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3 题号:1888122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凡事有违经而合道者,亦有反道而适权者。今山东蝗虫所在流满,仍极繁息,实所稀闻。河北、河南,无多贮积,傥不收获,岂免流离?事系安危,不可胶柱,纵使除之不尽,犹胜养以成灾。陛下好生恶杀,此事请不烦出容臣出牒处分。若除不得, 臣在身官爵,并请削除。

(节选自姚崇《答捕蝗奏》)

材料二:

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姚)崇奏:“《诗》云:‘秉彼蟊贼①,付畀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②,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劝。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③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之曰:“聪伪主,德不胜袄④,今袄不胜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对曰:“庸儒泥文不知变。事固有违经而合道,反道而适权者。昔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后秦有蝗,草木皆尽,牛马至相啖毛。今飞蝗所在充满,加复蕃息。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且讨蝗纵不能尽,不愈于养以遗患乎?”帝之。黄门监卢怀慎曰:“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愿公思之。”崇曰:“昔楚王吞蛭而厥疾瘳,叔敖断虵福乃降。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讫息。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

【注】①蟊贼:吃禾苗的害虫。②螟蜮:吃禾苗的害虫。③刘聪:十六国时期汉国国君,无道。④袄:同“妖”。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打“√”。

2.下列对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指“皇帝的命令”,《红楼梦》中“敕造宁国府”的“敕造”,意为奉皇命而建。
B.乞,文中义为“请求”,与《陈情表》中“愿乞终养”的“乞”意思相同。
C.胜,文中义为“尽”,与《春江花月夜》中“青枫浦上不胜愁”的“胜”意思相同。
D.然,文中义为“认为……正确”,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然”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认为,灭蝗之事关乎百姓生计和国家安危,不可拘泥于定法,要坚决除蝗, 即使不能把蝗虫消灭干净,也比留下它造成灾害强。
B.姚崇虽然知道灭蝗的意义重大,但对于能否成功地灭掉蝗虫并无十足把握,因此做好了准备,如果失败,则自请免除所任一切职务。
C.汴州刺史以刘聪除蝗失败为例证,认为“除天灾者当以德”,拒绝服从除蝗的命令,姚崇借修德反唇相讥,令其心生畏惧,转而捕蝗。
D.面对灭蝗将损伤天地万物“和气”的批评,姚崇以楚王和孙叔敖之事来证明蝗虫可灭,并明确地表示,如由此致祸,绝不推诿给他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事有违经而合道者,亦有反道而适权者。
(2)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
5.姚崇为什么要坚持除蝗?请简要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六一居士初滁山,自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B.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C.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D.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古代官吏因罪而被降职或流放。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号,是指人在名、字之外的称谓,多为自己所起,且与名、字相关。
C.退休,文中的意思是辞官归田,把官职交还给皇帝,此意与“致仕”相同。
D.庄生,即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号醉翁。他在自己年老、体弱多病、将要辞官闲居时给自己又改号为“六一居士”
B.欧阳修改号为“六一居士”的原因,既是为了逃避名声,也是为了记录自己生活的乐趣。
C.欧阳修为诸多世事所累,身体上的劳累和内心的疲惫使得他面容憔悴、精神衰竭。
D.即使没有可以给欧阳修带来乐趣的五种物品,综合各种原因,他也认为自己应该离职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2)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
5.阅读上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第二自然段,客用“畏影而走乎日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用文中词句作答)
(2)“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中,“彼者”具体指,“此者”具体指 ③     
2022-03-11更新 | 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岂非人事
D.及凯旋而纳之
2.与“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其”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方系燕父子以组
B.尔无忘乃父之志
C.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请矢,盛以锦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022-04-05更新 | 1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房玄龄,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隐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

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玄龄数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惙,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节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B.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C.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D.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B.幕府,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地,用帐幕搭建,故称之,也泛指衙署。
C.刀笔吏,指文职官员或掌管文案的官吏,因为古代读书人常用刀和笔修改文字。
D.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各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深得太宗信任。太宗巡行渭北时房玄龄与太宗就一见如故;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
B.房玄龄为国尽心竭力。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书进言。
C.房玄龄才能卓尔不群。年轻时就被高孝基誉为国家栋梁,在秦王府任职达十年之久展现了他的才华。
D.房玄龄注重家风建设。房玄龄注重自身修养,见贤思齐宽以待人收集古今家训,警示诸子遵守法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
5.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
2023-12-21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