之妙。
D.本词以诗为词,短小玲珑,含蓄深沉,语言清新自然,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2.词人为什么既有淡淡惆怅,又有卓立于世的旷达“超然”?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4-03-15更新 | 1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①滕王阁为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为滕王李元婴任洪州督时所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首联展现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
B.王诗颔联通过描绘“南浦云”、“西山雨”两物展现出了滕王阁气象的无常。
C.杜诗设问自答,以实写虚。全诗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D.王诗时空概念强烈,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仰一俯,扩大了空间。
2.两首诗都运用到了“空”这一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这两首诗简要分析。
2023-07-12更新 | 9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不仅交代了事件,也表达了作者对新旧交替、万物推陈出新的无限感慨。
B.颔联用了对比的手法,正面写出阴雨时人们的沮丧和雨过天晴后人们的欢欣。
C.颈联描绘出家里人忙着做饭、酤酒的场面,侧面刻画出农民收麦的艰辛和劳苦。
D.诗歌写出了久雨忽晴后农事之喜悦,背后流露出作者早已主动疏离官场的深意。
2.简要分析尾联中“真”和“怜”蕴含的情感。
2024-02-24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