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一般词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1 题号:1841245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谪居黄州,虽是苏轼人生命运的滑铁卢,却是其词作艺术的高峰时期。标志有二:一是词作数量最多,二是          。为什么在人生低谷困顿时期,苏轼能创造词作的辉煌?          

从外在的客观条件来看,当时诗尊词卑的词体观念,为苏轼提供了自由作词的适宜环境。苏轼因写诗而酿成乌台诗案,所以在谪居黄州期间,他不敢多写诗,以免再惹事端。作词在北宋当作一种娱乐方式,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不敢写诗,而且可以放心大胆地作词,作词成了苏轼挥洒苦闷、宣泄才情的方式。

从内在的主观条件来看,在痛苦的磨砺中,苏轼的思想境界、人格精神逐步走向成熟,从而为作词提供了新的情思。黄州词作全面立体地展现了苏轼在痛苦中挣扎、探求、超脱的心路历程,提升了词的思想深度、情感力度和艺术精度。苏轼的黄州词,标志着其词体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深刻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开启了词作的新路向,提供了新的抒情范式。

黄州与苏轼成就了彼此:黄州成就了苏轼及其词作; ,让小城黄州声名远扬。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结合材料简要阐释文中加点词语“滑铁卢”“成就”的含义。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想寻找一条路径,可以最快满足我们对中国历史的好奇,那考古学绝对堪称最激动人心的选择。自考古学从西方登陆中国后,一幅不同于我们所知道的“上下五千年”的画卷渐次展开,其景象之壮阔与奇绝,令人______、眼花缭乱;商朝并非虚言,夏朝疑云未散,在更悠远的新石器时代,文明便已萌芽兴盛,旧石器时代人类便已迁徙繁衍;而周秦汉唐帝国崛起,宋元明清百姓生息,科技与艺术传承______,外交与宗教融汇碰撞……物质文明的背后,另外矗立着一个与古籍文献所载的中国不同又相似的华夏,也许我们难说二者谁才是“真实”,但可以肯定的是,(       ),已经殊为精彩,蔚为大观。而在最近十几年里,无论你是否到访过考古工地,结识过考古学家,相信“考古学”这三个字,一定触动过你的心弦。风靡网络的“国家宝藏”,不少出自考古学家的手铲之下;打开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推荐列表,三星堆、敦煌、金字塔等考古遗址早已______;更巧的是,曹操墓、隋炀帝墓海昏侯墓等一批惊世考古大发现接连______,夺尽世人眼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瞠目结舌     交替     万人空巷     破土而出
B.张口结舌     迭代     耳熟能详     横空出世
C.瞠目结舌     迭代     万人空巷     横空出世
D.张口结舌     交替     耳熟能详     破土而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矗立着另外一个与古籍文献所载的中国相似又不同的华夏,我们也许难说二者谁才是“真实”
B.另外屹立着一个与古籍文献所载的中国相似又不同的华夏,也许我们难说二者谁才是“真实”
C.另外矗立着一个与古籍文献所载的中国不同义相似的华夏,我们也许难说者谁才是“真实”
D.屹立着另外一个与古籍文献所载的中国不同又相似的华夏,也许我们难说者谁才是“真实”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考古学得益于中华文明的这场大戏的襄助
B.考古学这场大戏得益于中华文明的襄助
C.中华文明的这场大戏得益于考古学的襄助
D.中华文明得益于考古学这场大戏的襄助
2022-04-28更新 | 37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倾听老师的教诲。
B.美国试图就新冠肺炎的起源甩锅他国,但白宫内部的一份关于抗击疫情的机密文件突然意外泄漏,导致美国的民众直接炸锅了。
C.我的朋友尼玛的新店开张了,我对他说:“我一定会惠顾的。”
D.他俩婚后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是我们村的模范夫妻。
2022-04-02更新 | 20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有什么用? 这真的是个众口难调的问题。知道地球围着太阳转有什么用? 光合作用不会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一点就停止,人类还是一样_________,知道电磁波有什么用? 我们一样熟练地使用手机;一样用X光检查身体,_________健康。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但是,这句话不能蠡测管窥地理解,认为“科学技术必须是生产力”或者“不能马上转化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就是无用的”。布鲁诺绝不是因为预测到今天的人造卫星,才用生命捍卫“日心说”“新宇宙观”的;麦克斯韦当年做出关于电磁学的理论预测时,也肯定不会知道将开启一个新世界。

虽然今天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不再_________,从科学发现到技术突破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距离仍然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很多时候,科学研究的_________仅仅因为我们是人,有发现美的需求和满足好奇心的渴望。因为人类的幸福感,(       )。也只有在对自然的不断认识中,我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通宵达旦       保障       大相径庭       归宿点
B.昼作夜息       保障       泾渭分明       出发点
C.通宵达旦       保证       泾渭分明       归宿点
D.昼作夜息       保证       大相径庭       出发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来自对更广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还来自物质的满足
B.不是来自对更广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而是来自物质的满足
C.不是来自物质的满足,而是来自对更广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D.不仅来自物质的满足,还来自对更广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已被无数事实和历史证明的伟大论断。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
D.科字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被无数事实和历史证明的伟大论断。
2020-07-01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