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0 题号:1912263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荀攸字公达,彧从子也。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何颙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殽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太祖遂与绍相拒于官渡。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余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太祖自将攻破之。

七年,从讨袁谭、尚于黎阳。明年,太祖方征刘表,谭、尚争冀州。谭遣辛毗乞降请救,太祖将许之,以问群下。群下多以为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太祖曰:“善。”

文帝在东宫,太祖谓曰:“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攸曾病,世子问病,独拜床下,其见尊异如此。攸与钟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复思维,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

【注】①太祖:指曹操,这时荀攸被曹操征召为汝南太守。②辎重: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搬运的物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余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
B.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余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
C.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余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
D.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余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昙卒”与“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两句中的“卒”字含义不相同。
B.“关东”,文中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鸿门宴》中“沛公欲王关中”的“关中”则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C.“桓文”是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并称,他们均在春秋五霸之列。《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提到的“齐桓晋文”就是指他们。
D.“事垂就”的“垂”在文中意为“将近”,与《谏太宗十思疏》中“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垂”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攸自小聪慧。十三岁的荀攸就能观察出张权的脸色有异,并推断他有所隐瞒。
B.荀攸极具胆识。一介文人,敢于行刺董卓,事败入狱也是不惧生死,谈笑自若。
C.荀攸深受器重。太祖夸奖荀攸是做人的表率,世子甚至曾经亲临病榻问候病情。
D.荀攸智谋过人。钟繇遇难题无法解决,咨询荀攸,荀攸总能帮他重新梳理思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
(2)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
5.与太祖(曹操)大多数部下的看法不同,荀攸认为应先讨伐袁谭、袁尚,再征伐刘表,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至忿,有如水火。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欲案亮成规,使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B.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C.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D.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号,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皇帝的称号有尊号、谥号、庙号、年号四种,本文中“尊号”代指“皇位”。
B.假节,指假以符节。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其临时任务完成后,符节将会被收回。
C.故事,在古文中可以理解为“旧事”“先例”“旧业”“典故”等,在本文中,“故事”就是“旧业”的意思。
D.长史,中国古代职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多为幕僚性质的官职。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当时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史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延对待刘备很忠心,他率领自己的部队跟随刘备入蜀作战,多次建立战功,也得到了刘备的信任,被委以重任。
B.魏延善于训练士兵,又勇猛过人,他自视很高,时常认为诸葛亮胆怯,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C.魏延在得知诸葛亮去世之后,主张继续率领各军攻打敌人,不能因为一个人去世而废止了天下大事,并拒绝听从杨仪的指令,做断后的将军。
D.魏延往南返回蜀地,烧毁所过的栈道,并想要杀掉杨仪等人。他一直想接替诸葛亮,最终却走上了投降魏国的道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杨仪不假借延,延至忿,有如水火。
(2)延遣人觇仪等,欲案亮成规,使诸营相次引军还。
5.请简要分析魏延最终兵败被杀的原因。
2022-06-09更新 | 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袁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B.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C.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D.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英勇善战,战功卓著。他协助孙策攻克横江、当利,击溃笮融、薛礼,打败刘繇,占领皖县,击败刘勋,平定豫章、庐陵二郡,创立江东基业。
B.周瑜善于识人,择主而从。袁术想任用他做将领,他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所以请求出任居巢长,借路返回江东,投奔了与自己同岁的孙策。
C.周瑜博采众议,果断决策。与刘备在赤壁合力抗击曹操时,他采纳诸葛亮的火攻之计、黄盖的诈降之计,击溃了曹军主力,取得“赤壁之战”大捷。
D.周瑜高瞻远瞩,智略超群。他提出趁曹操刚刚受挫,攻取益州,吞并张鲁,结援马超,据襄阳以进逼曹操,图取北方的战略计划,并积极付诸实施。
2022-01-07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汉末,和率宗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江原长、成都令。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吏民老弱相携乞留和者数千人,璋听留二年。还迁益州太守,其清约如前。与蛮夷从事,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自和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干机衡,二十馀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履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其追思和如此。

(节选自《三国志·董和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B.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C.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D.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牧,是中国古代汉代至宋代的官名。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B.僭,超越本分的意思,古代专指臣下冒用皇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等。
C.货殖,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文中货殖之家指的就是经商人家。
D.蛮夷,包括南蛮和东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和深受刘备赏识。刘备平定蜀地后,董和得到重用,和诸葛亮共同管理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务,两人相交甚好。
B.董和深得人民拥护。在听闻董和即将被调任巴东属国都尉时,数千百姓和吏员曾努力乞求董和留任,刘璋只好让董和再留任两年。
C.董和为官勤俭,以身作则。在蜀地为官之时,见当地盛行奢侈之风,就从自身节俭做起,严格吏治改善民风,此举获得当地民众的一致认可。
D.董和兢兢业业,忠于国家。遇上不顺之事不周之处,哪怕往返十次也要去察告,建言献策无不尽,诸葛亮十分敬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2)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5.诸葛亮高度赞扬了董和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说明。
2022-02-24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