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9 题号:1895465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薛公为魏谓魏冉曰:“文闻秦王欲以吕礼收齐,以济天下,君必轻矣。齐、秦相聚以临三晋,礼必并相之,是君收齐以重吕礼也。齐免于天下之兵,其仇君必深。君不如劝秦王令弊邑卒攻齐之事。齐破,文请以所得封君。齐破晋强,秦王畏晋之强也,必重君以取晋。齐予晋弊邑,而不能支秦,晋必重君以事秦。是君破齐以为功,操晋以为重也。破齐定封,而秦、晋皆重君;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矣。”

客卿造谓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藉君天下数年矣。攻齐之事成,陶为万乘长小国率以朝天子委下必听五伯之事也;攻齐不成,陶为邻恤,而莫之据也。故攻齐之于陶也,存亡之机也。君欲成之,何不使人谓燕相国曰: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舜虽贤,不遇尧也,不得为天子;汤、武虽贤,不当桀、纣不王。故以舜、汤、武之贤,不遭时不得帝王。今攻齐,此君之大时也已。因天下之力,伐仇国之齐,报惠王之耻,成昭王之功,除万世之害,此燕之长利,而君之大名也《书》云:‘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吴不亡越,越故亡吴;齐不亡燕,燕故亡齐。齐亡于燕,吴亡于越,此除疾不尽也。以非此时也,成君之功,除君之害,秦卒有他事而从齐,齐赵合,其仇君必深矣。挟君之仇以诛于燕,后虽悔之,不可得也已。君悉燕兵而疾僭之,天下之从君也,若报父子之仇。诚能亡齐,封君于河南,为万乘,达途于中国,南与陶为邻,世世无患。愿君之专志于攻齐,而无他虑也。”

谓魏冉曰:“(秦与赵)和不成,兵必出。白起者,且复将。战胜,必穷公;不胜,必事赵从公,公又轻。公不若毋多,则疾到。”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注】①薛公:即田文,号孟尝君,齐国人。②魏冉:秦国大臣,封于穰邑,称穰侯,后加封陶邑。③吕礼:秦国将领。因秦国相国魏冉曾想要杀死他,而逃奔齐国,后来又逃回秦国。④晋:特指魏国。⑤白起:秦国名将,善于用兵。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长A小B国C率D以E朝F天G子H天I下J必K听L五M伯N之O事P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弊邑,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文中指孟尝君的封地薛邑。
B.客卿,战国时秦国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以客礼待之,故称。
C.万乘,一万辆兵车。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文中指魏冉可以称王。
D.中国,古代泛指中原地区,“中国”以外称为“四夷”。与今天的“中国”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文劝说秦相魏冉,主要是请他劝说秦王让魏国出兵攻打齐国,如果魏国取胜,魏冉将名利双收。
B.田文认为,如果秦齐联合,就一定会重用吕礼,这不但威胁到其他诸侯国,还会给魏冉带来麻烦。
C.秦国客卿造劝说魏冉把握时机,联合燕国等诸侯国一起攻打齐国,这样才能永久保住魏冉的封地。
D.有人劝魏冉专心去促成秦与赵的和谈,不要等到赵国打败秦国之后再来和谈,那样就会被人轻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破齐定封,而秦、晋皆重君;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矣。
(2)秦卒有他事而从齐,齐、赵合,其仇君必深矣。
5.“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出自《尚书》,这种理念对我们今天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不无启示意义。请结合选文内容对这句话加以分析理解。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曰:“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一曰谲谏,二曰戆谏,三曰降谏,四曰直谏,五曰风谏。唯度主而行之,吾从其风谏乎。”

(节选自《孔子家语•辩政》)

材料二: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齐桓公谓鲍叔曰:“寡人欲铸大钟,昭寡人之名焉。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曰:“敢问君之行。”桓公曰:“昔者,吾围谭三年,得而不自与者,仁也;吾北伐孤竹,刬令支而反者,武也;吾为葵丘之会,以偃天下之兵者,文也;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寡人不受者,义也。然则文武仁义,寡人尽有之矣。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曰:“君直言,臣直对。昔者,公子纠在上位而不让,非仁也;背太公之言而侵鲁境,非义也;坛场之上,诎于一剑,非武也;姪娣不离怀衽,非文也。凡为不善遍于物不自知者无天祸必有人害天处甚高其听甚下。除君过言,天且闻之。”桓公曰:“寡人有过,子记之,是社稷之福也。子不幸教,几有大罪,以辱社稷。”

晋平公使叔向聘于吴,吴人拭舟以逆之。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叔向归以告平公,平公曰:“吴其亡乎?奚以敬舟?奚以敬民?”叔向对曰:“君为驰底之台,上可以发千兵,下可以陈钟鼓,诸侯闻君者,亦曰:‘奚以敬台?奚以敬民?’所敬各异也。”于是平公乃罢台。

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之。

(节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谲谏:婉曲,不明说。②戆谏:鲁莽刚直地规劝。③降谏:低声下气地规劝。④风谏:同讽谏。⑤刬:同“铲”,铲除,消灭。⑥诎:同“屈”。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为不善A遍于物B不自知者C无天祸D必有人害E天F处甚高G其听甚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所以”含义不同。
B.“子幸记之”与“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幸”含义相同。
C.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两者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立政之基,后用来指代国家。
D.“勿杀而谢之”与“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想铸造一口大钟来彰显名声和功德,为此他征询鲍叔的意见,鲍叔从仁、义、武、文四个方面直接指出其过错,使齐桓公认识到了问题。
B.齐桓公根据自己曾得到谭国却不夸耀,消灭令支成功凯旋,召集会盟平息战事,拒不接受他国美玉四个方面,认为自己已具备文武仁义。
C.晋平公派遣叔向出使吴国,吴国派出一艘装饰豪华的大船相迎,船中人的衣着十分奢靡,叔向汇报了这件事,晋平公由此认为吴国将灭。
D.在如何处理烛雏一事上,景公要杀他以泄心中怒火,晏子故意列出烛雏的三条罪状,使景公明白烛雏无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2)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
5.鲍叔、晏子两位大臣劝谏君主的方式不同,请结合材料比较并说明其中最符合孔子观点的是哪位?
2024-04-08更新 | 1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四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不能过,鼋鼍不敢居。有一丈夫,将涉之。孔子使人并崖而止之曰:“此悬水四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不敢过,鼋鼍不敢居,意者难可济也!”丈夫不以错意,遂渡而出。孔子问:“子巧乎?且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曰:“始吾入,先以忠、信;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吾所以能入而复也。”孔子谓弟子曰:“水而尚可以忠信而身亲之,况于人乎?”

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孔子曰:“由,记之:奋于言者,华也;奋于行者,伐也。君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言之要也;能之为能,不能为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行要则仁。既知且仁,夫有何加矣哉?”

子路问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无也。君子之修其行,未得,则乐其意;既已得,乐其知。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之得,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孔子见荣启期,衣鹿皮裘,鼓瑟而歌。孔子问曰:“先生乐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已得为人,是一乐也;人以男为贵,吾既已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不免襁褓,吾年已九十五,是三乐也。夫贫者,士之也,死者,民之终也。处常待终,当何忧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杂言》)

【注】①鼋(yuán)鼍(tuó):中国神话传说中是指巨鳖和扬子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
B.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
C.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
D.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将涉之”与“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过小孤山大孤山》)两句中的“方”字含义相同。
B.“言要则知”与“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祭十二郎文》)两句中的“知”字含义不同。
C.“先生何乐也”与“不可以长处乐”(《论语·里仁》)两句中的“乐”字含义相同。
D.“士之常也”与“自在外不常居”(《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常”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子能够深入危险的地方并轻松出来,是凭借忠诚和信任,孔子教育弟子与人交往也应如此。
B.孔子对子路穿着华丽的服饰表示了不满,他认为君子应该低调而谦逊,任何言行都要实事求是。
C.孔子认为君子在没有收获时,以所追求的心意为乐;有了收获以后,以拥有智慧为乐,所以君子没有忧愁。
D.荣启期认为自己快乐的原因是免于贫穷成为高贵的男子,弹奏着瑟唱着歌,然后在正常的情况下等待死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鱼鳖不敢过,鼋鼍不敢居,意者难可济也!
(2)由,记之:奋于言者,华也;奋于行者,伐也。
2023-08-03更新 | 2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野鄙,而为天子。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再拜而辞去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B.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C.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D.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千乘常代指诸侯,万乘常代指天子。
B.南面指称王或称帝,而北面指称臣。古时君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
C.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用牛、羊、猪是太牢,只用牛、羊是少牢。
D.再拜就是拜两次,与《鸿门宴》中“再拜献大将军足下”中“再拜”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斶认为,如果自己上前那是贪慕权势,而大王过来则是谦恭待士;与其让自己有趋炎附势的恶名,倒不如让大王得礼贤下士的美誉。
B.颜斶认为,士人尊贵,而王者并不尊贵;正是因为虞舜道德淳厚且得力于重用士人,虞舜这个出身于乡村鄙野的农夫,得以成为天子。
C.颜斶借用《易传》和《老子》上名言,以及举出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等事例,是为了阐明作为国君要重视自己名声的道理。
D.颜斶以深山美玉一经琢磨就会失去本真,类比生于乡野的士人被推选后接受俸禄就难以完全属于自己,以此表明自己辞官回乡的心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
(2)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
2023-02-16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