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911139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祐四年冬,时应举人特多,开封府投牒者至数百,国子监及诸州不在焉。及出榜,而宰相陈尧佐之子博古为解元,参知政事韩亿子孙四人皆无落者,故嘲谤群起。然韩琦、王拱辰实司试事,非有所也。甲申,忻、代、并三州言地震,坏庐舍,覆压人畜,忻州尤甚,吏民死者万九千七百馀人。自是河东地震连年不止。乙酉,命侍御史程戡往并、忻州安抚。右司谏韩琦上疏曰:今北道数郡,继以地震,或者上天孜孜遣告,俾思边塞之为患乎。望自今严饬守臣,密修兵备,审择才谋之帅,悉去懦弱之士,明军法以整骄怠之卒,丰廪实以增储偫之具。旬馀,琦复上疏曰:近闻分遣中使遍诣名山福地,以致请祷,是未达寅畏之深旨也。臣窃以为祈祷之法,必彻乐减膳,修德理刑,下诏以求谠言。是以天意悦穆,转为福应。愿陛下法而行之。庚寅,以龙图阁学士张逸益州。逸凡四至蜀,谙其民风。会岁旱,逸使作堰,壅江水溉民田,自出公租减价以赈。民初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逸奏: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杀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穑事。今岁小稔,请一切放还,复其业。报可。先是京师地震,直史馆叶清臣上疏言:仲淹等以言事被黜天下齰舌不敢议朝政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善应来集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仲淹既徙润州,谗者恐其复用,遽诬以事,帝亟命置之岭南。参知政事程琳辨其不然,仲淹讫得免。自仲淹贬而朋党之论起,朝士牵连而出,语及仲淹者皆指为党人;琳独为帝开说,帝意解,乃已。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四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仲淹等以言事被黜/天下齰舌不敢议朝政/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善应来集/
B.仲淹等以言事被黜/天下齰舌不敢议/朝政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善应来集/
C.仲淹等以言事被黜/天下齰舌不敢议/朝政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善应来集/
D.仲淹等以言事被黜/天下齰舌不敢议朝政/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善应来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封建社会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或最高学府。它是官署,又有国子学性质。
B.“非有所私也”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私”字意思不同。
C.河东,古代指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如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就因为是河东人。
D.“知益州”与“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知”字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祐四年的科举考试后,许多人对录取结果不满意,原因是两个重要官员的子孙金榜题名,但这次考试并没有人们猜测的作弊行为。
B.忻州、代州、并州发生地震的消息传到京城,右司谏韩琦认为这是上天警告北方边境将有外敌入侵,发生战事,建议朝廷做好整军选帅之事。
C.叶清臣认为天下人不敢议论朝政,与范仲淹等人被贬黜关系很大,所以上疏请皇帝认真反思此事,之后范仲淹等人都被调到了京城附近。
D.自从朋党之说出现,很多朝廷大臣受到了牵连,人们大多不敢谈论有关范仲淹的事,只有参知政事程琳对皇帝多加开导,使其不再纠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窃以为祈祷之法,必彻乐减膳,修德理刑,下诏以求谠言。
(2)仲淹既徙润州,谗者恐其复用,遽诬以事,帝亟命置之岭南。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颖士,字茂挺,梁部阳王恢七世孙。四岁属文,十岁补太学生。观书一览即诵,通百家谱系、书瘤学。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对策第一。天宝初,颖士补秘书正字。于时装耀卿、席豫等皆先进,器其材,与钓礼,由是名播天下。尹征、贾邕、柳并等后学皆执弟子礼,以次投业,号萧夫子。宰相李林甫欲见之,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已,调广陵参军事。史官韦述荐颖士自代,召诣史馆待制,颖士乘诣京师。而林甫方威福自擅,颖士遂不屈,愈见疾,俄免官,林甫死,更调河南府参军事。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已而禄山反题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后节度使源洧辟其掌书记。贼攻南阳,洧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官兵守潼关,财用急,必待江、淮转饷乃足,饷道由汉、沔,则襄阳乃今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且列郡数十,人百万,训兵攘寇,社稷之功也。赋方专峭、陕,公何连轻土地,欲取笑天下乎?”乃按甲不出。亦会禄山死,贼解去。时盛王为淮南节度大使,留到不遣,副大使李承式玩兵不振。颖士与宰相崔圆书,以为:今兵食所资在东南,但楚、越重山复江,自古中原扰则盗先起,宜时遣王以挥镇江淮。俄而刘展果反。贼围雍丘,胁河上军,承式遣兵往救,大宴宾客,陈女乐。预士曰:天子暴露,岂臣下尽欢时邪?夫投兵不测,乃使观听华丽,一旦思归,谁致其元哉弗纳。崔圆闻之,即授扬州功曹参军。后客死汝南逆旅,年五十二,门人共。曰文元先生。颖士乐闻人善,以推引后进为己任,李阳、李幼卿、陆渭等数十人,由奖目,皆为名士。天下推知人,称萧功曹。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已而禄山反/颖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
B.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已而禄山反/颖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
C.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已面禄山反/颖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
D.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平/已而禄山反/颖十往贝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也指传达命令的马车,又引申为官府载人的车。
B.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的原始崇拜物,社稷常代指国家或朝廷。
C.功曹,古代官职名,郡守、县令的主要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权盛时可参预一郡或县的政务。
D.谧,谥号,指古代帝王或重要官员死后给予褒贬的称号,由朝廷拟定,以彰显其人功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颖士才高名盛。他四岁能写文章,十岁入太学,记忆超群;前辈因为器重他而以平等的礼节对待他,从而名闻天下。
B.萧颖土不屈权贵。担任秘书正字一职后,拒绝权臣李林的召见,被调职;担任史馆待制时,因不屈从李林甫面被免官。
C.萧颖士忧虑国事。他提醒崔圆让盛主及时履任以保江淮安宁,李承式为雍丘解围后大宴宾客,他劝说应以天子为重,不可玩乐误事。
D.萧颖士提携后进。名闻天下,仍然愿意为后学传道授业;又将引荐后辈作为自己的责任,许多人因为他的奖城品评而成为名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1)而林甫方威福自擅,颖士遂不屈,愈见疾,俄免官。
(2)夫投兵不测,乃使观听华丽,一旦思归,谁致其死哉?
5.萧颖士从哪些方面说服源洧按甲不出?请简要概括。
2022-01-30更新 | 9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

(节选自《汉书·匈奴传》)

材料二:

王昭君者,齐国王襄女也。昭君年十七时,颜色皎洁,闻于国中,求之皆不。献于孝元帝。以地远,既不幸纳,叨备后宫。积五六年,昭君心有怨旷,伪不饰其形容。元帝每历后宫,疏略不过其处。后单于遣使者朝贺,元帝陈设倡乐,乃令后宫妆出。昭君怨恚日久不得侍列乃更修饰善妆盛服,形容光晖而出。俱列坐,元帝谓使者曰:“单于何所愿乐?”对曰:“珍奇怪物,皆悉自备。唯妇人丑陋,不如中国。”帝乃问后宫,欲以一女赐单于,谁能行者起。于是昭君喟然越席而前曰:“妾得备在后宫,粗丑卑陋,不合陛下之心,诚愿得行。”时单于使者在旁,帝大惊,悔之不得复止。良久,太息曰:“朕已误矣!”遂以与之。

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以为汉与我厚,遣使者报汉,送白璧一双,骏马十匹,胡地珠宝之类。昭君恨帝始不遇,心思不乐,心念乡土,乃作《怨旷思惟歌》曰:……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幽沉,不得颉颃。虽得馁食,心有徘徨,我独伊何,改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昭君有子曰世违,单于死,子世违继立。凡为胡者,父死妻母。昭君问世违:“汝为汉也,为胡也?”世违曰:“欲为胡耳。”昭君乃吞药自杀。单于葬之。胡中多白草,而此冢独青。

(节选自蔡邕《琴操·怨旷思惟歌》)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昭君怨A恚B日久C不得D侍列E乃更F修饰G善妆H盛服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指给予,与《屈原列传》中“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的“与”字意思相同。
B.幸,在文中的意思是侥幸,与《苏武传》中“幸蒙其赏赐”的“幸”字意思相同。
C.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与《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的“见”字意思不同。
D.举,在文中的意思是全、皆,与《五石之》中“其坚不能自举也”的“举”字意思不同。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中加点词语不同的一项是(     
例: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
A.天下集响应B.天
C.梁君臣之首D.我之成而实五石
4.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闻于国中
A.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D.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昭君的美丽远近闻名,被选入宫中五六年,连元帝的面也不得见,后作为和亲女子,被赐给单于,万里投荒,思乡思亲,最终独留青冢,怨恨贯穿一生。
B.王昭君出塞是个人命运的不幸,但促成了汉朝和匈奴关系的和好,从材料二中的死后隆重下葬和两则材料都提及的单于喜悦来看,昭君获得了匈奴人的敬重。
C.在汉元帝选拔后宫女子去和亲时,王昭君主动起身上前,并极力丑化自己,这实是讽刺元帝有眼无珠,元帝后悔,但因昭君去意已决,出塞的命运无法改变。
D.材料一中的王昭君只是一个人名,于国有功,却不见具体形象,而材料二中的王昭君有情感,有言行,神、形和传奇色彩兼备。这是由两则材料的不同主题决定的。
6.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珍奇怪物,皆悉自备。唯妇人丑陋,不如中国。
(2)单于死,子世违继立。凡为胡者,父死妻母。
7.昭君出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作答。
2024-02-28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人。父弘,为隋江都宫副监,大业末,为陈棱所杀。

时仪幼,左右匿免,冒为沙门。浸工文词,涉贯坟典。贞观初,擢进士第,召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太宗每属文,遣仪视稿,宴私未尝不预。转起居郎。高宗即位,为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时以雍州司士参军韦绚为殿中侍御史,或疑非迁。仪曰:“此野人语耳。御史供奉赤墀下,岂雍州判佐比乎?”时以为清言。仪工诗,其词绮错婉媚。及贵显,人多效之,谓为“上官体”。

麟德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狱死,籍其家。初,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厌胜,中人王伏胜发之。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召仪与议。仪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帝使草诏。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诉,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仪教我。”后由是深恶仪。始,忠为陈王时,仪为语议,与王伏胜同府。至是,许敬宗构仪与忠谋大逆,后志也。自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相次屠覆,公卿莫敢正议,独仪纳忠,祸又不旋踵。由是天下之政归于后,而帝拱手矣。

子庭芝,历周王府属,亦被杀。庭芝女,中宗时为昭容,追赠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庭芝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以礼改葬。

赞曰:高宗之不君,可与为治邪?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反天之刚,挠阳之明,卒使牝味鸣辰,祚移后家,可不哀哉!天以女戎间唐而兴,虽义士仁人抗之以死,决不可支。然玻、济、义琰、仪四子可谓知所守矣。

(节选自《新唐书·上官仪传》)


【注】①沙门:僧人。②中人:宦官。③嬖阴:受宠幸的女人。④牝咮(zhòu)鸣辰: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B.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C.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D.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官职变动用词中,“擢”“迁”都指官职升迁,“授”指授予官职,“转”指调动官职。
B.起居郎,古代官职。唐贞观初于门下省设置起居郎,掌管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
C.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因以赤色丹漆涂饰,故称;也借指朝廷。
D.厌胜,旧时中国民间一种具有迷信色彩的避邪祈吉习俗,是一种以诅咒害人的巫术行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仪博览群书,很有文学才能,唐太宗很欣赏他,常常将所写的文章给他看以征求意见。
B.上官仪提议唐高宗废掉专权的皇后,但高宗摇摆不定,使上官仪陷入困境,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C.武后因为深恨上官仪,下旨让许敬宗构陷上官仪同梁王李忠谋反,乘机除掉了忠于高宗的上官仪。
D.中宗时,上官仪的孙女儿是宫中的昭容,朝廷追赠上官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仪幼,左右匿免,冒为沙门服。
(2)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
5.唐高宗最后被武后取代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2-01-25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