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4 题号:1896664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数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B.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C.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D.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其中“仁宗嘉祐”属于年号纪年,汉武帝始用。
B.判官,始于隋朝。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社稷”也常用来指代国家或朝廷。
D.“唯患其不就也”中的“就”与“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的“就”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文学才能突出,曾巩曾经把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
B.王安石勤政务实,任舒州通判时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
C.王安石政治上有远见,认为造成国家的祸患不是因为财富不足,而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
D.吕祖谦认为,王安石的见解在仁宗时没有被采纳,而到神宗时才被完全采纳。说明人世间的兴衰变迁沉浮的关键,大概还是存在的。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2)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5.请结合文本分析王安石认为宋朝当时社会存在哪些弊端?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加点字与“吾从而师之”的“师”字用法相同或相近的一项是(     
A.京益B.召见,嘉C.弃疾为文往D.旦且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B.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C.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D.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文中指黄河中下游被金兵占领的地区。与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中原”不同。
B.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出师表》千古流传。
C.长短句,一般用于词的别称。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其别称还有曲子词、诗余等。
D.谥,谥号,指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文中谥号“忠敏”是对辛弃疾的褒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京聚兵山东之时,辛弃疾担任掌书记。辛弃疾和义端有交往,并劝他归顺了耿京,后义端叛逃,辛弃疾杀了义端。
B.辛弃疾心系百姓,治理有方。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适逢滁州战乱,民生凋敝,他出台了减轻赋税、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和训练民兵等政策。
C.辛弃疾很有文才,他曾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棹歌》。他的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D.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曾经写文章祭祀辛弃疾:德祐初年,又向朝廷请示,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②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2022-12-03更新 | 10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少为军卒,事梁太祖。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②梁、晋争天下为劲敌,独彦章心常轻晋王。晋军攻破澶州,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人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③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彦章虽为招讨副使,而谋不见用。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顾事急,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引绳将自经。末帝使人止之,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问破敌之期,彦章对曰:三日。左右皆失笑。

④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以德胜。舟兵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盖三日矣。

⑤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东路。彦章至递坊,以兵少战败,退保中都;又败,与其牙兵百余骑死战。彦章伤重,马踣,被擒。庄宗见之,曰:今日服乎?彦章对曰:大事已去,非人力可为!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使人慰彦章,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节选自《新五代史》)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沿河以德胜(     )       (2)使人慰彦章(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跣足棘行百步(     )
A.穿鞋               B.踩踏             C.登上             D.实行
(2)赵岩、张汉杰等用事(     )
A.办事               B.掌管             C.篡位             D.专权
3.第⑤段中画曲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且 臣 受 梁 恩 非 死 不 能 报 岂 有 朝 事 梁 而 暮 事 晋 生 何 面 目 见 天 下 之 人 乎!
4.把第②段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晋军攻破澶州,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
5.《旧五代史》中未记载“敬翔引绳自经”与“彦章三日破敌”之事。结合本文第③段、第④段及《王彦章画像记》的相关文字,分析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详述两事的原因。
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即王彦章)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
2023-06-27更新 | 8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祥兴二年二月,厓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曰:“国亡不能救,敢逃其死而其心乎?”弘范义之。

十月,丞相孛罗召见于枢密院,天祥入长揖。欲使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 孛罗曰:“自古以来,有以宗庙、土地与人而复逃者乎?”天祥曰:“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故耳。”孛罗曰:“弃德祐而立二王,忠乎?“天祥曰:“吾别立君,为宗庙、社稷也。从怀、愍而北者非忠,从元帝为忠。从徽、钦而北者非忠,从高宗为忠。”孛罗语塞,忽曰:“晋元帝、宋高宗皆有所受命,二王立不以正,篡也。”天祥曰:“景炎乃德祐亲兄,不可谓不正,登极于德祐去位之后,不可谓篡。”孛罗怒曰:“尔立二王,竟成何功?”天祥曰:“立君以存宗社,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责,何功之有!”孛罗欲杀之,弘范病中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欲释勿杀。

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积翁荐之。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一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令宋官谢昌言等十人请释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史臣曰:志士欲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文天祥奉两孱王,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锧,可不谓之仁哉。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有删改)

【注】骷:同“委”,枉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一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
B.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一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
C.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一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
D.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一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与“士贰其行”(《诗经·氓》)两句中的“贰”字含义相同。
B.“为宗庙、社稷计也”与“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计”字含义相同。
C.“事遂寝”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两句中的“寝”字含义不同。
D.“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与“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信”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弘范认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尽到忠孝之心了,即使效忠元人,也不失宰相的风度,文天祥坚决地拒绝了。
B.孛罗指责文天祥“不忠”“不正”,文天祥针锋相对予以反驳,孛罗见文天祥不屈服,要杀死他,张弘范在病中为他上书求情。
C.王积翁想让人上书请求释放文天祥去做道士,留梦炎表示反对,因为他觉得一旦文天祥再起义兵,会使他们陷入尴尬的境地。
D.虽然文天祥抗元最终失败,但史臣认为文天祥历经磨难仍心志坚定,舍生取义,从容赴死,这体现了儒家“仁”的精神境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
(2)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
2023-02-26更新 | 1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