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17 题号:1865935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抱膝轩记

管同

自明祖都江宁,而杨吴城濠围于城内,其水流日就狭。及其东至竹桥,有水城来会。古所谓青溪一曲者也。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又其地北见鸡笼,东北见钟山。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

予自江宁,家六徙。近乃僦宅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抱膝。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掩也。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辍。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

【注】①管同:清代教文家,师从姚闹。②杨吴城濠:今南京外秦淮河。③僦(jiù)宅:租房。④颜:匾额。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
B.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
C.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
D.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见鸡笼,意为“向北可以望见鸡笼山”,其中“见”的含义与《陈情表》中“慈父见背”的“见”不同。
B.“予自归江宁”中的“归”,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的“归’含义相同。
C.所,表被动,与《兰亭集序》中“当其欣于所遇”的“所”含义不同。
D.容膝易安,意为“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李清照亦以此自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书斋记,文中详细叙述了抱膝轩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符合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的文学主张。
B.由于租住的老屋破旧,环境恶劣,作者无法舒适居住,于是在屋外另建了抱膝轩。
C.抱膝轩处在四面喧闹的环境中,又没有砖墙隔档,但作者却抗声高诵,悠然自得。
D.作者描写抱膝轩以及其中的生活情景,意在表达自己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志趣。
4.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
②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5.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以“抱膝轩”命名书斋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祭四叔父文

(明末清初)张煌言

呜呼!叔父其死狱中矣!其得疾而殒耶?抑感愤引决耶?侄自国难,倡义辞家,迄今十有七载。吾父背,路隔华夷,奔丧无所,至今抱恨终天。嗣是门衰祚薄,犹幸叔父支持。岁时伏腊,祖宗血食,不绝如线,今则已矣。

春仲侄提师北还,始知叔父于正月下旬,被虏拘絷,业赴省狱矣。侄闻之,痛心疾首。计叔父于衰老,形影龙钟。能久乎!未几而讣音果闻矣。而叔父易箦之期,竟不可闻。而讣音亦得之友朋之书。及六月三日弟来,知叔父以四月十三日捐馆,始敢为位而哭。

叔父年已逾耋,因侄抗节,退以瘐死。是叔父因侄而亡,侄宁不痛心乎!古来教子弟者,动忠义为训,岂意忠义可为而不可为耶!自古何代无废兴,其间必有忠臣义士,仗节抗旌思扶王,因以倾家者往往有之,若尊行受祸亦不少概见。今逆虏弃天经,败人伦,株连波累,致叔父毕命圜扉,侄独无心,能不肝肠寸裂耶?

侄自倡义以来,屡蹶屡奋,几于啮雪吞毡,卧薪尝胆,虏招之不应,购之不克,始逮及妻孥。故新妇与祺儿,锢狱已经十载,侄义不返顾。何期复贻祸叔父耶!前此叔父得免者,虏视侄无甚重轻也。及己亥侄入长江,连下名城数十,虏遂恨侄畏侄且忌侄,而诛求不遗余力。即我姊与姊夫及二三故交,亦在不免,而况叔父乎?呜呼痛哉!

叔父雁行有四人,吾父居长,止生侄一人。二叔早亡无嗣。三叔以考终,生从兄弟三人。长嘉言,次昌言,次德言。叔父无所出,昌言遂为承祧。然初无家人产,今叔父既逝,侄嘉言皆在军次,归里无期,德言尚稚弱,恐不任箕裘,则高曾之不祀忽诸,是侄未能报国,先已亡家矣。呜呼痛哉!

近者共主蒙尘而侄且重遘家难天道其果有知耶其果无知耶岂春秋大义徒虚语耶侄不能为复楚申胥,必须为奔鬲臣靡矣。但既无秦庭可哭,又有鬲可奔,恐终当为伏柱豫让耳。呜呼,归榇何时,拊棺莫望,徒有泣血而已。呜呼痛哉!

(选自《张忠烈公集》,有改动)


[注]①易箦(zé):指病危将死。②雁行:兄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侄自国难       丁:遭逢
B.吾父背,路隔华夷       见:我。
C.以四月十三日捐馆       捐馆:离开居所。
D.又有鬲可奔       鲜:没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能久乎       皆出于此乎
B.动忠义为训       斧斤时入山林
C.前此叔父得免者       师道不复可知矣
D.侄嘉言皆在军次       其徒弟上高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煌言“倡义辞家”坚持抗清斗争,“屡蹶屡奋”,清廷“招之”又“购之”,然而无论怎样都无法动摇他报国的忠义之心。
B.张煌言“义不返顾”的斗争,“连下名城数十”之后,清廷对他“恨”“畏”“忌”却又无奈,便将其四叔、姐姐、姐夫等拘捕。
C.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江山易主而自己“未能报国”的“愤”,以及“因侄抗节”使亲人遭受“株连波累”的“亡家”之“痛”。
D.本文情感真挚,“未能报国,先已亡家矣”之语表达了作者对四叔等因己而死或痛心及对自己行为的后悔之情。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近 者 共 主 蒙 尘 而 侄 且 重 遘 家 难 天 道 其 果 有 知 耶 其 果 无 知 耶 岂 春 秋 大 义 徒 虚 语 耶 侄 不 能 为 复 楚 申 胥。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计叔父于衰老,形影龙钟,其能久乎!未几而讣音果闻矣。
(2)何期复贻祸叔父耶!前此叔父之得免者,虏视侄无甚重轻也。
2022-04-19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昌九曲亭记

[宋]苏 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遭陷害被贬黄州。②陂陁(pō tuó)蔓延: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断。③褰裳:撩起下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每至其下/ 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 拔去其一/ 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
B.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 拔去其一/ 斥其所据/ 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 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
C.子瞻每至其下/ 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 拔去其一/ 斥其所据/ 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
D.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 拔去其一/ 斥其所据/ 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改官。在之前后加字以区别,如“转迁”指调职;“左迁”指降职。本文中指贬职。
B.幅巾,本指条形帛巾,这里戴着帛巾。古代男子以帛巾裹头束发,以示儒雅风流,超凡脱俗。
C.陵阜,文中指冈陵土丘。陵,大土山;后引申为“坟墓”。秦以后专称帝王的坟墓。阜,指凸起的土山。
D.移日,日影移动,文中的意思是指时间过得很快,与“移时”“移晷”的意思基本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精妙。文章既描写苏轼游山建亭的行动,又极力赞美苏轼适意为悦的情怀,二者相辅相承。
B.文章内容有“三乐”。一是游山玩水,建亭赏景,赏心悦目之乐;二是寄情山水,怡然自适之乐;三是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超然洒脱之乐。
C.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技巧,熔比喻、排比、反问于一炉;句式整散结合,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
D.本文情感深沉而丰富。与《前赤壁赋》一样,两篇文章都在伤时忧国的同时,在景物的描写中表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情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2018-07-08更新 | 7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赠唐仲言序

[明]钟惺

吾乡杨修龄侍御尝告我曰:“华亭有唐汝询字仲言者,五岁而瞽,今五十余矣。自五岁后至今,闻人诵辄记,记又能解。又能其所记且解者,自出而为诗文。又注古之为诗文者,各不下数十万言。计五岁以后所记且解者,皆人之口所授于其耳,其耳所授于其心者之积也;五岁以后所出为诗文及注古之为诗文者,皆其心所授于其口,其口所授于人之耳与手者之积也。其类既多,其体既备,其立意又皆以该且核为主。既已剖析疑义,欣货奇文,至字之音如东冬、清青之属,问其形,不识如故。”予闻而异之。

居二年,予过白门,适晤其人。之修龄先生所言,皆是。后仲言归华亭教月,复晤子,诵予《集俞园》诗“霜后关蓉犹有露,冬前杨柳暂为烟”之句,予凄然为通其全什,察其审听哀回之状,为悯默心酸久之。何者?凡仲言所为,终其身寄所不可必者也。数十年中,以其心听命于其耳,以其耳听命于人口。人之口一不至于其耳,则耳无聪,因而其耳不至于其心,则其心不灵。人之喜人诗文而自为诵者,为己也;转以诵于人者,为人也。人之为己而自为诵者难矣,为人诵乎?故曰:伸言终其身寄于所不可必者也。寄于所不可必,其势宜不能多且久。然能使人之为仲言诵多且久于其自为诵,数十年中如一日、如一人者,仲言之诚所为也。夫其审听而哀问者,诚也。

呼!为仲言者,亦极难矣!凡得之难,守之坚。得之难,守之坚,则其口、耳出入之际,虽欲加择焉,而非惟不暇,且不敢。欲加择焉而有所不暇且不敢,故能积。是仲言所以该且核之故也。


【注】①该且核:广博又翔实。②什:篇。③寄于所不可必者:寄托在不是一定能办到的事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出而为诗文                                           自出:自己创作。
B.之修龄先生所言                                     质:质问。
C.人之为己而自为诵者难矣,为人诵乎       :况且,何况。
D.而非惟不暇                                               不暇:来不及,没时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又能其所记且解者                    攻取之外
B.终其身寄所不可必者也             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
C.以其耳听命于人                    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也
D.凡得之难,守之坚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个人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唐仲言虽能写作各种类别、文体的文章,但碰到读音相同的字,他并不能作出区分。
B.唐伸言从小双目失明,但他不仅能诵记、写作,还笺注了大量诗文,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对他在文学上的天赋,作者既赞叹又羡慕。
C.这篇赠序叙议结合,叙述简练、议论精彩,特别是对仲言文章“该且核”的原因的分析,既合理,又饱含深深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D.唐仲言的事迹,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为学者都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在作者眼中,“诚”是使他获得他人帮助的关键原因。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凄然为诵其全什,察其审听哀问之状,为悯默心酸久之。
(2)是仲言所以该且核之故也。
5.用“/”给文章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自明之亡,行且期矣。念之怛然痛恨如新不知向来所喻编次文字今已就渠所立自足以不朽然其议论曲折亦不可不使后人闻之也其家事复如何朋友传说,令女弟甚贤,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

2019-07-03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