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岱(1597-167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1 题号:1865684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朱燮元,万历壬辰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出为苏州知府。

苏财赋甲天下,凡属邑赋应府藏者,邑先为赢羡,资吏干没。燮元立条程使邑自封识不关决吏手即属邑亦无名征民羡余矣。是时税使横征,及蔬鲜。葛成等万余人擒委官,拥至中贵署,诸大吏惊惶,不知所出。时燮元已升川南道,苏人咸曰:非朱太守,不能此乱!诸大吏飞檄委之。燮元出署中臧获及牙役数百人杂入人丛中,授以意,单骑至,好言慰谕。诸臧获及牙役齐声言:太守言是,吾辈当跪听之。数百人先屈膝,众皆举头抢地矣。不数言,而立解散去。

四载,迁广东提学副使。铁面古执,粤中津要不敢为士子延誉。御史某以巡按至,自贵倨,于公所录外,强以二十人檄藩司,令与省试。燮元大怒曰:我奉命专治士,若何为者,敢挠我法!谓我难弃一官耶?尽除其名,复为首者数人于市。御史恨刺骨,忮害无所得;人多直公而薄御史者,御史以事罢去

十一年,燮元薨于黔。凡黔、蜀之民咸为罢市,行服、立祠。讣闻,天子震悼,赐祭九坛,遣官视葬。

燮元性极俭朴,衣必布素。生平无姬媵声伎,并无记室校书,署中惟一、二老仆,几上惟破书数帙及笔研隃麋而已。在黔、蜀二十年,公费赎锾数十万尽籍之于朝,并不染指。

(选自张岱《石匮书后集朱燮元列传》,有删节)

【乙】

崇祯元年六月,复召燮元,巡抚贵州,赐尚方剑。时寇乱久,里井萧条,贵阳民不及五百家,山谷悉苗仲。燮元招流移,广开垦,募勇敢。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等遇贼十万,大破之,贼帅崇明授首。捷闻,帝大喜。以成名与良柱争功,赏久不行。崇明之死实川中诸将功,而黔将争之。燮元颇右黔将,屡奏于朝。

(选自《明史朱燮元传,有删节)

[注]①羡:剩余。②延誉:这里指请托。③隃麋( ):墨的古称。④右:袒护。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凡属邑赋应府藏者     (2)非朱太守,不能此乱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是时税使横征,及蔬鲜(     )
A.考核     B.督促     C.征税     D.教授
(2)复为首者数人于市(     )
A.张贴     B.题署     C.揭示     D.击打
3.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4.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5.甲、乙两文刻画的朱燮元形象同中有异,请作分析。
6.从叙事特点看,甲、乙两文有何区别?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张岱(1597-1679)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先生作县令,意轻五斗,儿视督邮,偃蹇宦途,三仕三黜。通籍五十年内,强半林居,放浪山水,且暇日闭户读书。自庚戌游天台、雁宕,另出手眼,乃作《游唤》。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

盖先生聪明绝世,出言灵巧,与人谐谑,矢口放言,略无忌惮。人有先生谑者。其客陆德先叹曰:“公毋咎先生谑。先生之莅官行政,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昔在当涂,以一言而解两郡之厄者,不可谓不得谑之力也。中书程守训奏请开矿,与大珰邢隆同出京,意欲开采,从当涂起,难先生。守训逗留瓜洲,而珰先至,勒地方官行属吏礼。一邑骚动,先生曰‘无’。驰至池黄,以绯袍投刺称眷生。珰怒诃,谓县官不素服。先生曰:‘非也,俗礼吊则服素,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珰意少解,复诃曰:‘令刺称眷何也?”先生曰:‘我固安阳状元婿也,与公有瓜葛。’珰大笑,亦起更绯,揖先生坐上座,设饮极欢。因言及横山,先生曰:‘横山为高皇帝鼎湖龙首,樵苏不敢,敢问开采乎?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珰曰:‘如此利害,我竟入徽矣。’先生耳语曰:‘公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思甘心于公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珰大惊曰:‘吾原不肯来,皆守训赚我’。先生曰:‘徽人恨守训切骨,思磔其肉,而以骨饲狗。渠以观望瓜洲,而赚公先入虎穴也。’珰曰:‘公言,我即回京,以公言复命矣。’当涂徽州,得以安堵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

先生于癸丑、己未,两计两黜。一受创于李三才,再受创于彭瑞吾。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先生对之,调笑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贬损也。晚乃改号谑庵,刻《悔庵》以志己过,逢人仍肆口诙谐,谑毒益甚。

(取材于张岱《王谑庵先生传》,有删改)

注释:①通籍:做官。②珰:太监。③刺:名帖。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有先生谑者                                     咎:责备
B.先生之莅官行政,伏发奸                    擿:揭发
C.守训逗留瓜洲,而珰先至                    赚:盈利
D.一邑骚动,先生曰“无                       患:担忧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放浪山水,且暇日闭户读书 / 我为公多备劲卒,护公行
B.勒地方官行属吏礼 / 樵苏不敢,敢问开采乎
C.渠以观望瓜洲 / 曰:“公言
D.将下石先生,先生对之 / 刻《悔庵》以志己过,逢人仍肆口诙谐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思任先生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脱。
B.王思任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之作。
C.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先生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
D.王思任一生虽累遭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其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损。
4.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用三个成语加以概括。
2018-09-20更新 | 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自为墓志铭

(明)张岱

①蜀人张岱,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兼以茶淫橘。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②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林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争利夺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摴蒲,则不知胜负,暇茶尝水,则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家子,为顽民,为钝秀才,为死老魅也已矣。

③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义烈传》《琅嬛文集》《西湖梦寻》行世。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④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⑤铭曰:穷石崇,斗金谷。盲卞和,献荆玉。老廉颇,战涿鹿。赝龙门,开史局。馋东坡,饿孤竹。五羖大夫,焉能自鬻!

(有删减)

[注]①金谷: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晋代巨富石崇曾在此修建金谷园,此代指石崇。②於陵:地名,在今山东邹平。齐国陈仲子曾隐居于此。③悲田院:救济贫民的机构,后指乞丐聚居地。④眉公:陈继儒,明代文学家、书画家。⑤龙门:司马迁出生地。作者所作《石匮书》为纪传体明史。⑥五羖大夫:百里奚。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兼以茶淫橘(     )
(2)构思(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     )
A.韦带布衣       B.平民身份       C.穿着韦带布衣       D.背离平民阶层
(2)称之以强项人可(     )
A.强横无理       B.颈项僵直       C.强壮魁梧       D.刚正不屈
3.第④段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     
A.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B.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C.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D.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4.把第③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岁时,大父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
5.第②段中,张岱自评“七不可解”,反映出自身形象的多面性。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6.墓志铭最后一段铭文部分自古有颂扬逝者之意,此篇别具一格。请对此进行赏析。
2023-06-05更新 | 2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郦道元《三峡》)

[丙]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姚鼐《登泰山记》)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B.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C.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D.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丙]两文都是首先交代时间、地点,然后描绘看到的景物。
B.[甲]文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C.[乙]文语言简练,寥寥数语写出了三峡两岸的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D.[丙]文主要是按空间顺序描绘早起登泰山所见所感的。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B.“相公”一词在古代社会中被广泛地使用,主要是普通民众对生员阶层尚未担任官职的士人的尊称,也可以用于妻子对丈夫的敬称。
C.“曦月”在文言文中一般就是指日月。曦,就是太阳的意思:月,是指月亮。
D.农历经常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戊申”就是指“戊申年”,也就是作者登山的乾隆三十九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2021-01-27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