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9 题号:1890666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邮、兴化、宝应,三县交界处是里下河最核心的地区,在那里,荷塘随处可见,盛夏时节,空气里弥漫的都是荷叶的清香。三县物产近似,但各有特色。兴化的芋头粉而黏,高邮的茨孤苦中带甜。宝应的荷藕在明代就作为贡品,闻名遐迩。“荷花大曲”是宝应的名酒,以荷花来命酒名,可见宝应称为荷花城。宝应的藕有好几道名菜,藕夹子、蜜饯捶藕和藕粉圆子在淮扬菜里。不会做这三道菜的厨师是找不到饭碗的。

夏天荷花开了,很快就可以吃到藕芽了,藕芽有点像芦芽,炒着吃很脆。采藕最佳时节是秋季,这时候藕肥硕,采不完,就让藕沉在塘底。秋深了,荷叶凋零成水墨一样的枯枝残叶,冬天就到了。(1)这时候的藕,变成藕了。荷塘的水渐渐干枯了,(2)采藕人就用脚慢慢地在淤泥中“”着,一寸一寸地用脚尖在淤泥中摸索藕的行踪,因为藕的形状不规范,枝枝节节,动作过大就会弄断了,所以必须“寸”着。这本是件很累的活,踩藕人却 ,像玩扫雷游戏一样在藕塘里成排的移动。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揣摩文中画线句加点词的妙用。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了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儒家以人文主义价值为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断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观点。如此,儒道两种相反的价值取向,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的运行效法自身。它揭示了人应该效法的原因,即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了宇宙秩序的和谐。在此处为本源、道理、法则等诸义。则可以理解为效法、遵循。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法自然触发的这一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的理性态度,意味着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使人道合于天道。

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便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实际应用。但从本质上说,道法自然法自然之道,亦即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如能把握规律,顺势而为,,自会,事半功倍,走上科学发展的大道。

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道’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我们应当顺应‘道’。”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3-03-19更新 | 13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共同富裕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有些人对共同富裕的认识模糊甚至错误,很有必要加以澄清。

对于共同富裕,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看作是拿把尺子一量,齐刷刷分毫不差地平均财富。即使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那一天,人与人之间、户与户之间、领域或地域之间等,仍然会有一定的差别。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水平、职业岗位不一样,所以不能指望在某个时间点上大家___①___地一同迈进富裕的大门。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式的财富分配。我们知道,财富肯定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分出来的。那种希望从富人的蛋糕上切一块让自己富起来的想法,就像把高个子的腿截下来一段接到矮个子的腿上一样,这肯定是不行的。共同富裕不是不想奋斗的搭车富裕。我们很有必要提醒那些幻想裹到浩浩荡荡向共同富裕进军的队伍里然后轻轻松松地实现富裕的人不愿奋斗只想享受是行不通的!

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此我们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___②___,不能超越条件和阶段,也不能吊高胃口,要立足现实基础和现有条件,既___③___,又尽力而为,使人们在持续的奋斗过程中,不断体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满足,把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的过程,作为一次幸福的长征。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2-12-16更新 | 22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里堡是都市里的乡村。

黄昏降临时,印染厂门前那条本不清澈的河流便被夕阳的余晖给涂抹得一片灿然。这时,简朴陈旧的桥两侧就已经被郊区的菜农给占据了。这些菜农面若枣色,穿布衣,有的妇女在冬季时还包着土里土气的头巾,他们的吆喝声和他们提秤的手一样粗糙。有时他们还赶着马车或驴车来,车上载着水灵灵的蔬菜。他们有板有眼地走在黄昏里,没有比这种情景更感人的了。

听完了这种来自乡间的声音,你沿着十里堡那条庸碌、闭塞的长街再走上一刻吧。卖白鲢鱼的人将期望的目光投在你身上,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胡同口的矮板凳上沐浴夕阳。如果你走路稍不留神,会被四处支起的小摊撞着。卖驴打滚的人戴着鲜亮的白帽子;卖煎饼果子的摊前总是那么热气腾腾;炸饼在油锅里发出知了一般的叫声;卖各种腌菜的老婆婆,将那一盆盆五颜六色的腌菜陈列在玻璃柜里,玻璃锃亮锃亮的,里面的每样腌菜都是老婆婆的一个通话。

走在这样的街上,你会感觉到生活的气息阵阵拂来,给人的精神以一种慰藉。

1.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文学作品的语言除了准确生动,更要新颖独创。在原文划横线的语句中找出一个你认为运用得最精妙的词语,并对其进行赏析。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总是热气腾腾的是卖煎饼的摊前”,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2024-03-15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