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上饶市部分高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3-21 25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书法、绘画、园林、建筑、戏曲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艺术浸润涵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今天,充分开掘传统艺术宝库,发挥传统艺术的美育功能,对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构筑当代人的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艺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丰厚土壤,既是中华文化的历史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国传统艺术更是种类多样,特色鲜明。以历史悠久的中国书法为例,它通过篆、隶、楷、行、草等不同形态的书体,通过点线变化、字形组合、章法布白,展现神采气韵和节奏律动,显示出无穷的艺术魅力。传统书法融汇汉字之美、书者情感和中华美学精神,深受中国人喜欢,成为活在当下的文化遗产。

中国戏曲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被称作世界三大古戏剧。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中国戏曲历经千余年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一直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长久以来,许多经典剧目通过“形于美”“动于情”“达于礼”“致于和”来实现其社会功能,它们在主题意蕴上弘扬正气,褒奖忠义,鞭挞丑恶,观众能通过这些剧目观照现实生活中的忠与奸、美与丑、善与恶,从而明辨是非,通情达理。

可以说,中国传统艺术凝结着历代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心血,是对现实生活体验和认知的凝练升华;蕴含着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开掘传统艺术的丰富矿藏和深厚内涵,不仅要看到传统艺术的艺术价值,也要看到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看到传统艺术背后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传统艺术成为涵养当代中国人心灵的重要源泉。

(摘编自龙开胜《充分发挥传统艺术的美育功能》)

材料二:

如今,美术不再只是启迪心灵、提升修养的纯艺术,更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美术正成为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面向新时代新征程的“有为之学”。

坐落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段村镇的横坡村,1平方公里的土地“挤”着两山五岭九条沟。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四校师生深入这个山圪梁上的小村庄,以设计创新来改造传统民居,在保留老窑洞风貌的同时,引入必要的现代生活设施,使一孔孔老窑洞旧貌换新颜。在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深入研究当地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通过设计创新激活当地传统文化,并将特色元素融入服饰、包袋等产品设计中。这些产品在伦敦设计节上一经亮相,便大受欢迎,许多样品被外国观众一抢而空。深入挖掘乡土文化传统和资源,以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正成为美术工作者的自觉实践。

漫步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艺术街,提升改造后的沿街建筑外墙焕然一新。每栋建筑都披上了彩绘“外衣”,其中不乏罗中立、庞茂琨等名家的美术作品。新建的艺术廊,既是贴近生活的展陈空间,又是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使居民和游客都能更近距离地感受黄桷坪浓厚的艺术气息与创造活力。在各地,越来越多美术工作者将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融入城市规划和景观营造。北京城市色彩规划设计、雄安新区“城市家具”规划设计、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等千余项大型城市设计项目,让都市生活更加缤纷多彩。

一批美术工作者将满足人民的实际生活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设计创新。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国家级设计类展览——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上,从新型可变编组动车组工业设计,到超薄智能键盘设计,再到能感知人体温度、湿度而做出相应响应的服装设计,观众不仅可以看到设计领域的新理念、新产品,更能深刻感受到中国设计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不断增强原创能力,持续为人们生活提供问题解决方案与美学引领的新风尚。纵览我国工业设计领域“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参赛作品,同样可以发现,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审美的时空界限,带来全新的价值观照。当代中国设计在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美术工作者以火热的激情、优质的艺术与设计资源,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探索出“自然建造”“生态织造”等设计新方法,总结出“山水城乡”四方融合、“文教商旅”四维联动等发展新模式,找到了艺术设计扎根中国大地、服务社会发展的现实路径。

(摘编自高世名《满足审美新期待服务美好新生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历史结晶,浸润涵养了无数中国人,我们充分开掘传统艺术宝库的目的就是构筑当代人的精神家园。
B.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戏曲虽然历经千余年,但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观众能通过戏曲观照现实生活,从而明辨是非,通情达理。
C.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中国美术正成为面向新时代新征程的“有为之学”,在改造传统民居等方面可大显身手。
D.美术工作者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探索出一些设计新方法,总结出一些发展新模式,找到了实现审美效果的现实路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受国人喜欢的中国传统书法融汇了汉字之美、书者情感和中华美学精神,现在依然具有价值。
B.“形于美”“动于情”“达于礼”“致于和”等特点是中国戏曲历经千余年仍然活跃的关键。
C.老窑洞在经过大学师生的设计和改造后旧貌换新颜,表明中国美术在新时代可以助力乡村振兴。
D.美术设计被应用于新型可变编组动车组工业设计等领域,能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上发挥作用。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融合传统美术与舞台艺术特点,合力呈现出山水画的无穷诗意。
B.国家博物馆综合运用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手段表现中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内容。
C.在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舞蹈《立春》惊艳全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D.我国某美术与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学子设计的服装获国际大奖,将投入生产并投放市场。
4.在很多重要场合,中国人有张贴对联的习惯。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如何让中国美术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上发挥作用?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2023-03-1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部分高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落难寻母口

李准

李麦和长松等十几家人,来到寻母口时,已经入秋了。虽然赤杨岗离寻母口不到一百里地,他们在路上却走了一个多月。黄河发水后,遍地都是支流,再加上涨涨落落,木筏根本无法走。出来没几天,他们就把木筏卸了,用木料在当地换了点粮食,开始从旱路走。一路上也不知蹚了多少条河,过了多少渡口,到了寻母口时,各家的家具、衣服差不多在路上都被变卖光了。

到了寻母口后,他们把小车、挑子扎在一座破龙王庙里。这里是难民聚集的地方。李麦他们来到时,这里已经住着几十家往西待渡的难民。

天亮先到渡口打听了一下。听撑船的说:渡口上已经半个月不让过难民了。船都忙着运货物,船价高得吓人。一个卖馍的从西岸来到东岸,就要花两块钱。船只虽然是拨来接送难民的,却被河防军队霸占着走私运货。

小孩子们向街上跑着,他们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他们看着街上那些黄焦的油条和雪白的包子,嘴里馋得几乎要长出一只手来。

李麦上街转了一圈,她看着人来人往像流水一样,商店里到处都是货物。心里想:看来这里还能混,当下顾嘴要紧。

她转到一家旅店门口。看见十几个跑单帮的商人,骑着满载布匹和棉纱的自行车来到门口。旅店的掌柜热情地向他们招呼着:“住店吧!到里边!到里边!有茶水,有洗脸水!”那几个跑单帮的商人,进到旅店里看了看却又出来了。只听他们说:“太脏了!被子跟卖油条盖的一样!”旅店掌柜忙解释着说:“不脏啊,那都是浮灰,拍拍就掉了!”几个跑单帮的也没理他。他们说:“走,到河沿看看!”说着都骑上自行车一溜烟走了。

旅店掌柜看着生意跑了,眨巴眨巴眼睛说:“才赚了几个钱,还讲究哩!”李麦这时走过来说:“这位掌柜的,我想打问个事,你这里边拆洗被子不拆?”旅店掌柜打量她一眼问:“你是哪里人?”李麦说:“我们是逃荒过来的难民,专门管拆洗被子。当天拆洗当天做好,不耽误您的生意。您要拆洗了,我们就来拿。”旅店掌柜听说当天能送来,就动了心。他说:“拆一条被子多少钱?”李麦说:“您随便。我们这都是逃荒出来的。您权当行好。给多少我们都不争。被子拆洗好您看就是了。”旅店掌柜看她说话实在,就说:“这样吧,一条被子二斤面。洗五条被子再给一条肥皂。你看行不行!”李麦说:“行。你说多少都行。我们明天来取被子吧!”旅店掌柜想了一下说:“你现在就捎走五条吧!天黑前送来。”

李麦把被子扛回龙王庙,把情形和杨杏、王跑家、凤英等讲了讲,大家都高兴地拆起被子来。李麦交代她们一定要把被子洗干净,活做好。她说:“咱们到一个生地方,头三脚难踢,全凭一个实在。”

几个妇女在河滩里把被子洗好晾干,拣了八条干净席子铺在地上套了套,晌午过后就给旅店送了去。旅店掌柜看她们把被子洗得雪白,心里高兴,给她们称了十斤面,又让她们背回十条被子。

龙王庙里有了这十斤面,各家的锅底下又冒烟了。妇女们看有了营生,走路也有劲了,说话也有音了,到了晚上,大家围在一块商量怎么办。

长松、春义和王跑等几个男的也到街上转了转。他们看着这个渡口眼花缭乱的生活,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这里没有地种,能干啥呢?

长松说:“咱在这个地方不行,卖个开水也得张嘴吆喝!咱张不开嘴。”

王跑说:“我看好了点事。到东大路上赶脚。反正我有条驴。”徐秋斋说:“你不怕,王跑,你还会个木匠手艺,在这里木匠还能闲住?我明天也上街,把我的卦摊摆出来。”天亮说:“算了吧,大爷,兵荒马乱的谁还算卦?”徐秋斋说:“咳,越是这年景,问吉凶的人越多。好歹还能赚个馍吃。”

春义抱着头没吭声,他深深感到自己在这里是“百拙无一能”。蓝五也叹了口气说:“我到这儿,真是老水牛掉在井里边——踢腾不开了!”

李麦说:“咱们不要发愁,明天我再到街上瞅瞅。是鸡都带着两只爪,是人都长着两只手。只要不怕出力,还能顾不住个嘴?咱出来门,头一条就是不能脸热怕丢人!你就是打个小工,也得张嘴问问喊喊。要不你在街上转一百圈,人家也不知道你是干啥的。在这集镇码头上混,全凭一个嘴勤腿勤。咱们大伙都要打起精神干,能积攒点粮食,咱们就能上路了。”

申奶奶也有点精神了,她说:“天亮他娘,这些小孩们也得给他们安排个营生,能吃在外,就省在家,明天我领着他们到街上要饭去。你们各家都给自己孩子准备个篮子,准备个碗。”

李麦说:“婶子,也好,明天你就领着他们去吧!反正要一口得一口,要饭碗孩子们该拿也得拿。”

夜里,一群孩子围着申奶奶。申奶奶给他们讲着要饭知识。她说着:“……到那些饭摊子前要饭的时候,向买饭的要,别向卖饭的要。要饭得先学会喊叫,比如见年纪大一点的人,就说:‘行行好吧!大爷!’‘给俺一口吧!大爷!’见年轻一点的就喊大叔,见老婆们,就喊奶奶,年轻一点,盘着头的就喊婶子、大娘,没盘头留着辫子的,喊人家个姑姑……另外要的时候,要学得有眼色一点。等着人家快吃完了,也快吃饱了,再把碗伸过去,他剩一点就给你了。人家刚买了一盘包子,一碗面条还没有吃,你就伸着去要,人家就不会给咱了!……”

申奶奶一句一句地教着这些孩子们。孩子们瞪着小黑眼珠用心地听着。他们像上课听讲一样,不过这个课的内容既不是加减乘除,也不是“人之初,性本善”……

(有删改)

[注]《黄河东流去》以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黄河水淹没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四十四县,一千多万人遭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黄泛区人民从1938年到1948年经历的深重灾难。本文为节选内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了那个时代饱受磨难的贫苦百姓群像,李麦、徐秋斋、长松、春义和王跑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共性突出,缺少个性。
B.李麦上街转悠,她在旅店门口看到客人因嫌弃被子太脏而走了,就请求掌柜给她拆洗被子的机会,她的处境打动了掌柜。
C.小说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李麦看到商店里到处都是货物后,“看来这里还能混”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她的精明。
D.申奶奶准备领着孩子们到街上要饭去,让各家给孩子准备个篮子和碗,申奶奶一句一句地教着这些孩子们一些要饭知识。
7.关于文中李麦和长松等十几家人逃难到寻母口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麦和长松等十几家人一起逃难,赤杨岗距寻母口的路程不到一百里,他们却走了一个多月才来到寻母口,此时已经入秋了。
B.逃难路上木筏不管用,他们就把木筏卸了,用木料换粮食,开始走旱路。到了寻母口时,各家的家具、衣服差不多被变卖光了。
C.到了寻母口后,他们聚集到龙王庙里,这里已经住着几十家难民,他们将和这些难民在此安营扎寨,准备长期居住下去。
D.黄河发水后,支流遍地,逃难的百姓成群结队,河防军队却不顾难民死活,趁机把拨来接送难民的船只霸占着走私运货。
8.有评论家认为《黄河东流去》的语言“带有河南农村的乡土气息,而淘洗了过于生僻粗野的东西”,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小说的语言特点。
9.《黄河东流去》荣获了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作者李准在卷首写道,“是想在时代的天平上,重新估量一下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生命力量”。小说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生命力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及莽即位,请玺,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阳侯舜谕指。舜既见,太后怒骂之曰:“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匮符命为新皇帝,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详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侧长御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谓太后:“臣等已无可言者。必欲得传国玺,太后宁能终不与邪!”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及莽改号太后为新室文母,之于汉,不令得侍元帝。堕坏孝元庙,更为文母太后起庙,独置孝元庙故殿以为文母篹食堂,既成,名曰长寿宫。以太后在,故未谓之庙。以太后好出游观,乃车驾置酒长寿宫,请太后。既至,见孝元庙废彻涂地,太后惊,泣曰:“此汉家宗庙,皆有神灵,与何治而坏之!且使鬼神无知,又何用庙为!如令有知,我乃人之妃妾,岂宜辱帝之堂以陈馈食哉!”私谓左右曰:“此人嫚神多矣,能久得祐乎!”饮酒不乐而罢。自莽篡位后,知太后怨恨,求所以媚太后无不为,然愈不说。莽更汉家黑貂,著黄貂,又改汉正朔伏腊日。太后令其官属黑貂,至汉家正腊日,独与其左右相对饮酒食。太后年八十四,建国五年二月癸丑崩。三月乙酉,合葬渭陵。太后崩后十年,汉兵诛莽。司徒掾班彪曰:及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飨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位号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

(选自《汉书·元后传》,有删改)

【注】①篹,同“馔”,安排食物。②嫚,轻视,轻慢。③新都,王莽被封为“新都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详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
B.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详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
C.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详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
D.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详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乘便利时”与“因利乘便”(《过秦论》)两句中的“乘”字含义相同。
B.“狗猪不食”与“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
C.“绝之于汉”与“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D.癸丑,干支名称,可用来纪年、纪月、纪日,这里是纪日,后一天是甲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莽即位后,指使安阳侯王舜向太后传达其意,请求太后交出传国玺。太后先是拒绝了,后在王舜的劝说下答应了其请求。
B.王莽将太后的尊号改为新室文母,毁坏了孝元皇帝的寝庙,重新给文母太后修建寝庙,命名为长寿宫,这引起了太后的不满。
C.王莽在长寿宫摆设酒宴,请太后前去。太后看到孝元庙不堪入目的破败景象,感慨万千,认为王莽轻慢她,最后不欢而散。
D.王莽篡汉后,更改了汉家侍中穿黑貂的制度,侍中都身着黄貂。太后反对这种做法,心念汉朝,让自己的手下人都身穿黑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
②自莽篡位后,知太后怨恨,求所以媚太后无不为,然愈不说。
14.对孝元后的一生,司徒掾班彪进行了怎样的总结和评价?请简要说明。
2023-03-1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部分高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晴泛舟

陆游

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②柳丝摇麴尘③。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注]①陈人,指旧人,故人。②嫋嫋(niǎo),形容轻盈柔弱。③麴(qū)尘,借指柳树,柳条,嫩柳叶色鹅黄,似黄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在湖上泛舟,活泼的孩童嘲笑他是年岁已高的“陈人”,诗人感慨万千。
B.颔联写“惊蛰”给自然带来了变化,春雷萌动,风行雨来,天地别有一番新气象。
C.尾联诗人说本来想回到亭子里却再次划起了船桨,不好好享受这美景是一种浪费。
D.这首诗不同于陆诗常见的“雄奇奔放”而“沉郁悲凉”的风格,显现出明快和欢乐。
16.请从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两句以乐景写哀请,诗人通过描写诸葛亮祠堂外的景色抒发了凭吊之情。
(3)柳永《望海潮》中,运用比喻手法描述钱塘江涨潮时波浪翻滚、江面宽广无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023-03-1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部分高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去,天上一颗星,地面对应一个站。现在天上卫星多了,地面上需要建造许多对应的站点,这就会带来诸多问题:天线的相互遮挡,电磁兼容,场站的隔离布局建设,整个系统的维护和可靠性,等等。如果沿着这个思路,将来的场站就是“天线农场”,这可不行,所以必须     ①     

蔚保国和团队在反复论证后最终提出了一种用一个地面站同时管理多颗卫星并让它们在天上既相互支持又听地面指挥的数字多波束测量和注入的方案。他们专门在试验场搭建了一个缩比系统,进行室内仿真和外场无线试验。科学家的苦恼,外人难以想象。那是黑暗中的绝望,绝望中的挣扎,挣扎中的坚持。常常因为一个技术问题,就卡壳好几周。后来,他们又搭建了一个更真实的信标塔,进行各种星地模拟试验。

蔚保国和团队历经挫折和失败,但     ②     ,坚持让他们在山穷水尽后迎来      ③     。经过2800多天的攻坚,蔚保国和团队终于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数字多波束测量系统,解决了多星测量难题,为“北斗二号”系统的构建攻克了核心堡垒。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谪居黄州,虽是苏轼人生命运的滑铁卢,却是其词作艺术的高峰时期。标志有二:一是词作数量最多,二是          。为什么在人生低谷困顿时期,苏轼能创造词作的辉煌?          

从外在的客观条件来看,当时诗尊词卑的词体观念,为苏轼提供了自由作词的适宜环境。苏轼因写诗而酿成乌台诗案,所以在谪居黄州期间,他不敢多写诗,以免再惹事端。作词在北宋当作一种娱乐方式,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不敢写诗,而且可以放心大胆地作词,作词成了苏轼挥洒苦闷、宣泄才情的方式。

从内在的主观条件来看,在痛苦的磨砺中,苏轼的思想境界、人格精神逐步走向成熟,从而为作词提供了新的情思。黄州词作全面立体地展现了苏轼在痛苦中挣扎、探求、超脱的心路历程,提升了词的思想深度、情感力度和艺术精度。苏轼的黄州词,标志着其词体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深刻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开启了词作的新路向,提供了新的抒情范式。

黄州与苏轼成就了彼此:黄州成就了苏轼及其词作; ,让小城黄州声名远扬。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请结合材料简要阐释文中加点词语“滑铁卢”“成就”的含义。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读过一些反映革命文化的作品,认识了一些革命英雄人物,了解了一些革命故事。从上海石库门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从江西瑞金到陕西延安,从河北西柏坡到北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等光荣革命传统,这些光荣革命传统饱含着无数革命志士的奋斗与牺牲。

2022年,中国共产党顺利召开“二十大”,并团结带领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对肩负实现民族复兴梦想重任的广大青年来说,如何对待革命传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汉书》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陆游(1125-1207)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变换句式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0-22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任务驱动型作文  国家情愫  时代榜样  铭记历史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