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左丘明(前556-前451) > 《左传》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40 题号:1842696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师在敖、鄗之间。郑皇戌使如晋师,曰:“郑之从楚,社稷之故也,未有贰心。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彘子曰:“败楚服郑,于此在矣,必许之。”栾武子曰:“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做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骄。先大夫子犯有言曰:‘师直为壮,曲为。’我则不德,而徽怨于楚,我曲楚直,不可谓老。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右广初驾,数及日中;左则受之,以至于昏。内官序当其夜,以待不虞,不可谓无备。子良,郑之良也。师叔,楚之崇也。师叔入盟,子良在楚,楚、郑亲矣。来劝我战,我克则来,不克逐往,以我卜也!郑不可从。”赵括、赵同曰:“率师以来,敌是求。克敌、得属,又何俟?必从彘子。”彘子曰:“原、屏,咎之徒也。”赵庄子曰:“栾伯善哉!实其言,必长晋国。

(节选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注释】①原、屏:原,赵同;屏,赵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
B.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
C.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
D.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常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B.“师直为壮,曲为老”中的“老”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第一个“老”的含义不同。
C.“以至于昏”中的“以至”古今含义相同,常用于表示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
D.“唯敌是求”中的“唯”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唯君图之”含义相同,都是“希望”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栾武子知己知彼,审时度势,着眼全局,阻止晋国攻楚,他的主张得到了知季的赞同。
B.楚国自从攻克庸国以来,励精图治,时常告诫百姓要居安思危,保持警戒、畏惧之心。
C.栾武子善于引用史实展开论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有力驳斥了彘子的观点。
D.《左传》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如有勇无谋的赵括、智勇双全的烛之武等。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栾伯善哉!实其言,必长晋国。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栾武子反对攻打楚国的原因。
【知识点】 《左传》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者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②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③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④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⑤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⑥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⑦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⑧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⑨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⑩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 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节选自《左传·秦晋崤之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为从者之
(2)使皇武子
(3)吾子取其麋鹿,以敝邑
(4)子衰绖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一项是(          )。
A.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未报秦施而伐师,其为死君乎?
B.且吾不一眚掩大德/武,字子卿,少父任,兄弟并为郎
C.未报秦施,伐其师/劳苦功高如此
D.郑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复举剑拟,武不动
3.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2)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4.第②段画线部分,通过对郑商人弦高的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位_______________的商人形象。
5.秦晋崤之战,一方败,一方胜。有人认为秦穆公的一败预示着大胜,晋一胜中预示着大败。对这种说法你怎么看?
2019-10-11更新 | 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厉公将伐郑,范文子不欲,曰:若以吾意,诸侯皆叛,则晋可为也。唯有诸侯,故扰扰焉。诸侯,难之本也。得郑忧滋长,焉用郑!郤至曰:然则王者多忧乎?文子曰:我王者也乎哉?夫王者成其德,而远人以其方贿归之,故无忧。今我寡德而求王者之功,故多忧。子见无土而欲富者,乐乎哉?

(节选自《国语·晋语六》)

材料二:

冬十月,诸侯伐郑。甲戌,师于汜。晋侯令于诸侯曰:修器备,盛糇粮,归老幼,居疾于虎牢,肆眚,围郑。郑人恐,乃行成。中行献子曰:遂围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与之战。不然,无成。知武子曰:许之盟而还师,以敝楚人。吾三分四军,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于战。暴骨以逞,不可以争。大劳未艾。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诸侯皆不欲战,乃许郑成。

十一月己亥,同盟于戏,郑服也。将盟,郑六卿公子𬴂、公子发、公子嘉、公孙辄、公孙虿、公孙舍之及其大夫,皆从郑伯。晋士庄子为载书,曰:自今日既盟之后,郑国而不唯晋命是听,而或有异志者,有如此盟!公子𬴂趋进曰:天祸郑国使介居二大国之间大国不加德音而乱以要之,使其鬼神不获歆其禋祀,其民人不获享其土利,夫妇辛苦垫隘,无所厎告。自今日既盟之后,郑国而不唯有礼与强可以庇民者是从,而敢有异志者,亦如之!荀偃曰:改载书!公孙舍之曰:昭大神要言焉。若可改也,大国亦可叛也。知武子谓献子曰:要人以盟,岂礼也哉?非礼,何以主盟?姑盟而退,修德息师而来,终必获郑,何必今日?我之不,民将弃我,岂唯郑?若能休和,远人将至,何恃于郑?乃盟而还。

(节选自《左传·襄公九年》)

[注]①肆眚(shéng):宽赦有罪的人。②中行献子:荀偃,晋国卿大夫。③厎()告:诉说。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祸A郑国B使C介居D二大国之间E大国不加F德音G而乱H以要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贿,指贿赂,与《六国论》“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的“赂”意思相同。
B.甲戌,干支合称,用以记日。甲戌日的前一日是癸酉日,后一日是乙亥日。
C.愈,指胜过,与《送东阳马生序》“色愈恭,礼愈至”中的“愈”意思不同。
D.德,指有德行,与《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中的“德”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厉公想讨伐郑国。郤至认为讨伐郑国会给晋国增加忧患。范文子认为无论是从时机的角度看,还是从得失的角度看,都不应该讨伐郑国。
B.鲁襄公九年冬季十月,诸侯要讨伐郑国,郑国人害怕,派人求和,诸侯同意郑国的求和之请,于十一月己亥日在戏地与郑国订立盟约。
C.就怎样应对郑国这一问题,中行献子提出围困郑国并攻打援军的策略,知武子提出答应郑国的求和之请并退兵,以此使援军疲惫等策略。
D.晋国的士庄子拟写盟书,要求郑国绝对服从晋国的命令,郑国的公子𬴂表示愿意服从尊重郑国、能庇护郑国百姓的强国的命令。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难之本也。得郑忧滋长,焉用郑!
(2)吾三分四军,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
5.知武子是怎样评价戏地之盟的?他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请根据他对中行献子说的话简要概括。
2024-04-04更新 | 1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二)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B.越国以鄙远            鄙远:把远地当作边邑。
C.行李之往来             行李:使臣携带的各种物品。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人,这里指秦伯。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节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此后多以成语“秦晋之好”来形容两家联姻。
C.师,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之一,以二千五百人为师。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泛指军队。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文中晋侯、秦伯分别代指晋文公、秦穆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以强凌弱。两国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但是秦、郑并无直接冲突,秦、晋分别驻扎两地等情况,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秦、晋貌合神离。两国虽是友好邻邦,但是晋国曾经答应将焦瑕二邑割让给秦国而未能实现,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了两国的矛盾,这是他智退秦师的关键。
C.佚之狐慧眼识人。他主动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尽管烛之武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才能低下,但是在郑伯的请求下还是奉命出使,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D.烛之武能言善辩。在他的劝说下,秦国撤走了围攻郑国的军队,而且派人帮助防守,将秦晋联盟巧妙瓦解,最后晋国也不得不退兵,郑国得以保全。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016-11-25更新 | 4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