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192279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2.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雨(其二)

苏 轼

春江欲入户,两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注:①元平三年(1080),苏轼到达贬所黄州,本诗作于元丰五年寒食节。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四句描写了江水满涨,雨势逼人,栖身的小屋像一叶渔舟,在烟雨中飘摇抖动的画面。萧索凄凉之态既是诗境,更是诗人的心境。
B.“空庖”“寒菜”“破灶”“湿苇”等物象写出了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与艰难,表现了诗人在黄州时常迫于饥寒的窘况。
C.“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两句,写诗人居于黄州,没有公务缠身,生活悠闲自得,竟不知年月几何,看到“乌衔纸”才恍悟当前正是寒食节令。
D.“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诗人直抒胸臆,既表达出远离君王无法为国尽忠效力的愁苦,也表达了亲人坟墓远隔万里欲祭不可的悲愁。
E.这是一首逢寒食节遇雨抒情的感怀诗,抒发了诗人因被贬黄州而不能祭扫祖坟的无奈与悲痛之情,以及无穷的感伤。
2.全诗基调悲凉,但仍有诗句展现出诗人旷达乐观的一面。请找出体现诗人旷达乐观之情的两句诗,并赏析其妙处。
2018-08-14更新 | 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释】①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是他到黄州一年多之后友人帮助营建的。②岷峨:四川有岷山、峨眉山,苏轼家乡在四川眉山县,故以岷峨代指家乡。③苏轼谪居黄州五年,阴历三年一闰,故称“再闰”。④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句化用陶渊明的诗句,可见词人像陶渊明一样有归隐田园的心愿。
B.“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描绘了黄州父老乡亲与词人聚会宴饮的场面。
C.“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并请转告父老常为我晒晒渔蓑。
D.本词意象鲜明,婉转含蓄,用语雅致,以真实感人的情绪和浑然天成的结构取胜。
2.前人认为“居士词岂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请结合全词对此作简要分析。
2023-08-10更新 | 5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作答。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1)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景象。
(3)细读全诗,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019-04-28更新 | 2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