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1842917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宗绍兴六年十二月,左司谏陈公辅请禁程氏学,从之。先是,崇宁以来,禁锢元祐学术。帝渡江,复尊尚程颐之学。至是,公辅上疏,言其弊害。七年五月,胡安国闻陈公辅请禁程颐之学,乃上疏曰:孔、孟之道不传久矣,自颐兄弟始发明之,然后知其可学而至。今使学者师孔、孟而禁从颐学,是入室而不由户也。夫颐于《易》,因理以明象,而知体用之一原,于《春秋》,见于行事,而知圣人之大用。诸经、《语》《孟》,皆发其旨,而知其入德之方,则狂言怪语,岂其文哉?孝弟显于家,忠诚动于乡,非其道义,一介不以取予,则高视阔步,岂其行哉?自嘉祐以来,西都有邵雍、程颢及其弟颐,关中有张载,皆以道德名世,著书立言,公卿大夫所钦慕而师尊之。及王安石、蔡京等曲加排抑,故其道不行。愿下礼官,讨论故事,加之封爵,载在祀典。疏入,公辅论安国学术颇僻,安国遂辞召命。

孝宗淳熙十五年六月,除朱熹为兵部郎官。先是,熹以周必大荐为江西提刑,入奏事,或要于路曰:正心,诚意之论,上所厌闻,慎勿复言。熹曰: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及入对,上迎谓之曰:久不见卿,卿亦老矣。渐东之事,朕自知之。今当处卿以清要,不复以州县烦脚。奖谕甚渥,遂除兵部郎官。熹以足疾乞祠。兵部侍郎林栗与熹论《易》《西铭》不合,遂论熹本无学术,徒窃张载、程颐之绪馀,为浮诞宗主,谓之道学,妄自推尊。所至辄携门生数十人习为春秋战国之态妄希孔孟历聘之风绳以治世之法则乱人之首也。今采其虚名,俾之入奏,将置朝列,以次收用。而熹闻命之初,迁延道途,邀索高价,门徒迭为游说,政府许以风闻,然后入门。既经陛对,得旨除郎,而辄怀不满,傲睨累日,不肯供职。是岂程颐、张载之学教之然也。望将熹停罢,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帝谓栗言过当,而大臣畏栗之强,莫敢深论,乃命熹依旧江西提刑。

宁宗庆元十二月,削秘阁修摆朱焘官。

嘉定十三年,追谥程颐曰正。理宗宝庆三年春正月,诏赠熹太师,追封信国公。绍定二年九月,改封朱熹徽国公。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至辄携门生\数十人习为春秋战国之态\妄希孔孟历聘之风绳以治世之法\则乱人之首也
B.所至辄携门生数十人\习为春秋战国之态\妄希孔孟历聘之风绳以治世之法\则乱人之首也
C.所至辄携门生\数十人习为春秋战国之态\妄希孔孟历聘之风绳以治世\之法则乱人之首也
D.所至辄携门生数十人\习为春秋战国之态\妄希孔孟历聘之风\绳以治世\之法则乱人之首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司谏,门下省左司谏省称。掌管规谏讽谕,官阶七品。明代以后所司之职及品阶多有变化。
B.“发其微旨”的“微”是精深微妙的意思,与“祸患常积于忽微”中的“微”字含义相同。
C.“讨论故事”中的“故事”是旧例、先例,现在已演变成双音节词,词义转移了。
D.正月,别称月、开岁、端月等。“隙”即“隙皆”,是二十八宿之二的营宿、壁宿,《离骚》诗句“摄提贞于孟陬兮”中的“隙”也是正月,诗人自称降生于寅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高宗时期,左司谏陈公辅请求禁止程颐之学,胡安国得闻此事后,呈递奏疏,条分缕析,以期君主不被谗谣之语蒙蔽。
B.宋孝宗时期,朱熹由周必大举荐出任江西提刑一职,刚正不阿,秉道直行,有人劝其明哲保身,朱熹断然拒绝。
C.宋孝宗免去朱熹浙东提刑一职,改授兵部郎官,朱熹以腿脚有病自请退职,后兵部侍郎林栗因与朱熹言论不合而构陷于殿前,孝宗于是免去朱熹一应职务。
D.程朱道学在宋朝历经推崇贬黜,二程、朱熹等人也多有浮沉;期间有人因个人恩怨而被中伤,有人因论道不一而遭诋毁,但终能诚心如一,体现中国传统士子的德行操守。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今使学者师孔、孟而禁从颐学,是入室而不由户也。
5.请根据胡安国的分析,推断出陈公辅奏疏以及皇帝诏书的内容。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州旧取酒场钱给募牙前,钱不足,赋诸乡户,期七年止;期尽,募者志于多入,犹责赋如初。巩访得其状,立罢之。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拥赀雄里中,子高横纵,贼良民,污妇女,服器上僭,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又弛无名渡钱,为桥以济往来。徙传舍,自长清抵博州,以达于魏,凡省六驿,人皆以为利。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会官制行,拜中书舍人。时自三省百职事,选授一新,除书日至十数,人人举其职,于训辞典约而尽。寻掌延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至是特属之。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
B.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
C.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
D.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平,指常平仓,是古代官府设置的粮仓,丰年购粮,灾年卖粮,用以调节粮价。
B.上僭,指逾越名位和礼制,擅自使用高于自己身份的名号、礼仪或者器物等。
C.路,宋、金、元时行政区划名。宋朝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下面的市,路上面一级为府、州。
D.传舍,原指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馆舍,后来泛指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地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年少有才,名闻四方。他十二岁时试写《六论》,提笔立就,文辞卓越;他的文章得到了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肯定。
B.曾巩应对饥荒,赈灾得法。他让下属各县劝富人卖粮食给百姓,以缓解灾情;为不误农事,借种粮给百姓,让他们收获后再偿还。
C.曾巩铲除奸盗,治政有方。他在齐州将残害乡里的周高绳之以法,又发配了所有聚众为盗的章丘村民,州里治安得以改善。
D.曾巩体恤百姓,减轻徭赋。河北征调民夫疏浚黄河,他减少服役人数,节省了大量费用;又废除无名渡钱,省掉了部分传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期尽,募者志于多入,犹责赋如初。巩访得其状,立罢之。
(2)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
2021-01-05更新 | 7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下列小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守不能          夺:改变B.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C.祠祀之          盍:何不D.守汪藻        馆:住在宾馆、客舍里
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B.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C.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D.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B.①②⑤C.②③⑥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可以改变社会秩序,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B.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C.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
(2)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2018-10-16更新 | 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县依沫水,乃职方氏所书“浸曰沂、沫”者,故迹漫为污泽,括新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以播节原委,得上田七千顷。

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故事,三岁郊丘之制,有司按籍而行,藏其副,吏沿以干利。括考礼沿革,为书曰《南郊式》。即诏令点检事务,执新式从事,所省万计,神宗称

迁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募天下上太史占书,杂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后皆施用。加史馆检讨。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括乃还,在道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括博学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注]①职方氏:周代官名。掌天下地图与四方职贡。②日官:掌天象历数的官。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三十一·沈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
B.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
C.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
D.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法象图器”的“图”与“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的“图”含义相同。
B.文中“神宗称善”的“善”与“括博学善文”的“善”含义相同。
C.文中“而轻绝好乎”的“绝”与《屈原列传》中“奈何绝秦欢”的“绝”含义相同。
D.文中“为《使契丹图抄》上之”的“为”与《过秦论》中“为天下笑者”的“为”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沈括精通水利,为民造福。他在担任沭阳主簿期间,不仅疏浚了水流,而且得到上等田地七千顷。
B.沈括精于改革,成效显著。他改革郊祭之制,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大力改革天文历法,一直沿用至今。
C.沈括长于外交,有理有节。在处理边界问题上,他通过查阅档案,确认了边界,让契丹相感到理屈。
D.沈括学问广博,著作丰富,天文、地理、方志、律历、音乐、医药、下算等,他没有不通晓的,有着作论述,都富有成就。
4.把以下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三岁郊丘之制,有司按籍而行,藏其副,吏沿以干利。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5.沈括在出使辽国时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请简要概括。
2023-05-19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