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 《资治通鉴》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8 题号:1872474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月,王莽乃遣司空王邑与司徒王寻发兵平定山东。邑至洛阳,州郡各选精兵,号百万;余在道者,旌旗、辎重,千里不绝。诸将见寻、邑兵盛,皆反走,入昆阳,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刘秀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拔,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秀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 秀复为图画成败。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凤等守昆阳,夜与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寻、邑纵兵围昆阳,严尤说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邑曰:“吾昔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非所以示威也。”遂围之数十重。

岑彭等守宛城,汉兵攻之数月,乃举城降。更始入都之。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莽兵大溃。诸将以刘縯兄弟威名益盛,阴劝更始除之。秀谓縯曰:“事欲不善。”縯笑曰:“常如是耳。”更始大会诸将,取縯宝剑视之。绣衣御史申徒建随献玉玦,更始不敢发。縯舅樊宏谓縯曰:“建得无有范增之意乎?”不应。縯部将刘稷,勇冠三军,闻更始立①,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更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縯固争。李轶、朱鲔劝更始并执縯,即日杀之。秀闻之,自父城驰诣宛。司徒官属迎吊秀,秀不与交私语,惟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縯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秀为破虏大将军。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

【注】①三月,更始帝更始元年(23年)三月。更始帝刘玄,汉光武帝刘秀族兄。而刘縯(字伯升)则是刘秀同母兄,更始政权建立后,任大司徒。②假号者,指刘玄。③公元23年二月,绿林军领导者王匡、王凤等人拥立刘玄为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秀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
B.秀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
C.秀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
D.秀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秦汉通指崤山或华山以东,有时泛指战国时秦以外六国领土。
B.妻孥:妻子儿女的统称。“孥”的基本含义为子女,亦指妻子和儿女。
C.“因劝更始并执縯”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中“因”字含义不同。
D.“自父城驰诣宛谢”与“旦日不可不蚤来自谢项王”(《鸿门宴》)中“谢”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莽军势力庞大,汉将都往回跑到昆阳,想从这分散到其他城邑去,刘秀以团结则可胜为主要理由来劝阻。
B.面对严尤先破宛城汉军而昆阳自会投降的计策,王邑以先前围攻翟义因没有凭批准他而受责备等理由拒绝。
C.在被汉军围攻几个月之后,宛城投降,更始帝在此建都;刘秀则到了鄙、定陵等地,调发各营的全部军队。
D.昆阳之战后,刘縯兄弟威名日盛,众将领暗中建议更始帝除掉后患,面对这种危局,两兄弟均无防范之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非所以示威也。
(2)秀不与交私语,惟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
5.文末讲述的是东汉刘縯经历的“鸿门宴”。樊宏认为申徒建的意图和范增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二人意图的相似之处并指出更始与项羽对此不同的反应。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坚自将讨张平以邓羌为前锋督护帅骑五千军于汾上;平使养子蚝御之。蚝多力捷,能曳牛却走,城无高下,皆可超越。与羌相持旬余,莫能相胜。三月,坚至铜壁,平尽众出战,蚝单马大呼,出入秦者四五。坚募人生致之,鹰扬将军吕光刺蚝,中之,邓羌擒蚝以献,平众大溃。平惧,请降。坚拜平右将军,以蚝为虎贲中郎将。蚝,本姓弓,上党人也;坚宠待甚厚,常置左右。秦人称邓羌、张蚝皆万人敌。坚张平部民三千余户于长安。甲戌,燕主俊遣领军将军慕舆根将兵助司徒评攻冯鸯。根欲急攻之,评曰:“鸯壁坚,不如缓之。”根曰:“不然。公至城下经月,未尝交锋。贼谓国家力止于此,遂相固结,冀幸万一。今根兵初至,形势方振,贼众恐惧,皆有离心,计虑未定,从而攻之,无不克者。”遂急攻之。鸯与其党果相猜忌,鸯奔野王依吕护,其众尽降。秋,八月,豫州刺史谢奕卒。奕,安之兄也。司徒昱以建武将军桓云代之。云,温之弟也。访于仆射王彪之,彪之曰:“云非不才,然温居上流,已割天下之半,其弟复处西藩;兵权萃于一门,非深根固蒂之宜。人才非可豫量,但当令不与殿下作异者耳。”昱颔之曰:“君言也。”壬申,以吴兴太守谢万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州刺史。王羲之与桓温笺曰:“谢万才流经通,使之处廊庙,固是后来之秀;今以之俯顺荒余,近是违才易务矣。”又遗万书曰:“以君迈往不屑之韵,而俯同群碎,诚难为意也。然所谓通识,正当随事行藏耳。愿君每与士卒之下者同甘苦,则尽善矣。”万不能用。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秦王坚A自将B讨张平C以邓羌D为前锋E督护F帅骑G五千H军于汾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入秦陈者四五”的“陈”,与《兰亭集序》中“已为陈迹”中的“陈”意思不同。
B.“坚徙张平部民”中的“徙”与《张衡传》中“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的“徙”意思不同。
C.“从而攻之”中的“从而”与《师说》中“吾从而师之”中的“从而”意思相同。
D.“君言是也”的“是”与《木兰辞》中“不知木兰是女郎”的“是”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蚝身强力壮身手矫捷,前秦王苻坚招募能活捉张蚝的人,等张平投降后,苻坚厚待张蚝,并经常让他伴随左右。
B.慕舆根协助司徒慕容攻打冯鸯,想展开急攻,因为他认为现在形势有利,如果趁势攻击一定会成功。
C.谢奕去世后,桓云将替代他的职位,王彪之认为将兵权集中在一家之手不利于国家稳定,司马昱也表示认同。
D.王羲之高度赞赏谢万的才能,认为他能称心如意地处理杂务;写信鼓励他,希望他能顺势而为,与将士同甘共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谓国家力止于此,遂相固结,冀幸万一。
(2)谢万才流经通,使之处廊庙,固是后来之秀。
2024-01-25更新 | 9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呜呼!幽、厉失德,下陵上替,诸侯专征,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敢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
B.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
C.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
D.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绵绵相属”的“属”,与《三峡》中的“属引凄异”的“属”意思不同。
B.“王章也”的“章”,与《捕蛇者说》中的“黑质而白章”的“章”意思不同。
C.大夫,是古代职官的级名,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士、大夫三级。
D.三晋,指韩、赵、燕三国,是春秋末期晋国分裂而成的三个诸侯国,世称“三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认为天子最重要的职责是维护礼法制度,只有上下级互相保护才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B.司马光举晋文公对王室有功却不能获得特权的例子,说明周王朝得以延续是因为其子孙能守定名位。
C.司马光认为,由于周王朝已经趋向衰微,而晋国三家力量十分强大,天子不得不准许他们位列诸侯。
D.司马光十分推崇齐桓公、晋文公,认为天下如果有像他们一样的诸侯,一定会征讨破坏礼义的逆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幽、厉失德,下陵上替,诸侯专征,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
(2)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
5.司马光对于“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一事有怎样的看法?请写出司马光的核心观点,并举出《阿房宫赋》中与此观点类似的句子。
2023-01-24更新 | 7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在许,谋迎天子。众以为:“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父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找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又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战!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操乃遣杨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

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操书与奉曰:“吾与持军闻名慕义,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战!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资,以清王轨,读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共表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候。

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霸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章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翼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操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少党援,心相凭结,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秀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操曰:“善!”即遣使诣奉,庚申,车驾出辕而东,遂迂都许。已巳,幸曹操营,以操为大将军,封武平候。

(选自《资治通鉴·基六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B.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C.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徒驾/不厌众心
D.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
B.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缟素”指白色的丧服,也比喻质朴。在本文中是“质朴”的意思。
C.万乘:万辆兵车: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辆,因以“万乘”称天子或大国。
D.庚申:属于干支纪年,“干支”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如“六合正相应”中“六合”指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都相适合。
3.不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将返回旧京,曹操认为,借此时机率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非常合乎时势的事,秉承极为公正的态度使天下人顺从是非常正确的谋略。
B.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同党助己的人,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杨奉到信后极为高兴,与诸将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
C.曹操邀请董昭与自己坐在一起,向他问计,董昭提出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曹操作出利多弊少的选择。
D.曹操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派使者拜见杨奉,天子迁都许县,天子抵达曹操军营后,任命曹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
(2)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
2022-05-13更新 | 2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