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牧(803-853)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2 题号:18826186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江楼晚望

杜牧

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初语燕雏知社日,习飞鹰隼识秋风。

波摇珠树千寻拔,山凿金陵万仞空。

不欲登楼更怀古,斜阳江上正飞鸿。

【注】①蒙笼:草木茂盛。②汗漫:广远无涯。③珠树: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湖光山色,青翠欲滴,山上葱茏,草木与水中倒影成一个整体。
B.颔联写燕知社日、鹰识秋风,意在表明人生在世,应知出仕和隐退之道。
C.第五句写江水的波涛拍打着金陵古城墙,金陵城上的古树已有千寻之高。
D.第六句化用秦始皇凿山断金陵王气的典故,意在表明金陵险要不复存在。
2.诗的标题是“江楼晚望”,尾联又说“不欲登楼”,二者之间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杜牧(803-853) 咏史怀古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①公元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旧历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唐朝边界,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刺史,闻此而忧之,遂提笔为此诗。②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③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④长门:汉代宫殿名。
1.从本诗可见,律诗的颔联和________两联须为对仗句。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时间地点,概写敌虏南侵、雁群惊散的凄惨场景。
B.“孤影”、“数声”与“四散”呼应,烘托孤独清寂的气氛。
C.“春风一一回”暗示胡骑终将会遐去,春暖花开指日可待。
D.全诗语言形神兼备,于细致描摹中表达对孤鸿的抚慰关切。
3.本诗托物言志,试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2020-08-18更新 | 4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北齐【注】二首(其二)

李商隐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注】北齐:550年~577年,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导致亡国。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首句描述了华清宫所在地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的秀美景色。
B.李诗首句“巧笑”一词刻画了冯淑妃的妩媚形态,“敌万机”讽刺了北齐后主的昏庸。
C.“倾城最在著戎衣”一句表面上赞美穿着出猎武装的冯淑妃风姿,实为反语。
D.同为咏史诗,杜诗重在议论,李诗重在叙事,但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2.两首诗都运用了鲜明的对比,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12-31更新 | 16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题商山四皓庙

杜牧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

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注】①四皓:秦末隐居于商山的四位老者,即东园公,甪(lù)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世称“商山四皓”曾帮助太子刘盈继承君位。②强梁:凶暴,强横,有力量。③南军:汉代守卫未央宫的屯卫兵。吕后死后,诸吕阴谋作乱,周勃以太尉的身份进入南军,并传令军中,要求拥护吕氏的把右臂露出来,拥护刘氏的把左臂露出来,结果南军将士全部“左袒”。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咏史诗,但其目的不在于怀古,而在于通过商山四皓辅佐刘盈的历史表达自己的历史观。
B.诗中的“我”即杜牧本人,本句旨在表达自己就事论史,而非感情用事,和“吕氏强梁嗣子柔”一道为下文提出独特的论点埋下了伏笔。
C.杜牧没有考证清楚真实的历史,认为南军袒露了右边臂膀,以至于刘氏天下差点易主。
D.此诗风格别致,内容请新,用典精当自如,评说论据得力。体现了“牧之处唐人中,本是好为论议”的一贯本色。
2.根据诗歌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对吕后、刘盈和四皓情感态度。
2023-06-10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