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8-12 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作为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虚拟数字人将传统之美与科技之美有机融合,打造出全新的IP形象。由于众多虚拟数字人取材于传统文化,所以其外在形象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视觉化呈现。比如,“天妤”的设计以传统飞天和唐代女俑为灵感,她衣袂飘飘,妆造典雅。通过对虚拟数字人外在形象的打量观赏,观众得以与中华传统服饰文化进行“亲密接触”。

数字人的设计制作并非易事,既需要技术支撑,又需要文化打底。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的设计制作,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研究、整理、应用、传播的过程。比如,为了让“苏东坡数字人”贴近苏东坡的原貌,中华书局在容量超过70亿字的古籍大数据中心进行海量搜索,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关键词精准抓取到一批涉及苏东坡容貌形象的古籍文本数据。同时,又通过图像搜索技术,抓取了由宋至清涉及苏东坡的100余幅画作,从而初步形成对于苏东坡容貌形象之“古籍真实"的把握,然后再由权威专家进行系统校验,确定下来超写实“苏东坡数字人”的每个细节。由此观之,“苏东坡数字人”的设计制作过程,完全是一次对苏东坡主题古籍文献、艺术作品整理和研究的过程。由于这种整理和研究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应用性”,所以能够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数字人要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效发挥作用,可以始于颜值,但最后还是要终于价值。传统文化领域是应用数字人比较多的领域,且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数字人最大的魅力,不是研发运用新技术,也不是对网文、网游等传统业态的改变,而是为原本高度依赖人和现场空间的传统行业在生产、传播、消费场景及价值实现等方面带来无限想象力和可能性,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物我关系的认知。

数字人让大量文化瑰宝重新“复活”,以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走进烟火生活,焕发青春活力。可是,数字人建设毕竟刚刚起步,在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其中,内容生态是制约数字人发展的最大瓶颈。虚拟世界中的“你我他”需要现实生活内容作支撑,需要“故事”来引流。唯有如此,数字人才能既拥有好看的“皮囊”,又拥有丰满的“灵魂”。比如,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只有容貌形象的“物理真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实现“精神真实”。为此,中华书局专门建设了“苏东坡专题数据库”,并陆续开发了多个维度的“苏东坡主题知识图谱”。依托数据标引体系,将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与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翻译成彼此关联的数据网络,并将其放进“苏东坡数字人”的脑中,从而为“苏东坡数字人”凝神。下一步,中华书局将加强对“苏东坡数字人”的人工智能训练,以为其“赋魂”,从而让“苏东坡数字人”真正像苏东坡一样去认知、思考、表达、行动,最终实现苏东坡在数字世界的“复活”。数字人的产生和应用,是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

(摘编自俞国林、王建《数字人: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之美》)

材料二:

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是中华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的见证者与记录者,也是当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推进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然而,如何平衡古籍的文物性与文献性,既做好古籍的修复保护、守住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又能使古籍上的文字走出故纸尘封、与更大范围的读者和研究者见面,是古籍工作者一直以来面临的一大难题。

所幸的是,现代科学与信息技术为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间的矛盾提供了可行路径。利用扫描、微缩等技术手段,让古籍的原始面貌以数字化的形式完整清晰地保留下来,有效避免了人为移动或翻阅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伤,大大方便了阅览研究。在此基础上,又可借助AI技术,对古籍进行规模化、系统化的字符识别和录入,搭建古籍全文数据库以及各类知识库,实现全文检索、文本比对、自动标点、数据分析等功能。这些技术应用在提高整理研究效率的同时,还拓宽了相关人文领域的研究视野,丰富了古籍挖掘利用的方式手段。

古籍数字化工作依旧任重道远。与存世古籍体量相比,现有的数字化规模还存在巨大差距,数字化成果的共享开放水平和深度挖掘能力都有很大提升空间。古籍从修复保存到研究整理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专业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数字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十分紧迫。

(摘编自年旭《古籍数字化,让更多人共享经典魅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观众通过对虚拟数字人“天妤”外在形象的打量观赏,得以直观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服饰文化。
B.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的设计制作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应用性”,比纯学术研究更能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C.中华书局依托数据标引体系,为“苏东坡数字人”凝神赋魂,从而实现了苏东坡在数字世界的“复活”。
D.借助AI技术,搭建古籍全文数据库,能提高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效率,推动古籍数字化进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但是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虚拟数字人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物我世界的认知。
C.“苏东坡数字人”的制作和应用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D.现代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古籍数字化资源的汇聚与共享。
3.下列选项、不属于“古籍数字化”的一项是(     
A.输入网址、轻点鼠标,飘逸俊秀的汉隶代表作《曹全砷》书法便可跃然眼前。
B.云南省图书馆在网上发布宋刻宋元明递修本《北齐书》,人们得以一睹珍版古籍真容。
C.京剧领域的“梅兰芳孪生数字人”现身梅兰芳大剧院,与台下观众深情互动。
D.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全息虚拟人“苏轼”与观众跨越古今话诗词。
4.材料一中作者两次列举“苏东坡数字人”的事例,试分析其意图。
5.《人民时评:让古籍与数字化时代共振》一文指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深入挖搁古籍的当代价值,就能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如何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第四十一个

(苏联)拉夫列尼约夫

一支红军残部从里海岸边向卡拉炸姆沙漠撤退。一个女战士叫玛柳特卡,她是队伍里的神枪手,她的死亡海上已经有四十个白匪军官了。这天,玛柳特卡发现一支骆驼队,政委叶秀可夫立即带着战士们追上去。哥萨克兵躲在骆驼后面开火,红军战士还击着。玛柳特卡举枪瞄准着一个中尉。一声枪响。“第四十一个”,玛柳特卡数着数。可中尉并没有被击中,他从骆驼后面举枪投降了。战士们从他身上搜出一份文件,得知他肩负者秘密使命。政委叶秀可夫决定把他押到司今部去。一路上,他由玛柳特卡看管。

这一天,他们终于到达了阿拉尔海,在岸边发现了一个吉尔吉斯人村落。战士们受到热情款待。吃完饭,玛柳特卡马上把中尉用缰绳捆起来。此刻她内心沸腾,诗兴大发,一心想把经历的事写出来。她向吉尔吉斯人要了一张画报,又从行军囊里取出半截铅笔,坐在火盆旁边,歪歪扭扭地写起诗来。中尉用那碧蓝的眼珠看着,惊讶地说:“你在写诗?”妈柳特卡恼火地答道:“你以为只有你会跳几下法国舞,我就得是个乡下傻瓜吗?”中尉表示她并不傻,只是觉得现在不是时候,要她读一段听听。玛柳特卡说,你听不懂,你血管里是贵族老爷的血,我写的是穷人。中尉说:“或许内容对我格格不入,可是人了解人总是可能的呀。”“好,就依你……”玛柳特卡开始给中尉读她写的诗。

政委急于把中尉解到司令部去,他决定派玛柳特卡和两名战士押着中尉,由海路出发。黄昏,他们上了船。小船沿着平坦的海岸飞驶。玛柳特卡望着碧蓝的海水,觉得海水蓝得沁人心脾。一抬头,她的目光与中尉的蓝眼睛相遇,不禁全身打了个寒噤:“我的妈呀!你的眼睛蓝得跟海水一样……”

然而不一会儿,乌云蔽天,浪涛击岸。小船在海浪中颠簸,遇到风暴了!一个巨浪打折了桅杆,把两个战士卷下海去。玛柳特卡两手紧紧抓住船舷,中尉吓得直划十字。海咆哮着,浪头抛掷着小船。把小船冲向岸边。船系在岸上一块石头上,她一次又一次地对着茫茫大海呼喊着自己的战友。寂无回音,她伤心地哭了起来,中尉冻得直打哆嗦:“嘿,他妈的,真像小说里一样,鲁滨逊带着他的礼拜五。”这是一个四面临水的小岛。

第二天,玛柳特卡发现岸边的小船被冲走了。中尉也病倒了,蓝眼珠浑浊无神,脸颊烧得烫人,嘴里还喃喃地说着胡话。玛柳特卡悲痛地说:“他要死了,叫我怎么向叶秀可夫交代呀……我的蓝眼珠的傻小子呀。”玛柳特卡悉心照料了几天几夜,中尉终于醒来。他望着玛柳特卡憔悴的脸上那一双温柔的眼睛,感激地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抚摸着她的臂弯,说:“谢谢你,亲爱的姑娘!”玛柳特卡说:“我又不是野兽,能眼看着一个人死吗?”她给他弄来吃的。中尉感动地说:“谢谢,玛柳特卡,我永远忘不了这件事。”

春天来了,蔚蓝的天空,海鸥在飞翔。玛柳特卡找到了一所渔民小房,房里有落下的大米和白面。他们搬进了小房,高兴地围着火炉说笑。中尉称玛柳特卡“礼拜五”并给她讲起了鲁滨逊和礼拜五的故事。玛柳特卡入神地听着。中尉告诉她,战前他是大学生,研究语言学,家里有很多书……他感到身体虚弱,停下不说了,玛柳特卡怜惜地摸了一下中尉的头发,他惊异地抬起蓝眼睛,看着她。这目光,煽起了玛柳特卡的少女柔情,他们紧紧拥抱了。

中尉本应是玛柳特卡死亡薄上的第四十一名,现在却成为她欢乐薄上的第一名。这天,他们躺在沙滩上,中尉感慨地说,没想到人生最美满的日子在这令人绝望的大海边度过。他希望永远留在这里,远离战争、流血、仇恨。他劝玛柳特卡跟他一起到高加索去,埋头读书。玛柳特卡激烈地反对着,两人争论起来。玛柳特卡扬起手,给他一记耳光。吵嘴过后,两人都赌气不说话,可是在这荒岛上能躲避到哪里去?中尉感到别扭,他向玛柳特卡道歉。他爱她,也恨她,她对自己的信仰无限忠诚,使他们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玛柳特卡也为他们的分歧难过,哭着说:“我为什么要爱上你呀?把我害苦了!我的心都折腾出来了。”

这天,两人又坐在沙滩上。中尉发现海面上出现了一只帆船。两人欣喜若狂,紧紧拥抱。他们挥舞着手臂,高声喊叫着。玛柳特卡让中尉回屋拿枪发信号。中尉连放三枪,发狂似地大叫起来:“我们的人!我们的人!乌拉!……先生们,快来呀,在这儿……”他把枪丢在沙滩上,跑入水中。玛柳特卡惊叫了一声,抓起步枪,声嘶力竭地喊:"站住!你这下流的白党,回来!”中尉沿着海岸在水中跑,跌倒又爬起。“站住!”玛柳特卡举枪瞄准。中尉仍在跑。“砰”地一枪,中尉中弹,他转身面对玛柳特卡,喃喃地叫了声“玛莎!”就倒下。玛柳特卡丢下手中的枪,朝中尉跑去。中尉躺在水里,玛柳特卡一下子跪到水里,把他的头紧紧搂在怀里,哭喊着:“蓝眼睛……我的蓝眼睛……”

海在咆哮,在狂吼,波涛汹涌,在一场激烈的搏斗中,互相冲击着……

(摘编自王庚年译《第四十一个》,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写的红军队伍追击驼队、俘虏白匪中尉的激烈战斗场景,既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又收获开门见山、先声夺人的表现效果。
B.玛柳特卡是一个优秀的红军女战士,她仇视白匪,对信仰无限忠诚;她善良多情,内心充满着人性光辉,其形象表现出人性的复杂性。
C.与一般的战争题材小说相比较,此小说构思特点鲜明,它在战斗叙事中穿插美好爱情生活的描写,情节在波澜不惊的叙述中走向高潮。
D.大海是作者反复描写的对象,它时而蔚蓝宁静,时而惊涛骇浪,这些描写既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真实背景,又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7.关于玛柳特卡与白匪中尉相处片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玛柳特卡看到白匪中尉病倒很悲痛,原因只是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政委交待的任务。
B.白匪中尉轻抚玛柳特卡臂弯这一细节,折射出他对这位女战士怜爱又感激的心理。
C.玛柳特卡与中尉搬进小屋后快乐谈笑,说明他们相处融洽并且产生彼此倾慕情情。
D.描写白匪中尉与玛柳特卡深情拥抱情节,表现出超越阶级的幸福美好的纯粹爱情。
8.小说以“第四十一个”为标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9.玛柳特卡射杀中尉的结局,虽出乎意料却又符合情理,请结合文本简要阐释。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注],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陛下诚宜虚缺数郡,以俟振旅之臣,重复厚赏,加于久役之士。如此,缘边屯戍之师,竞而忘死,乘城拒塞之吏,不辞其劳,则烽火精明,守战坚团。圣王之政,必因人心。今用愚薄,塞功臣之望,诚非其宜。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惟陛下哀矜!”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注]召信臣:西汉时曾任南阳太守,做了许多为百姓谋福利的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
B.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
C.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
D.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棨戟,古时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出行时作为前导,后亦列于门庭。
B.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文中“视事三岁”,指杜诗到任工作三年。
C.猥,意为随意,与《陈情表》中“猥以微贱”中的“猥”含义相同。
D.比,意为挨着,与《项脊轩志》中“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在担任侍御史期间,杀掉了放纵士兵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的萧广,受到皇帝的赏赐,后又受皇帝派遣去讨伐贼人杨异。
B.杜诗任南阳太守时,设计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百姓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深得百姓爱戴,被人们比作召信臣。
C.杜诗认为自己在治理、教化百姓的过程中确实有不称职的地方,再长期担任要职,功臣难免怀恨在心,于是上疏请求降职。
D.杜诗富有才能,政绩显著。年少时担任地方官吏便有公平美称。东汉时屡建功勋,皇帝爱惜他的才能,才拒绝他降避功臣的请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2)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
14.请简要概括杜诗受皇帝重用的原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16.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