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1868508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王与楚大战彭城,不利,出梁地,至虞。汉王曰:“孰能为我使淮南,使之发兵背楚,留项王于齐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谒者随何曰:“臣请使之。”乃与二十人俱使淮南。至,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因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以汉为弱此臣之所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邪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淮南市以明背汉而与楚也。”

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淮南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曰:“北乡而臣事之,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大王宜悉淮南之众,身自将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故曰楚兵不足恃也。夫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淮南,淮南必大王有也。”淮南王曰:“请奉命。”楚使者在,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独可遂杀楚使,毋使归,而疾走汉并力。”于是杀使者,因起兵而攻楚。

四年秋七月,立布为淮南王,与击项籍。项籍死,上置酒,对众折随何曰:“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哉!”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曰:“不能。”随何曰:“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淮南,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数万、骑五千也。然陛下谓何‘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 何也?”上曰:“吾方子之功。”乃以随何为护军中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以汉为弱/此臣之所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邪/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淮南市
B.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以汉为弱/此臣之所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邪/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淮南市
C.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以汉为弱/此臣之所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邪/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淮南市
D.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以汉为弱/此臣之所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邪/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淮南市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乡”,也作“北向”,即坐南朝北,与《鸿门宴》中刘邦北向坐的位置都有地位低人一等的意思。
B.“项籍”是姓名,冠礼之后平辈不可称名,须称其字“羽”以示尊重,而“项王”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C.“陛下”,这词本义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后来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最后成为臣子对帝王的敬称。
D.“吾方图子之功”与“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图”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何是汉王军中主管传达禀报的人,在汉军和楚军交战失利时,他主动请缨,前往淮南,去说服九江王英布降汉。
B.随何为英布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当着楚国使者的面直说英布已降汉,迫使英布不得不杀掉使者,并起兵攻打楚国。
C.随何以利诱人,认为只要英布弃楚从汉,汉王刘邦一定会分割土地封赐给他;英布归顺后,果真被封为淮南王。
D.淮南王英布挂着归向楚国的空名,实则重视依靠自己的力量,是因为楚国做出了背弃盟约、杀死义帝等不义之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已构,独可遂杀楚使,毋使归,而疾走汉并力。
(2)对众折随何曰:“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哉!”
5.曹植评价刘邦“彼能任其才而用之,听其言而察之”,同时也指出刘邦“然而名不继德,行不纯道”,请结合随何的遭遇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雍丘令令狐潮以县降贼,贼以为将,使东击淮阳救兵于襄邑,破之,俘百余人,拘于雍丘,将杀之,往见李庭望。淮阳兵遂杀守者,潮弃妻子走,故贾得以其间入雍丘。庚子,潮引贼精兵攻雍丘,出战,败死。张巡力战却贼,因兼领众。

三月,乙卯,潮复与贼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四万余众奄至城下,众惧,莫有固志。巡曰:贼兵精锐,有轻我心。今出其不意击之,彼必惊溃。贼势小折,然后城可守也。乃使千人乘城,自帅千人,分数队,开门突出。巡身先士卒,直冲贼陈,人马辟易,贼遂退。明日,复进攻城设百炮环城,楼蝶皆尽。巡于城上立木栅以拒之。贼蚁附而登巡束蒿灌脂焚而投之贼不得上。时伺贼隙,出兵击之,或夜缒斫营,积六十余日,大小三百余战,带甲而食,裹疮复战,贼遂败走。巡乘胜追之,获胡兵二千人而还,军声大振。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①贼:指安禄山。②楼蝶:泛指城楼与城墙。③开府、特进:当时的官职名。④阳:通“佯”,假装。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贼蚁附A而登B巡束蒿C灌脂D焚E而投之F贼不得G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妻子,古今异义词,文中是指妻子、儿女,其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不同。
B.庚子,在文中表示纪年。我国古代常用天干、地支来纪时,且地支在前,天干在后。
C.幸,我国古代皇帝到某处称为幸某处,文中幸蜀指唐玄宗在战乱中仓皇逃往四川。
D.夜,名词用作状语,与《过秦论》中“天下云集响应”的“云”字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争爆发时,雍丘县令令狐潮不但没有积极抗敌,反而率城投靠叛军安禄山。
B.当令狐潮与同党率领四万多名士兵突然到了雍丘城下时,城内军民都众志成城。
C.为了抗击叛军,张巡和士兵穿着盔甲吃饭,带着伤痛作战,最终击退叛军。
D.部将雷万春脸部被叛军射中六箭却立于城墙纹丝不动,以至于叛军以为那是木头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使千人乘城,自帅千人,分数队,开门突出。
(2)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
5.面对悬殊的敌我军事实力,张巡是如何做到克敌制胜的?请简要说明。
2024-02-02更新 | 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自出玄武门,与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径诣渭水上,与颉利隔水而语,责以负约。突厥大惊,皆下马罗拜。俄而诸军继至,旌甲蔽野,颉利见执失思力不返,而上挺身轻出,军容甚盛,有惧色。上麾诸军使却而布陈,独留与颉利语。萧瑀以上轻敌,叩马固谏,上曰:吾筹之已熟非卿所知突厥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郊甸者以我国内有难朕新即位谓我不能抗御故也我若示之以弱,闭门拒守,虏必放兵大掠,不可复制。故朕轻骑独出,示若轻之;又震曜军容,使知必战;出虏不意,使之失图。虏入我地既深,必有惧心,故与战则克,与和则固矣。制服突厥,在此一举,卿第观之!是日,颉利来请和,许之。上即日还宫。乙酉,又幸城西,与颉利盟于便桥之上,突厥引兵退。萧瑀请于上曰:突厥未和之时,诸将争战,陛下不许,臣等亦以为疑,既而虏自退,其策安在?上曰:吾观突厥之众虽多而不整,君臣之志惟贿是求,当其请和之时,可汗独在水西,达官皆来谒我,我若醉而缚之,因袭击其众,势如拉朽。又命长孙无忌、李靖伏兵于幽州以待之,虏若奔归,伏兵邀其前,大军蹑其后,覆之如反掌耳。所以不战者,吾即位日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且当静以抚之。一与虏战,所损甚多;虏结怨既深,惧而修备,则吾未可以得志矣。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志意骄惰,不复设备,然后养威伺衅,一举可灭也。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此之谓矣。卿知之乎?瑀再拜曰:非所及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筹之已熟/非卿所知突厥/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郊甸者/以我国/内有难/朕新即位/谓我不能抗御故也/
B.吾筹之己熟/非卿所知/突厥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郊甸者/以我国/内有难/朕新即位/谓我不能抗御/故也/
C.吾筹之已熟/非卿所知/突厥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郊甸者/以我国内有难/朕新即位/谓我不能抗御故也/
D.吾筹之已熟/非卿所知突厥/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郊甸者/以我国内有难/朕新即位/谓我不能抗御/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方位在北。
B.突厥,是历史上活跃在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的一个重要游牧民族。
C.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如“封禅诏”。
D.可汗,中国古代鲜卑、蒙古、匈奴等少数民族对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责备突厥背弃盟约,突厥人都大为惊讶,颉利可汗看到太宗挺身而出,唐军阵容盛大,脸上不禁浮现出恐惧的神色。
B.太宗指挥各军退出一些地方来结成阵列,自己仍独自留下与颉利可汗交谈,萧瑀认为太宗轻敌,便阻止了他这种冒险行为。
C.太宗认为,突厥深入大唐腹地,肯定怀有戒惧之心,如果开战,大唐一定会取胜;如果与他们通好言和,则可以相安无事。
D.萧瑀对太宗不许诸将出战而结果突厥自行退兵表示不解,太宗称自己对策实质为“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萧瑀深表叹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虏若奔归,伏兵邀其前,大军蹑其后,覆之如反掌耳。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5.太宗为什么要对突厥采取“静以抚之”的政策?
2023-10-13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或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全而性得矣。它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之。旦暮吏来,聚民而令之,促其耕获,督其蚕织,吾小人辍饔飧以劳吏之不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凡病且怠,职此故也。’”此其文之有理者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五》)


【注】①寻引:长尺。②伊、傅、周、召:指古时的宰相伊尹、傅说、周公、召公。③听听:争辩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B.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C.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D.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名,是一郡或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或者市长。
B.梓人,泛指木工、建筑工匠、刻版工人等,而文中的“梓人”具有统筹调度的能力。
C.受禄,文中是“接受酬金、接受俸禄”之意,“无功不受禄”中的“受禄”也指此意。
D.饔飧,常有“做饭、熟食、馈食及宴饮之礼"的意思,其中,饔指晚餐,飧指早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很能为他人着想。刘禹锡被任命播州刺史,播州地理位置偏僻且刘母年迈,柳宗元主动提出让自己去播州,最终成功说服皇上。
B.柳宗元行文能针砭时弊。他创作的《黔之驴》《捕蛇者说》等文章对当时的一些权贵的丑态及社会弊政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揭露与批判。
C.柳宗元对治术颇有见地。柳宗元认为宰相应识大体顾大局,没有必要亲身去做细微的劳务,承担百官责任,而应擅长谋划、知人善用。
D.柳宗元认为繁政扰民。他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揭露了苛政繁令对百姓的侵害,提出为政要务本、清静,不要政令频出、扰民妨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
(2)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
5.清张伯行云:“子厚之体物精矣,取喻当矣。”请结合柳宗元的《梓人传》,谈谈你对“取喻当矣”的理解。
2022-07-06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