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羁旅思乡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8 题号:1855868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捣衣诗

[南朝·梁]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闺怨诗,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将纨素一类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捣,使其平整柔软。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
B.首联写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一“滞”一“淹”,透出游子外出时间之久与思妇长期盼归之切。
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出思妇的惆怅。
D.尾联照应题目,写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
2.《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
【知识点】 羁旅思乡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史达祖

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境。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忧心耿耿。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注】①开禧元年(1205年),史达祖随宋朝派赴金国贺金主生辰的使节北行,六月离临安,八月中秋到达真定(今河北正定,其时已被金人占领),夜宿馆驿中,作此词。②殊方,异域,此处指真定。③分破,分离。暗示国土沦丧。④刀头,因刀头有环,古人便以“刀头“作为“还”的隐语。⑤虿尾:笔法劲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词人抓住“西风”“凉云”“天东”“金镜”四个意象,描绘出了一幅“中秋之夜”的美妙图画。
B.“照野”三句,紧承上文,写月光普照大地、夜色一片惨白,水中的月影与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景中含情。
C.“别有相思随定”句,既写出了词人对朋旧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朋旧对词人的挂念之情,可谓言浅而意丰。
D.该词融描写、抒情于一体,风格沉郁悲慨,展现了词人思乡怀旧、忧思百端的复杂心态,富有艺术感染力。
2.清人王昶云:“南宋词多《黍离》之悲”(《赌棋山庄词话》卷一引),请简要分析该词是如何逐层表达《黍离》之悲的。
2022-05-25更新 | 5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夕次洛阳道中

崔涂

秋风吹故城,城下独吟行。

高树鸟已息,古原人尚耕。

流年川暗度,往事月空明。

不复叹岐路,马前尘夜生。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诗和韦诗,题目相近,“次”字表明都是以驻留他乡为创作情境的羁旅诗。
B.“高树鸟已息”“雁下芦洲白”,这两句既暗扣诗题,又烘托作者处境。
C.崔诗中作者因独自渡河而生慨叹,韦诗点明自己因钟声无法入眠。
D.崔诗和韦诗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均为写景、叙事和抒情兼胜之作。
2.这两首诗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3-08-22更新 | 31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唐]王绩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体裁看,本诗是一首五言排律。
B.题目中“见”的用法是表示被动。
C.从押韵看,本诗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D.从题材看,本诗是——一首田园诗。
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描写了诗人和乡人由乍见之悲转为相见之喜。
B.“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描写了诗人带着乡人拜访亲朋旧友童稚孺子。
C.“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表现诗人希望乡人立即答复自己问题的迫切。
D.“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表现诗人将很快动身回乡且归隐故园的愿望。
3.《唐诗选》中评价此诗“诗中连间十二句,而不作答,构思之奇,出人意表”,请结合全诗围绕此评价加以赏析。
2020-12-21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