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2 题号:1901975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阖庐剬子胥之教,行有日,发有时。子胥战于就李,阖庐伤焉,军败而还。是时死伤者不可称数,所以然者,罢顿不得已。子胥内忧:“为人臣,上不能令主(逞志快意),下令百姓兵刃之咎。”三年自咎,饥不饱食,寒不重彩,结心于越,欲复其仇。二国争疆,未知存亡。子胥知时变,为诈兵,为两翼,夜火相应。勾践大恐,振旅服降。进兵围越会稽填山。子胥微策可谓神,守战数年,勾践行成。子胥争谏,以是不容。宰嚭许之,引兵而还。夫差听嚭,不杀仇人。兴师十万,与不敌同。

哀哉!夫差不信伍子胥,而任太宰嚭,极凶悖于人理。古人云:“苦药利病,苦言利行。”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畿,得有丧之理。此其可以卜遐长,而祸乱不作也。

(节选自《越绝书》)

材料二:

越王请籴于吴。申胥曰:“今狐雉之戏也,狐体卑而雉信之。夫兽虫尚以诈相就,而况于人乎?”太宰嚭曰:“申胥为人臣也,辨其君何必翙翙乎?”申胥曰:“太宰嚭面谀以求亲,乘吾君王,币帛以求,威诸侯以成富焉。今我以忠辨吾君王。嚭无乃谀吾君王之欲,而不顾后患乎?”吴王曰:“嚭止。子无乃向寡人之欲乎?此非忠臣之道。”大宰嚭因逊遁之舍,使人微告中胥于吴王曰:“申胥进谏, 外貌类亲,中情甚疏,类有外心。”(翌日,)吴王曰:“夫申胥,先王之忠臣,天下之健士也。胥不然乎哉!”太宰嚭对曰:“有知不竭,是不忠,竭而顾难,是不勇,下而令上,是无法。”吴王乃听太宰嚭之言,果与粟。

申胥逊遁之舍,叹曰:“君王不图社稷之危,而听一日之说。不听辅弼之臣,而信谗谀容身之徒,是短命矣!以为不信胥愿廓目于邦门以观吴邦之大败也我王亲为禽哉!”

(节选自《越绝书》)

【注释】①剬(zhuān):专行。②子胥:即伍子胥、材料二的申胥。③疆:同“彊”,强大。④翙翙(huì huì):此处形容话多。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以A为B不C信D胥E愿F廓G目H于I邦J门K以L观M吴N邦O之P大Q败R也S我T王U亲V为W禽X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令百姓被兵刃之咎”的“被”指蒙受,与《屈原列传》“被发行吟泽畔”中的“被”意思不同。
B.“此其可以卜祚遐长”的“祚”指福运,与李密《陈情表》中“门衰祚薄”的“祚”意思相同。
C.“殆”有“危险”的意思。比如 “胥殆不然乎哉”与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中的“殆”。
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土载育万物,谷养育民众,后来“社稷”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就李之战,阖庐受伤,伍子胥自责不已,三年间,肚子饿了不肯吃饱,身上冷了不肯加衣服,专心一意考虑复仇。
B.材料二吴王夫差面对越王勾践的请求,伍子胥坚决反对,宰嚭却支持,最终吴王夫差未能采纳忠言,而听信了太宰嚭的谗言。
C.材料二太宰嚭退朝回到家里,就到吴王那里密告子胥,以子胥不讲君臣恩遇,表面亲近实有异心,来劝说吴王应善待越王之请。
D.勾践灭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两则材料伍子胥和太宰嚭的劝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吴王的选择令人深慨国君知人任贤的重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死伤者不可称数,所以然者,罢顿不得已。
(2)今我以忠辨吾君王。嚭无乃谀吾君王之欲,而不顾后患乎?
5.两则材料都写了引起吴国臣子矛盾的事由,请分别概括。
【知识点】 杂记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槐堂铭

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而其可必也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其可必也          审:明白
B.盖手植三槐于庭       尝:尝试
C.今夫物于人             寓:寄放
D.以其家                    世:继承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松柏生山林
汉、周之际
B.贯四时、阅千岁不改者
见其子懿敏公
C.吾以所见所闻考
王城
D.已而子魏国文正公
子孙之多贤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
B.厚施而不食其报
为国家做了很多好事却没有得到福报
C.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王氏的福分大概还没有兴起
D.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晋公一家的才德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②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槐堂”因兵部侍郎晋国王公在庭院里手植三棵槐树而得名。
B.晋国王公的儿子魏国文正公官至宰相,享有福禄荣耀十八年。
C.晋国王公仁爱厚施,其子孙多贤,证明了“仁者必有后”的观点。
D.魏公的儿子懿敏公崇尚道德又善诗文,传承了其家良好的家风。
6.苏轼认为“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意思是关于善恶报应,有的要一直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上天确定已久的。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上述选文或阅读积累简述理由。
2019-09-19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1.上述文字阐述的要紧问题以及孟子的差不多观点是什么?
2.对上述文字阐述的要紧问题,请你联系现实谈谈看法。(200字以内)
2020-02-12更新 | 2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下列各句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日,大母     从轩前
B.内外多小门墙   郑人有履者
C.借满架     或凭几学
D.再变矣     四遭火
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前辟四窗,垣墙B.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C.客逾庖而,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3.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前,院子的南北是一个整体,后来就分了家,院中开了许多小门,总共变了两次。
B.老妪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
C.作者和老妪对祖母的感情深厚,回忆祖母的话,都落下了眼泪。
D.祖母希望作者将来有一天能中举出仕,并把祖上留下的象笏交给了他。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③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2021-01-02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