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左丘明(前556-前45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1901756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侯之大夫盟于宋,楚令尹子木欲袭晋军,曰:“若尽晋师而杀赵武,则晋可弱也。”文子闻之,谓叔向曰:“若之何?”叔向曰:“子何焉。忠不可暴,信不可犯,忠自中,而信自身,其为德也深矣,其为本也矣。之逆诸侯也亦云是以在此若袭我是自背其信而塞其忠也信反必毙忠塞无用安能害我且夫合诸侯以为不信诸侯何望焉为此行也,荆败我,诸侯必叛之,子何爱于死,死而可以固晋国之盟主,何惧焉?”是行也,楚人不敢谋,畏晋之信也。自是没平公无楚患。

宋之盟,楚人固请先歃。叔向谓赵文子曰:“夫霸王之势,在德不在先歃,子若能以忠信赞君,而裨诸侯之阙,歃虽在后,诸侯将之,何争于先?若违于德而以贿成事,今虽先歃,诸侯将弃之,何欲于先?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故不与盟。今将与狎主诸侯之盟,唯有德也,子务德无争先,务德,所以服楚也。”乃先楚人。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稽首焉。

(节选自《国语·晋语》,有删减)

[注]①赵武,即后文的“赵文子”。②荆,即楚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之逆诸侯也亦云/是以在此/若袭我/是自背其信而塞其忠也/信反必毙/忠塞无用/安能害我/且夫合诸侯/以为不信诸侯/何望焉/
B.荆之逆诸侯也亦云/是以在此/若袭我/是自背其信而塞其忠也/信反必毙/忠塞无用/安能害我/且夫合诸侯以为不信/诸侯何望焉/
C.荆之逆诸侯也亦云/是以在此/若袭/我是自背其信而塞其忠也/信反必毙/忠塞无用/安能害我/且夫合诸侯/以为不信诸侯/何望焉/
D.荆之逆诸侯也亦云/是以在此/若袭/我是自背其信而塞其忠也/信反必毙/忠塞无用/安能害我/且夫合诸侯以为不信/诸侯何望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何患焉”与“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
B.“其为本也固矣”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C.“诸侯将载之”与“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两句中的“载”字含义不同。
D.“宣子拜稽首焉”与“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两句中的“拜”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楚国想偷袭晋军的图谋,叔向认为,坚守忠诚和信义,就不怕别人侵犯,就算楚国战胜了晋国,诸侯们也一定会背叛他。
B.在宋国的会盟中,楚国坚决请求先行歃血盟誓;叔向认为,现在楚国与过去不同,楚国也能主持诸侯的盟会,就是因为有德。
C.叔向建议赵文子不要在意歃血盟誓的先后,而应用忠信来辅佐国君,补救诸侯的缺失,努力修德,这才是压服楚国的方法。
D.韩宣子为贫而忧,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先指出祝贺他的原因,再举栾武子和郤昭子的事例来说明,正反对比,说服力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何爱于死?死而可以固晋国之盟主,何惧焉?
(2)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王夫差既许越成,乃大戒师徒,将以伐齐。申胥进谏曰:昔天以越赐吴,而王弗受。夫天命有反,今越王勾践恐惧而改其谋,舍其愆令,轻其征赋,施民所善,去民所恶,身自约也,裕其众庶,其民殷众,以多甲兵。越之在吴,犹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夫越王之不忘败吴,于其心也伏然,服士以伺吾间。今王非越是图,而齐、鲁以为忧。夫齐、鲁譬诸疾,疥癣也,岂能涉江、淮而与我争此地哉?今王罢民于姑苏,天夺吾食,都荐饥。越人必来袭我,王虽悔之,其犹有及乎?王弗听。十二年,遂伐齐。齐人与战于艾陵,齐师败绩,吴人有功。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孤岂敢自多,先王之钟鼓,寔式灵之。敢告于大夫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鴺,而投之于江。

(节选自《国语》卷十九)


【注】①申胥:伍子胥,春秋吴国大夫。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吾先王明A圣达于上帝B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C四方之蓬蒿D以立名E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F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G恬逸出H则罪吾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鄙”有“边邑”的意思,文中“都鄙荐饥”中的“鄙”即为此义。
B.“钟鼓”可以指权贵人家的音乐,文中的“先王之钟鼓”中的“钟鼓”并非此义。
C.“大夫”在古代指官名,有时也作爵位名,文中“大夫”即指古代的一个官职。
D.“黎老”指黎民百姓,文中的“今王播弃黎老”中的“黎老”即为此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坚决反对吴王夫差进攻齐国的计划,但吴王夫差不仅没有听从他的劝谏,而且在战胜齐国回来后向伍子胥炫耀。
B.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改变了原来的谋略,具体措施有轻徭薄赋、亲自倡行节俭等,这使百姓富裕,军队的人数有所增加。
C.伍子胥将吴王夫差与先王进行对比,他认为先王任用贤能,所以能够履险如夷,最终成功,而吴王夫差疏离贤人,与儿童谋划国家大事,结果必将失败。
D.伍子胥因为预感吴国将要灭亡,不忍心亲眼看到吴王被生擒,于是自杀,但这并没有唤醒昏庸的夫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王夫差既许越成,乃大戒师徒,将以伐齐。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面对吴王夫差的责问,伍子胥是怎样阐述齐国、鲁国与越国对于吴国的不同危害的?请简要分析。
2023-10-16更新 | 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候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郑石甲父、侯宣多以为大子,以求成于晋,晋人许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有删改)

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贤,且又同姓,穷而过君,不可无礼。文公曰: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詹曰: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使即反国,为郑忧矣。文公弗听。晋公子重耳反国,立,是为文公。

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缪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初,郑文公有三夫人,宠子五人,皆以罪蚤死。公怒,溉逐群公子,子兰奔晋,从晋文公围郑,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之,乃私于晋,以求入郑为太子。晋于是欲得叔詹为僇,郑文公恐,不谓叔詹言。詹闻,言于郑君曰: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詹之愿也。乃自杀。郑人以詹尸与晋。晋文公曰: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晋文公欲入兰为太子,以告郑。郑大夫石癸曰:吾闻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后当有兴者。子兰母,其后也。且夫人子尽已死,馀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

四十五年,文公卒,子兰立,是为缪公。缪公元年春秦缪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晋败之于殽

(节选自《史记•郑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缪公元年春/秦缪公使三将将兵/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晋败之于殽/
B.缪公元年春/秦缪公使三将将兵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晋败之于殽/
C.缪公元年春/秦缪公使三将将兵/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晋/败之于殽/
D.缪公元年春/秦缪公使三将将兵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晋/败之于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用于自言冒昧的谦辞,意思不同于乙文中“不敢谓叔詹言”的“敢”。
B.封,指“边境”,与甲文中“既东封郑”中的“封”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C.逆,迎接,义同《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后来用“逆旅”指客栈。
D.幸,是“宠爱”的意思,与《鸿门宴》中“故幸来告良”的“幸”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烛之武详细的分析,说明灭郑对秦不利;乙文郑国使臣以“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打动秦君。可见秦国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方才退兵的。
B.甲文以烛之武为中心叙事记言,突出其游说艺术;乙文则以时间为序全景化地展现多个历史事件,揭示了秦、晋、郑三国博弈的复杂性。
C.秦晋围攻郑国的原因,在郑国“无礼于晋”之外,甲文更认为是郑国卷入了晋楚两国的矛盾,而乙文则更强调叔詹与晋文公的个人恩怨。
D.甲文中晋文公“不仁”“不智”“不武”的妙论,表现了其作为霸主的审时度势与开阔胸襟;而乙文中晋文公则无容人之雅量,尽显奸诈精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
5.请根据乙文分析“晋兵乃罢去”的原因。
2023-07-02更新 | 13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节选自《秦晋崤之战》)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B.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C.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D.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办事官员。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尊敬,译为“您”,如文中代指秦穆公,表示恭敬。
B.中寿,中等的年寿,和上寿、下寿相对,约指六七十岁。秦穆公说蹇叔中寿,是夸赞蹇叔寿命长。
C.乘韦,古代称四为“乘”,“韦”即熟牛皮,如“韦编三绝”中“韦”;“乘韦”意指四张熟牛皮。
D.衰绖,指丧服。古人在丧服的胸前缀有麻布,名衰;围在头上的散麻绳为首绖,缠在腰间的为腰绖。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避艰险,临危受命,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用巧妙的言辞说服了秦伯,分化瓦解了秦晋联军,保存了郑国。
B.秦穆公不听蹇叔劝谏,悄悄出兵偷袭郑国。郑商人弦高听从国君郑穆公的安排在滑国犒劳秦国军队,秦军夺取郑国无望,灭滑而还。
C.蹇叔是秦国富有经验的老臣,他预见到秦军千里远征,必然失败;并指出晋军必在崤山二陵之间设伏,体现了蹇叔高度的预见才能。
D.两段文字善于通过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如烛之武的有勇有谋;蹇叔的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秦穆公的刚愎自用、知过能改等。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023-05-05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