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仿写句子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0 题号:1888669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阳刚与阴柔是古典美的两种形态。阳刚之美所涵纳的是对立、严肃、雄健、气势等美学特征,呈现出一种放浪恣纵、倔傲不羁、飘逸旷达的风貌,令人产生奋发、昂扬、激越的美感情绪。曹操与王熙凤之奸雄而可爱,就具有这种气势和风貌。曹操刺董卓是______果敢与英豪!给人以昂扬激越的美感。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真有“君朝万众”之气势。当然,曹操与王熙凤都不是单纯的阳刚美,更多情况下是刚柔相济,寓刚于柔,寓壮于谐。曹操的审美品格是多维的也是统一的,即“单一的杂多”(歌德)。他有时飞扬跋扈,____,如雷霆、如电击、如崩崖裂石之严与厉;而有时又十分宽宏大度、从谏如流,如清泉、如和风、如拂柳散花之平易而近情理。凤姐也是如此,谐与诈相揉,情与理相兼,经常______。她之“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其形态和表情,正是一种于柔媚中蕴含______之气的阳刚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多么     独断专行     妙趣横生     杀戮
B.何等     独断专行     风趣横生     杀伐
C.何等     刚愎自用     风趣横生     杀戮
D.多么     刚愎自用     妙趣横生     杀伐
2.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另选《三国演义》或《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写一句人物评语。要求句式结构一致、修辞手法一致,不要求字数一致。
3.请简要分析画横线短语“单一的杂多”的构成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对“风”的解释。请选择⑤和⑩的含义各写一段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每段不超过45个字。(不要求与例句句式完全相同)

()fēnɡ ①跟地面大致平行的空气流动,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②借风力吹(使东西干燥或纯净):~干|晒干~净。③借风力吹干的:~鸡|~肉。④像风那样快:~发|~行。⑤风气;风俗:蔚然成~|移~易俗|不正之~。⑥景象:~景|~光。⑦态度:作~|~度。⑧(~儿)风声;消息:闻~而动|刚听见一点~儿就来打听。⑨传说的;没有确定根据的:~闻|~言~语。⑩指民歌(《诗经》里的《国风》,是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⑪中医指某些疾病:羊痫~|鹅掌~。⑫(Fēnɡ)姓。()又同’fěnɡ


例句:①风,像一只吹响新时代农村改革的号角,没日没夜地吹,吹熟了庄稼,吹暖了乡下人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1-25更新 | 4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强国复兴有我,青春照彻中国。无数青春的身影,推动着历史的进程;__________________。2023年《开学第一课》从文化传承工程、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新发现等角度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呈现中华文明的盛景。《儒藏》工程专家王博教授是业内的专家,为同学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副主编金晓明带领同学们画中游,感受中华文化的;考古学家高星通过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追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引导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这堂全国中小学生的年度公开课采用全新模式,带领学生走入田间地头、国家公园、文化地标,纵览祖国大好河山、深切感知中华文明,我们播下的是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将梦想之根扎进泥土,以昂扬之姿长成栋梁。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___________处另写两句话,使其和上下文衔接连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3-11-12更新 | 10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仿照例句,以“冬天”为描写对象,写段话。
例句:有人感叹秋天,因为她的萧索,仿佛伤感和落寞的人生;有人赞美秋天,因为她的高阔,犹如沉稳而博大的胸怀。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3-06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