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4 题号:1901214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时蔡未弭,故见于篇末

刘禹锡

汉家族节付雄才,百越南溟统外台。

身在绛纱传六艺,腰悬青绶亚三台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闻道楚氛犹未灭,终须旌施扫云雷。

[注]①绛纱:犹绛帐,对师门、讲席的敬称。②三台:星名,指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古代以星象征人事,称三公为三台。③楚氛:指敌寇作恶的气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大夫才能卓著,被委以重任,远赴南海,对辖地进行管理,为君分忧,为国担责。
B.马大夫学识渊博,身份高贵,在辖地亲自教导学子,传播文化,非常重视德治教化。
C.颈联“连天”对“映日”,“浪静”对“帆多”,对仗工整,前后勾联,意义相关。
D.诗人听闻海域边疆敌寇尚未完全平定,担心友人的安危,心中牵挂,作诗劝勉鼓励。
2.与刘禹锡同时代的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本诗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用官职来称谓诸葛亮,体现了对诸葛亮功业的肯定,“寻”说明诗人主动去寻找,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B.颔联“映阶碧草”“隔叶黄鹂”一声一色,写出了祠堂内的景色,借景抒情,表达了诸葛亮的崇敬、怀念、惋惜之情。
C.“三顾频烦”从正面展现诸葛亮才能卓著,“天下计”是对诸葛亮经天纬地才能的肯定,也暗含诸葛亮事业的艰难。
D.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2.“柏森森”三字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
2023-06-20更新 | 27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多景楼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霹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裹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1164年10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即“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②貔貅:猛兽,喻指勇猛战士。③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曾经镇守襄阳,深受百姓拥戴,常登岘山,慨叹人生,最终未见国家统一,含恨而逝。

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江左”四句起笔点出山河形胜,危楼矗立,为下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蓄势。
B.“鼓角”三句在对孙刘往事无尽的追忆中,蕴含作者对现实局势的深沉感慨。
C.“使君”二句语调高昂,想象古人登临谈笑的场景,来表现作者豪迈的气概。
D.“叔子”二句既是颂扬羊祜英名传千古,光照青史,亦是对爱国志士的勉励。
2.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片写景章法谨严,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写出烟云缥缈中的镇江景色。
B.本词用“鼓角”“戈甲”等词比喻战争,写出战场雄浑的气象和战事的激烈。
C.本词下片开篇呼应上片,寓情于景,感慨英雄已殁,情绪低沉,节奏峻急。
D.本词将眼前景、天下事、古今愁融于一体,直抒平生之怀,暗寄兴亡之感。
3.陆游是著名豪放派词人,南宋诗论家刘克庄用“一扫纤艳”评价他的词作,请结合本词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2024-03-18更新 | 10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侄安节远来夜坐

苏轼

南来不觉岁峥嵘,坐拨寒灰听雨声。

遮眼文书元不读,伴人灯火亦多情。

嗟予潦倒无归日,今汝蹉跎已半生。

免使韩公悲世事,白头还对短灯檠


【注】①安节是作者的堂侄,这首诗于元丰四年写于黄州。②峥嵘:形容高峻,也比喻突出、不平凡。这里指年岁的顶点、寒气的深重。③蹉跎(cuō tuó):指虚度光阴,让时间白白的过去,做事却没有一点进展,经常用来形容一些人毫无斗志,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光阴却一事无成。④韩愈曾作《短灯檠歌》,感慨世事炎凉。檠(qíng):①灯架,也指灯; ②矫正弓弩的器具。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黄州,临行,作《黄州谢上表》,说自己无政绩可言后,再叙皇恩浩荡,后有几句牢骚话“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黄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王安石给扣上“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远来的侄子雨夜闲谈的情景。“峥嵘”二字,本是形容山势的高耸、险峻,这里指年岁的顶点、寒气的深重。
B.“坐拨寒灰听雨声”,枯坐室内,拨弄着带着丝丝寒气的炉灰,听着窗外疏疏作响的雨声,一种孤寂、萧冷的氛围被渲染开来。
C.“遮眼文书”用药山惟俨禅师看经“我只图遮眼”语意,文书堆积案头,无心批阅,写出了自己的萧闲之状。
D.“伴人灯火亦多情”,灯火如此多情,和“我”相依相伴,烘托出作者的内心所感受到的温暖,也为他带来了慰藉。
2.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在黄州的自己,“心似已灰之木”,请结合本诗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09-21更新 | 1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