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3 题号:1880244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项王许诺。

……

樊哙曰: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

(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安与项伯有                                           故:交情
B.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                 当:对等,比得上
C.且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道歉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                 细:奸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今其智反不能及
B.良曰:“长臣。”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C.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壮也,犹不如人
D.不如善遇之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下面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尹:官名,多以亲贵任之,掌管军事。
B.山东:地名,今山东省,古泛指六国之地。
C.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
D.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4.以下各组句之中,全都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组是(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⑤⑥
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B.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他与刘邦相见一事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选文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6.下面语段中划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项王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A.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B.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C.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D.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7.翻译下列句子。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夫晋,何厌之有?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茶举以为都尉。臧茶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茶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亨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亨。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臧茶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B.及臧茶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C.及臧茶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D.及臧茶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人,此处指平民,是没有官爵的百姓。表示平民的词语还有“白丁”“布衣”“匹夫”“黎民”等。
B.三族,通常指父族、母族和妻族。灭三族是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三族的人都被杀死。
C.剖符,古代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证。
D.薨,古代称诸侯或官员之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以及被封为王的贵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栾布出身低微,处境艰难。曾经出卖劳力,做佣工、奴仆,后来得到燕将臧茶的推荐而为官。
B.栾布不顾危险,重情重义。栾布很早就与彭越交好,当彭越被杀后,栾布不顾忌诏令祭祀他。
C.栾布恩怨分明,睚眦必报。对有恩的人,优厚报答;对有仇的人,定将绳之以法,气量较小。
D.栾布深得民心,受人称赞。燕齐之地的人都为他建祠造庙,司马迁认为古代的烈士比不上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
(2)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亨之。
5.汉王为什么赦免栾布?请简要说明。
2021-02-01更新 | 10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费财。

《史记》一二〇卷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②算:竹器;③推毂:推荐: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⑤逋负:拖欠款项
1.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B.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C.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D.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2.下列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老之言指“黄老思想”。“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晋,加,超迁,拔,擢,左迁和拜。
C.战国时期,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指崤山以东。后秦人也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在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以东,故有“山东六国”之称。
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曾记载“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是指夏,商,周三代帝王的后代,到如今成了平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D.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2021-03-24更新 | 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注],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意为: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徘徊在旷野上。孔子用以形容他与弟子被围于野的困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尼丘”为山名,“仲”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C.《诗》即《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又称“诗三百”。
D.宰,原指贵族的管家,后也作县令别名,如“家君作宰”,本文为第一种含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为人正直,不畏危难。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的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断绝粮食,但依然坚持教学。
B.子路面对困境,主张反省。他认为孔子的学说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有可能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德行不够,应该加以改进。
C.子贡面对困境,主张妥协。他认为孔子的学说虽然非常伟大,但为了便于让天下人接受,应该适当降低一下要求。
D.颜回面对困境,信念坚定。他认为即使不被接受,孔子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正道,更能显出君子的品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5.子贡给孔子提出了怎样的建议?孔子为什么不赞成子贡?
2023-09-20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