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 《新唐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6 题号:1861912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宁刚正,气节自任。以明经调盐山尉。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史思明略境,郡守召宁摄东光令御之。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

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杀之。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光弼曰:“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吾兵耶?”答曰:“命宁主粮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时重其能守官。累迁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当是时,河漕不通,自汉、沔径商山以入京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法,设戍逻以征商贾,又纵兵剽行人,道路几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后刺史疾之,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子质诉其枉,三年始得通。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召入拜太子右谕德。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宁默不乐,唶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可以进乎!”遂移疾,亲友强之,辄复一朝。

(节选自《新唐书》))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罢所(     )             (2)欲吾兵耶(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道路几     
A.穷尽                    B.断绝                    C.独特                    D.越过
(2)诏御史覆视     
A.查核                    B.袒护                    C.侦察                    D.安抚
3.把第段画直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
4.对第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B.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C.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D.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5.结合第3段内容分析穆宁“刚正不阿”的性格。
6.第2段穆宁对李光弼的应答很有说服力,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知识点】 《新唐书》解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皋,字城武,京兆万年人。皋始仕为建陵挽郎,擢监察御史。

张镒节度凤翔,李楚琳杀镒,众叛归朱泚。泚留兵五百戍陇上,以部将牛云光督之。云光谋请皋为帅,将劫以臣泚。别将翟晔伺知以白皋。云光惧不克,率众出奔,遇泚奴使皋所,谓云光曰:太尉已为天子,使我以御史中丞授皋。若听,固吾人也,不受,可遂诛之。请以兵俱。许之。皋迎劳,先奴,伪受泚诏,曰:苟无它图,请释甲以安众,而后可入也。云光以皋诸生,亡能为,乃命士委仗铠,皋受而内其卒。明日,置酒大会,奴、云光与其下至,皋伏甲左右庑,酒行,尽杀之,以其首徇。泚复使它奴拜皋凤翔节度使,皋亦斩之及从骑三人,纵一人使报泚。帝闻,拜节度使宠其功。

贞元初,代张延赏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五年,东蛮断泸水桥攻吐蕃请皋济师皋遣精卒二千与蛮共破吐蕃于台登杀青海大酋乞臧遮遮等,虏坠死崖谷不可计,多获牛马铠装。进检校吏部尚书。梦冲复与吐蕃盟,皋遣别将召之,诘其叛,斩于琵琶川,蛮部震服。十三年,复巂州。吐蕃怨,完垒造舟谋扰边,皋辄破之。自是曩贡、腊城等九节度皆降。赞普怒,遂北掠灵、朔,破麟州以取偿焉。帝诏皋深入以桡虏。皋分兵十路,大破吐蕃。帝悦,进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制纪功碑褒赐之。

顺宗立,诏检校太尉。皋知叔文多衅,又自以大臣可与国大议,即上表请皇太子监国,又上笺太子,暴叔文、伾之奸,且劝进。会大臣继请,太子遂受禅,投殛奸党。是岁,皋暴卒,年六十一,赠太师,谥曰忠武。

皋治蜀二十一年,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千五百,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其功烈为西南剧。善拊士,昏嫁皆厚资之,死丧者如是。皋务私其民,列州互除租,凡三岁一复。皋没,蜀人德之,见其遗象必拜。

(选自《新唐书·韦皋传》)


【注】①复,免除(兵役或徭赋税)。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东蛮断A泸水桥B攻吐蕃C请皋D济师E皋遣精卒F二千G与蛮共破H吐蕃于台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劫”,文中意为“胁迫”,与《六国论》“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中的“劫”意思相同。
B.“纳”,文中意为“接纳”,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及凯旋而纳之”中的“纳”意思不同。
C.“却”,文中意为“使退却”,与《过秦论》“却匈奴七百余里”中的“却”意思相同。
D.“因”,文中意为“于是”,与《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中的“因”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皋足智多谋。在牛云光欲胁迫他加入叛军时,韦皋从容稳住牛云光使其放松警惕,随后设置伏兵,置酒宴饮迷惑众人,趁机取其性命。
B.韦皋骁勇善战。在数次与吐蕃军队的交战中,韦皋皆亲率精兵,出其不意,重创敌军,斩杀其首领。因战功最大,皇帝特赐纪功碑褒奖。
C.韦皋辅立新君。韦皋知道王叔文与官员们不和,上表请求皇太子监国,又揭发王叔文等人,朝臣也不断请愿,最终太子登基,驱逐了奸党。
D.韦皋善抚人心。如遇属下婚丧嫁娶,韦皋会赠与丰厚财物;辖区各州每三年即免除一次赋税,百姓感念他的恩德,见到他的遗像便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云光以皋诸生,亡能为,乃命士委仗铠,皋受而内其卒。
(2)泚复使它奴拜皋凤翔节度使,皋亦斩之及从骑三人,纵一人使报泚。
5.《新唐书》载:“天宝时,李白为《蜀道难》斥严武,(陆)畅更为《蜀道易》,以美皋焉。”其诗云:“蜀道易,易于履平地”。请结合材料概括陆畅赞美韦皋的原因。
2024-02-04更新 | 5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德秀益知名。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选自《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酺:合聚饮食。②笥:盛衣物的竹器。③爨:烧煮,烧火做饭。④饫:饱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
B.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
C.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
D.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
2.下列各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
B.我国古代的纪年法常见的有王公年次纪年、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天宝”属于年号纪年。
C.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D.古代的免职可以称“除”“夺”“黜”“罢”“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德秀非常孝顺母亲。年少时父亲去世,他侍奉母亲很尽心,不离左右,背着母亲到京城应考;母亲死后,服丧期间,他就住在母亲墓旁,不食盐酪,坐卧不用垫子席子。
B.元德秀对侄子非常慈爱。他自己没有结婚,把侄子当做自己的儿子看待,侄子幼小时父母死了,无钱请乳母,他就亲自喂养,侄子大了,又要给他娶亲。
C.元德秀淡泊名利,生活简单。他的俸禄,全部散给穷人,离任后定居山水间,住处不建院墙,门不上锁,长年食不果腹,有时几天不生火做饭,喜欢喝酒弹琴。
D.元德秀做事敢于担当。任鲁山县令时,有个关在狱里的小偷得知有虎肆虐,请求“格虎自赎”,别人劝他不要相信小偷,他却冒着自己会获罪的风险同意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2)既擢第,母亡,庐墓侧。
2021-11-05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祖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材料二: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適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常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己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应断句处的序号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然A衣B不C盖D体E常F寄G食H于I人J窃K恐L转M死N沟O壑P伏Q惟R天S子T数U怜V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飨,奉献祭品,祭祀。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不同义。
B.迨,到,等到。与《项脊轩志》中“迨诸父异爨”中的“迨”同义。
C.故事,旧业。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故事”同义。
D.沉郁顿挫,指杜甫诗文深沉蕴藉,抑扬跌宕。《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     
A.杜甫年少贫困,客居吴越等地,去拜谒李邕,李邕看重他的才能。后来参加进土考试落第,滞留长安。
B.杜甫想改变长时间的屈辱地位,多次献上赋颂,这是古代文人欲成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
C.李白的祖先在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祖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
D.玄宗召李白入宫,但李白已醉倒,酒醉稍醒,即下笔成文,其辞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且无留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
(2)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5.杜甫在诗歌《不见》中写道:“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请联系材料二,分析李白的“狂”与“才”。
2023-05-18更新 | 1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