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孔子(前551-前47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4 题号:1893040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近于费,今不,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是,故远人不服,修文德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                                 过:责备、批评
B.今不,后世必为子孙忧                    取:攻取、夺取
C.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相:辅佐、扶助
D.动干戈于邦内                                 谋:谋略、计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伐                                 何辞
B.则将用彼相矣?                           取之?
C.今夫颛臾,固近于费                    夜缒
D.夫                                        其礼乐,以俟君子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句意: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句意:过去先王认为他是东蒙山的主人,况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把它当作臣子的。
C.既来之,则安之。
句意:已经使他们归附了,就让他们安定下来。
D.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句意:财物分配公平,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4.结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概括儒家的治国安邦之道。

【链接材料1】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节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链接材料2】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矣: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礼记·大学》)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孝经·谏诤章》)
1.从上述材料来看,儒家为什么要推崇孝道?
                                                                           
2.联系现实,结合材料,简述如何做到“为人也孝悌”。
                                                                           
2017-06-17更新 | 12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1.下列各项对【甲】文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颜渊和仲弓说仁,分别是从独处的角度和处世的角度来说的。
B.文中的“邦”,是指诸侯国;“家”,古代是指普通百姓的家。
C.子夏并没有直接回答樊迟的问题,而是大发了一番议论,委婉地启发樊迟。
D.文中的“汤”,是商朝的开国之君;伊尹,是商汤的大臣。
2.下列对【乙】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之者乎               (做,实践)
B.己所不欲,勿于人                         (施加)
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                      (帮助,接济)
D.士不可以不                                (弘扬)
3.下列各项对【乙】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告诉子贡,看到别人的错误应该终身“恕”,这里的“恕”是指宽恕。
B.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
C.曾子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但他又认为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道路却很遥远。
D.“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4.下列关于【丙】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建议梁惠王绝对不要考虑利,只要做到仁义就可以了。
B.孟子的关于“仁义”的观点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见解是一脉相承的。
C.孟子的“仁义”思想对于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D.这段文字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形象地说明用仁义治国安身有很大好处。
5.把【甲】和【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2020-11-29更新 | 1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B.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时期指大诸侯国。
B.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C.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D.冠者:成年人。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言志”为线索,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的人生志向。
B.子路轻率,冉有谦虚,公西华礼让,曾皙高雅,给人印象深刻。
C.文段运用典故,内涵丰富;语言富丽华美,耐人寻味。
D.文章通过简洁的对话、细腻的神情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5.结合原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分析孔子的形象。
2023-09-06更新 | 2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